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刚以立业,柔以立命

 圆角望 2018-02-26

刚以立业  柔以立命


1

刚以立业。刚不是暴戾残忍,而是刚直强韧。


刚也是一种挺身入局、担当责任的气概。在太平之乱发生时,曾国藩只不过是一介侍郎,居乡守孝。既没有统兵作战之职,也无督抚一方之责。应该说,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


然而命运却偏偏相中了他。


然而即使做了帮办团练大臣,他的使命不过是保卫桑梓。他无兵、无饷、无权,一个三无人员,却主动提出数省协防,毅然率领一支自创的农民队伍,出湘东征。


因为刚,他四次抗旨,以保湘军,以护全局。在训练未精,武器未备,力量不足之时,他审时度势,敢于抵制皇帝的诏命,保全大局。


因为刚,在1859年围攻安庆之时,曾国藩不为浮议所动,力排众议,“任凭各处糜烂,仍不分安庆兵力”,牢牢抓住安庆这一主战场,使太平军在战略上全面陷入困顿。


刚,也指坚忍、硬气,咬牙励志,矢志不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刚,更是一种气节,硬骨头。


面对数量多过湘军十倍二十倍的太平军,曾国藩没有退缩,常常经少胜众,以弱击强,而且对敌人毫不手软,以霹雳手段,一点点将太平军剿杀殆尽。


2

柔以立命。柔者,君子以厚德载物。


首先,对湘军部下,曾国藩以柔道待之。爱兵,规定每天行军不超过五十里,不许打浪仗,视湘军士兵为子弟。


其次,对百姓,曾国藩以柔道安之。爱民,规定,行军以不扰民为本。逢年过节,在大营发放粮钱以赈济百姓;听闻战乱之地,人肉都卖起高价,就思尽快结束战乱。太平之乱平息之后,马上撤厘金、裁湘军,都是为了安民。


柔是安身立命的基本哲学。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仕。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当自己努力了,而别人不能理解自己,则不要去责备别人,而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面对中枢的不信任,面对同僚的不理解,面对国民的谩骂指责,曾国藩以柔待之。他忍得住,吃得亏,耐得烦,看得淡,放得下,因而,一切阻力和困难最终都摆得平。“唯柔可以制刚狠之气,唯诚可以化顽梗之民。”


曾国藩一生经历过由科举之学到程朱理学之变,再由程朱之学到法家之变,再由法家到道家之学的三次转变。融会儒道修身之旨,一生未停止过修德养性,终于养就一段春意思。


面对功利,曾国藩绝不回避,也绝不贪占。他懂得人性对功利的追求,因此一直奉行“有功先让人享”这一宗旨,而自己则尽量克服欲望,而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达成旷世之大功。可以说,曾国藩的柔字功夫在于助人以功,克己以忍。


他还说“: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是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可以说,对于怎么做到柔,曾国藩思考得十分周全。


柔也有抱残守缺、不求圆满的智慧,然而,这正是曾国藩得以走上不断反省的一条永无止境之路的重要原动力。知柔,在曾国藩那里就是“求阙”。功成而不居,业成而不彰,他能够在兔死狗烹的专制时代得以全身全誉,庶几得益于这个柔字。


刚柔之道,在曾国藩身上运用到了一个化境,古今罕见。“养活一段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幅对联,将这一刚柔之道揭示得十分亲切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