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蔚县鸡鸣山临济光明塔(当代)

 安东老王 2018-02-26

年代:现代佛塔;形制、特点:六角七级楼阁式塔;现状:鸡鸣山标志性建筑

附录:河北蔚县鸡鸣山临济光明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临济光明塔,也称永宁寺塔,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下花园鸡鸣山山门西南侧,于2009年8月12日开光落成。

  临济光明塔,是鸡鸣山永宁寺佛教临济宗第四十五代法脉传人释有明大和尚建设的宝塔。塔高33米,共7层,设有地宫,一层设南北门,二至六层设南门,塔内陆宫至四层各安放菩萨,五至七层安放佛像,沿塔梯可攀登至各层,眺望四周美景。

  临济宗是禅宗五家流传最久远、影响最深广的支派之一,名扬海内外,仅日本、韩国就有临济宗弟子300万,庙宇6000余座。1998年9月24日,受河北省佛教协会工作安排,正定临济寺临济宗弟子释慧学来下花园区鸡鸣山永宁寺当住持,永宁寺成为临济寺下院。2008年7月,释有明大和尚亲率弟子为临济光明塔装藏,今年,93岁高龄的释有明大和尚,又亲率弟子出席宝塔开光仪式。

 

临济光明塔开光落成

 

附录:河北蔚县鸡鸣山临济光明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建设中的临济光明塔

 

附录:河北蔚县鸡鸣山临济光明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临济光明塔开光落成典礼

 

附录:河北蔚县鸡鸣山临济光明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释有明大和尚在宝塔开光典礼上 

 

附录:河北蔚县鸡鸣山临济光明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临济光明塔揭匾

 

临济光明塔风光摄影欣赏

网络图片

附录:河北蔚县鸡鸣山临济光明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附录:河北蔚县鸡鸣山临济光明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关于鸡鸣山与永宁寺

 

附录:河北蔚县鸡鸣山临济光明塔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张家口鸡鸣山位于下花园区东2公里处,距张家口市50公里。海拔1128.9米,面积17.5平方公里。山势突兀,草木繁茂,孤峰插云,秀丽壮观,有“参天一柱”之称。《怀来县志》载:唐贞观年间,东突厥犯中原,边民不得安宁,太宗李世民亲征,驻跸此山,夜闻山上有鸡鸣声,故称鸡鸣山。 在当地,人们俗称此山为“奶奶山”。 鸡鸣山孤峰独秀耸立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东侧。这座雄伟、神奇、富有灵性的山。它是在十多亿年前的一次大地震中推挫而成,海拔1128.9米,占地17.5平方公里。由于它气势壮观,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塞外小泰山。 

  北魏、唐、辽、元、明、清历代,都在鸡鸣山上兴寺建观,最盛时有寺庙108间。山中最古老的道观为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的碧霞元君殿。最大的寺院为坐落于半山腰的永宁寺。该寺建于辽圣宗太平四年(1024年)。鸡鸣山自古即为名山,传说北魏文成帝、唐太宗、辽圣宗、萧太后、元顺帝、明英宗等都曾登临此山,观赏北国风光。清康熙皇帝从1696年~1706年曾四次驾临下花园,两次登鸡鸣山,他休息过的“卧龙石”至今完好无损。

  鸡鸣山人文景观始建于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位于山腰,名曰永宁寺。

       现在的永宁寺始建于辽圣宗太平四年(公元1024年)。名曰中寺,后改为永宁寺。元朝时丁丑年(1277年)八月,京师发生大地震,鸡鸣山为震中,山崩地裂庙宇毁坏,山的四周沦为水池,人死惨重。太师右丞相秦王伯颜答刺罕随皇帝出巡回京,路经此地目睹惨状,心情异常激动,便决心修复寺院。他自己出资,命令指挥(官名)董麒卜吉组织施工,鲁花赤答罕监督。首先清除瓦砾,添塞沟壑。铺平大道,运输木石,迅速修成寺院和其他景观。最神奇的是在两峰之间架设的单孔石桥叫天桥,又名避风桥。它全由石头砌成,坚固美观。条石铺就的桥面两米宽,12.5米长,两侧是汉白玉护栏,各有十个望柱,柱头上雕刻着大大小小的石狮子。簇拥玩耍、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拦墙上雕刻着人物花卉,鸟兽鱼虫,造型十分美观。在这个海拔1128.9米的高空,即使狂风大作,只要登上避风桥,一下子就没了一点风声,万籁俱静,风都汇入桥洞钻出,一丝一缕没有越上桥面。这是塞外一绝,国内之罕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