配色: 字号:
目送——江丽雯
2018-02-26 | 阅:  转:  |  分享 
  
《目送》读后感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题记最犀利的一支笔也有最难以言尽的时候
,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台湾知名女作家龙应台又推出了思考“生死大问”的深情之作——《目送》。《目送》是一本生死笔
记,深邃,忧伤,沉稳,美丽。在脆弱的边缘迷失,在失落的低谷徘徊。道尽了子女与父母的牵绊,兄弟的携手共形,朋友的牵挂,写失败和脆弱、
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的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可以说,读一本她的书,就是读一遍人生。在这本书的开篇她写道:“我
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我们在人生中经历了无数场目送,目送亲人的远行,目送至爱的离世,也许
在当今时代,我们对于亲人之间的别离难以有很深的体会,只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却不曾产生共鸣,但对于生死两隔的无奈与痛楚
,大多数人都颇有感触。我从记忆的沙漏中拾起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那一年,当金黄的油菜花开遍山野时,我的奶奶永远的离开了我。而我却未能
见到她最后一面,这成为了我四年来心头的一大遗憾。奶奶在世时饱受病痛的折磨,每次紧急送进医院都是在半夜,父亲从不带我去,而那时年幼的
我也只会给家人添麻烦。母亲告诉我:“奶奶不会有事的,等到劳动节你放假了,我们再带你去看看奶奶。”然而,当噩梦真正来临时,我才后知后
觉:我的奶奶,她不在人世了,以后我再也不能见到她了……在奶奶的葬礼上,我看着自己的奶奶被大人们装进棺木,像是睡着了的她,穿着父亲买
的寿衣,眼睛紧闭着,脸色发紫,看上去有些阴冷可怕。这不是平日里的奶奶,她好像变得陌生了。葬礼结束,眼看着棺木封上,那躺在里面的人儿
也就永远的睡在山头上,不回来了。多少年前,我也曾目送爷爷的离去,也许年龄尚小,我不明白这种目送意味着什么,就像是大人们骗小孩子的把
戏,他们说“他去外地了,过年也不回来的”,那就当做我是送爷爷远行吧,于是我不觉得痛楚和悲伤。前年,十岁的小堂弟意外去世,我随父亲去
火葬场,陪堂弟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可内心深处却少了一份歇斯底里的哭喊和无尽的悲痛。渐渐长大,才能逐渐懂得,在生与死面前,我们只能站在
小路的一端,用最真挚的目光目送亲人的离去,未来的道路,还得我们一个人走。这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其他,我们别无办法。书中,
龙应台写了两次目送。一次是目送父亲离开人世,另一次则是看着儿子慢慢长大,渐渐只能远望儿子高大的背影。这些隐藏在生活中的细微小事被作
者捕捉,并用真挚而感人的手笔描述出来,使读者沉浸在这温柔纤细、深情动人的文字里,体会着这人世间的亲情,这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
渐远的心路路程。这本书自始而终,像是人生的一个轮回,将人间酸甜苦辣一一尝遍。文字虽是凄切,却因没有了彷徨,显得更加坚强。因为,生命
本就如此。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我们一路走来,目送了亲人、朋友、爱人的离去,漫漫人生路,
最后只剩下独自一人前行,但龙女士说,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约会。虽略显寂寞,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这一种独行的寂寞,是人生道路的必修课,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当我们读完整本书,就会
发现身为子女与父母双重身份的作者其实就是自己。年轻时,是那个背影的主人,跃跃欲飞,无所记挂,即便远行前知道身后有一双闪烁的眼睛,也
时常会因脚步太匆忙而无暇送去期待的“回头一瞥”。而若干年后,也会成为那个向背影寄送目光的人。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献花(0)
+1
(本文系个人图书53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