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大清:从1.2元到20亿的创业故事

 追梦一往无前 2018-02-26

 

 

郑大清,汉族,19592月生,四川仪陇人,工程师,

新疆天地集团董事长;

他从打工开始创业,慢慢发迹;

2000年,他拥有资产达2.1亿;

随后,郑大清的事业涉及:酒店、农业、电讯、生产加工……

2001年,又开始做房地产生意;

新疆媒体在举行的“2003新疆最具成长企业”的评语中指出: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在短短三年间资产翻了1000倍”。

当时,他拥有20亿资产,负债率仅仅为8%。

当记者问及他的成功的奥秘时,

郑大清回答:“先做人后做事”。

 

剖析郑大清成功的秘密。

慈母的爱心,塑造了郑大清坚强的性格。

郑大清出身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穷的山村;

在艰苦的环境里,母亲教他:

要诚实、善良、勤劳、坚毅、勤奋学习……

 

读小学时,有一次,学校组织学三好学生,

到十几里外的乡镇去汇报学习;

母亲给了他一角钱,让他中午买点东西吃;

中午,他买了两个包子,但是自己舍不得吃,就带回了家里;

他把包子献给了劳作到天黑才回到家的母亲,母亲感动不已;

母亲骗他说,自己不爱吃包子, 非让他吃不可;

母子深情,自幼开始。

 

母亲不但勤劳和慈爱,还特别擅长讲故事。

在郑大清幼小的时候,

母亲就经常给他讲述一些人生向善的故事,

并时常教导他要做一个诚实善良和守信的人,

要懂得:善恶到头终有报;作恶的不得好死。

母亲的教诲,深深刻在郑大清的脑海里。

 

“四人帮”后不久,国家百废待兴;

为了给父母分忧和寻找自己的人生出路,

郑大清走进了军营,做了一名光荣的战士。

在部队,他积极上进,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于是,在全团新兵中,

他第一批当上班长,第一批获得了团的嘉奖,

第一年就带领全班荣立了集体三等功,很给力。

在部队的几年生活里,练就了他刚强、果断的意志。

可是,和母亲一别后,母亲因劳累过度,

又无钱病治,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是他一生中最痛心的事。

 

“这都是贫穷要了母亲的命啊!”

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的郑大清,

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

他发誓:一定要干一番事业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一定要出人头地。

从此,他开始购买大量书籍埋头苦读,忘学习各种知识。

这时,他的理想是要做一名文学青年,

立志成为文学家,留下光辉的文字;

他写过散文、中篇小说,写过电影剧本,也作过诗……

由于自身知识、生活经历等原因,努力失败,

但文学创作的经历,却大大丰富了他的人生知识,

提高了他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些知识的储备,对他日后的成功,关键的作用不言而喻。

 

后来,梦想在文学创作上有所作为的郑大清,

深深感到文学创作是一条非常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难走至极。

苦于生计,他又不得不先到当地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糊口,

调沙灰、砌砖头、扳钢筋、搭架子……

无论被安排做什么艰苦的活儿,他总是毫无怨言,

不折不扣地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

干一行爱一行,他不畏劳苦、踏实肯干、待人真诚,

深得老板和工友们的中意。

 

这时的郑大清,深深地感到了关注人生的重要性,更加酷爱学习,

哪怕只有五分钟的空闲时间,他也要用来看看书;

在建筑工地上,他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购买书籍。

夏季的夜晚天气闷热,蚊虫叮咬;

当每天干完十几个小时的繁重体力活后,还要学习;

疲劳至极的工友们都已熟睡了,

可他仍然光着身子,蜷缩在低矮的工棚里,

如痴如醉地钻研着各类书籍和建筑图纸。

 

当时,很多人对郑大清的举动不能理解,甚至有少数人嘲笑他:

“工地上专门有技术人员看图纸,有你一个小工的啥事?”

但他们哪知郑大清的宏图大志?

 

“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些是母亲从小就教给他的人生格言;他深深把它记在心里;

他用母亲的教诲,点燃理想的火焰,创造最大化的人生价值。

他很快他就学会了有关建筑工程技术、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为他开拓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他坚信,人生美好之路,就从自己脚下开始。

 

坎坷创业,练就翱翔本领。

1985年,郑大清怀揣从亲戚朋友筹集的70元钱路费,

只身来到新疆,踏上了一片未知却充满神奇的土地,

开始了他新的创业历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3月的新疆,寒风凛冽;

经过几天几夜的拥挤和奔波的郑大清,

在走出乌鲁木齐市火车站的大门时,

全部的家当只剩下12分钱,与一床在部队用过的旧被子。

面对人生地不熟的新疆,他不知道该走向哪里?

 

“有一个同乡在水磨沟当小工头”,

郑大清突然想到了他,就像找到了救星似的;

于是,想方设法混上了开往水磨沟的汽车,

希望同乡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救济。

 

暮色笼罩,阴沉沉的天空飘着雪花;

郑大清扛着被子,来到了水磨沟,不知往哪里去。

他站在露天坝里,顶着呼啸的寒风,

忍受着饥饿,等啊等,从傍晚一直等到深夜,

始终都没见到同乡归家的影子……

 

由于极度疲劳和饥饿,

他裹着棉被,在屋檐下,迷迷糊糊,

不知不觉睡着了,自己还浑然不知。

半夜里,郑大清被一阵声音唤醒;

那晚,幸亏他被同乡的邻居,带到一间堆放煤炭的茅屋里,

才不至于被风雪冻伤,“大难不死”。

 

后来,郑大清凭着懂一些建筑知识的优势,

在同乡所在的工地上,当了工班长,人生的转折与改变慢慢开始。

劳动一天,能挣到5元钱;

在那里,他除了吃苦干活、拼命读书外,

着重看一些关于人生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书籍。

 

第二年四月,郑大清回到家乡,召集了40多个农民工来到新疆;

从别人手里转包了一些小工程,从小小的老板做起。

他带领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劳动,按时顺利完成了工程。

但没有想到,干了几个月的活,等工程交付后,却分文未取,

因包工头不讲信誉。

 

那段日子,郑大清整天忙碌着、奔跑着,

因为要解决这几十个工人的吃饭问题。

他对工人们说,眼前虽然苦点,

但是,我保证只要我郑大清在,一定能解决你们的吃饭问题。

然而,后来,依然是事与愿违,有心无力。

那年,郑大清虽然又找到了活干,

但在年终时,老板携款而逃,自己无法支付工人工资;

于是,他一一打下欠条,并表示:

即使当牛做马,也要还清所欠工人的一分一厘。

郑大清的承诺,表现出了一种超凡的镇静和人格力量,

但他内心根本没谱,一直在盘算:如何才能偿还清这笔债务呢?

心里没有底。

 

这年年末,郑大清没能回四川老家和家人团聚;

这时,身无分文的他,不知道明天往哪里去?

更不知道如何在举目无亲的新疆,度过这寒冷的春节?

苦闷徘徊,低头沉思。

 

严冬,乌鲁木齐,寒气袭人,冰天雪地;

在他走投无路的之时,有一位朋友给了他5元钱;

就是这5元钱,帮助他在繁华的乌鲁木齐市,生活了整整一个星期。

有时,他一天只吃一次饭;晚上饿得难受时,就起来喝冷水充饥。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

他为了购买公共汽车票,为了节省1角钱,

常常坚持步行来去,几乎每天都要走几十里。

有一天,已是下午六点多,还没吃早饭的郑大清,

从衣袋中掏出2角钱,在一个街边小食店,

买来一碗牛肉面,几口就把一碗面汤喝了下去;

当他再次向老板要面汤时,老板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

使他感到被歧视、被羞耻。

 

几乎沦为乞讨境地的郑大清,但一刻也没有放弃进取的努力。

1987年春节,当千家万户团聚在家、喜迎新春时,

郑大清依旧流浪在天寒地冻的乌鲁木齐街头,难于度日。

这时的他虽然背井离乡,身无分文,忍着饥饿,

但他每天仍穿梭于各个劳务市场和建筑工地,

了解信息、走访行情、结交朋友、寻找工作,寻找生意。

 

一个冬天过去,他靠走路磨穿了两双鞋底……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残酷,

你怯懦退缩时,它会把你鞭打成体无完肤、一败涂地;

你勇敢坚强时,它会因你的不屈不挠而退让,

给你亮出风雨过后的一片艳阳天,格外美丽。

 

天道酬勤;郑大清没有白费努力;

他那睿智、坚韧、自信、诚实、善良和不畏艰辛的品格,

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机。

1988年的春天,他和新疆制胶厂签订了13万元的厂房维修合同;

三个月后,他就按时按质完成了全部工程,并受到了甲方的赞誉。

接着,他又干了几个小工程,收入还算可以。

那年,他除了还清所有的债务,还有了几万元的积蓄。

 

一个出身贫寒却有远大抱负,但又长期身无分文的人,

突然之间拥有了几万块钱,他兴奋不已;

他渐渐了解了城市。

就这样,到了三年后的1990年,

郑大清在乌鲁木齐市已经有立足之地;

此时的他,资产已有几十万元,荷包鼓起。

 

1990年下半年,

郑大清花了二十万元,在乌鲁木齐市闹市区,租了一间大型地下室;

经过装修后,开办了一家商场,做起批发零售生意。

同时,他还看到:新疆土地辽阔,煤炭资源丰富,

于是,又在乌鲁木齐市东郊开了两个煤矿,期待挖出“金子”。

 

按理说,有本钱赚钱更容易。可是,天不从人意,出现不少问题。

在这之后的两三年间,

由于他人生经历太少,经验不足,决策失误,管理无方,被人欺骗等原因,

导致他的两个煤矿相继破产,他的商场也倒闭……

 

骤然间,从一个几乎就要成为百万富翁的他,

却又变成了身无分文,欠他人几十万元债务的穷小子……

在这人生沉浮不定期间,他彷徨、痛苦、压抑,

真正尝到了“走投无路”的滋味,痛苦至极。

但每当在最困难的时候,

在他的眼前,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母亲慈祥的面容,

在他的耳边,不由自主地响起母亲教诲他的话语……。

 

最难忘的一件事:

大约在他两三岁时,在自家的院子里玩耍时,

他重重的摔了一跤,哭天抢地,

母亲就是却不拉他,也不抱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

随着岁月的流逝,

郑大清才渐渐明白了母亲当时这种几乎不近情理的做法,

那就是要锻炼自己坚强、勇敢和不怕困难的意志。

郑大清从小时候起,就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

一次次从失败和走投无路的地方爬起。

他凭借不怕失败的顽强个性,终于在经了无数次成功与失败之后,

1995年,在他到新疆的十年之后,

终于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迎来了他人生和事业上真正的春天,走向辉煌的天地……。

 

诚实守信,叩开成功之门。

这一年,郑大清在新疆乌鲁木齐市

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新疆天地实业贸易有限公司。

在经历了无数次磨难之后的他,真正成熟了;

他很快筹借了第一笔40万元借款,找准了项目投资。

他的企业推行:

“以仁爱之心管人”、“企业管理亲情化”、“我就是企业主人”等企业文化理念,

加深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感情关系,提高了质量意识和工作效率。

 

1998年,他投资2亿多元建设“东方100商厦”;

一座三万多平米的现代化商业大厦拔地而起;

当年拆迁、当年施工、当年招商、当年开业等,

整座大厦从开工到正式营业,仅仅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

被商业界称为“西北地区的奇迹”。

 

就这样,他的新疆天地集团公司从九年前的零开始,

2003年,已积累了资产二十亿。

如果以九年前40万元借款投资起家计算,

九年来,他以超人的能力,使公司资产增值了数千倍,有点像神话故事。

不能不说,这一切是他人生的必然结果,

也不能不说,这可能就是他诚实做人的因果关系。

 

回报桑梓、寄予无限真情。

郑大清富了,但他致富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兄弟;

他像深爱他的母亲一样,

深深地爱着他的家乡的人民,一片深情厚谊。

 

200110月,

他和全家回到仪陇拜祭母亲,献上什么呢?

想来想去,献上“慈母桥”,最有意义。

他当即决定,

为仪陇县69个乡镇,各修建一座能通行汽车的公路桥,自己无偿捐资。

他已在仪陇县和新疆,共无偿捐款修建了75座公路桥,建设了五所希望小学,

并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对家乡特困生的救助,对家乡优秀学生的奖励。

郑大清说:“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我没有理由不为家乡的建设出力”。

 

从有手机开始至今,他的手机号码从来没有更换过一次,

他说,他害怕更换了手机号码后,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万一有什么困难需要他帮助时,无法与他联系。

 

当他在报纸上得知:

贫困山区有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孩患上了骨结核,

因家庭困难无钱医治,将面临终身残疾。

得知此信息,他毅然将小孩接到新疆医学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用十多万人民币。

多年来,他默默无闻的为社会做了许多好事,

由于他做事低调,不让媒体宣传报道,

还有许多好事善事鲜为人知。

 

金钱不能堵塞心灵的缺口,而要填满那遗失的角落。

小时候,郑大清非常想读书,

可家里穷,没钱让他得到更好的教育;

那时,他的亲爱的母亲也因家里穷,生病无钱医治,过早地离世。

郑大清说:支持教育和医疗事业,帮助有特别困难的人,

会成为他自己今后要实现的一个最大的梦想,永不放弃。

 

郑大清很富有,但是他却非常朴实。

凡见过郑大清先生的人都说:他平和、淳朴、谦虚,

在他身上感觉不到一丁点骄横、高傲和铜臭气……

 

思考感想:

追求梦想,更要联系现实;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

经过艰难困苦的人,更懂得感恩与珍惜;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会做人做事的人,总会有好命运、好机遇;

1.2元到20亿财富的积累说明什么?

说明善良、诚实、勇气、坚毅、信心、努力,

这是促使财富不断滚动积累、不断壮大的必要前提。

如果没有综合素质,没有良好因素的共同发力,

那么,财富如何积累和升值?

 

作者:追梦1979

20158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