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田黄石之【奥秘】

 孤独鳌拜 2018-02-26
田黄石:是指中国福建寿山村深埋在稻田小溪沙层里面的金黄色的“石头”,人们称田黄石为“软黄金”。出产于山上的,称“寿山石”,出产于田坑里的是“田黄石”。
乾隆皇帝至爱田黄石,封田黄石为“帝石”、国石,因为黄色为皇家专用的颜色,黄代表土地的颜色,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一横一竖一方框,一横一竖代表经纬,方框代表“地”,拥有广阔疆土的人,是皇上,因此,田黄石也成“皇石”,属皇家独有,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传国玉玺,就是田黄石。《韩非子》中记载田黄的颜色:从侧面观之碧色,从正面观之白色!就有专家推断传国玉玺的颜色是碧玉,是蓝田玉,是绿松石,是和田玉。这些都不是,因为这些材料既不是篆刻图章的绝佳石材,更谈不上绝世美玉也!韩非子说的“碧色”的“碧”,白王石,“白王”在石之上,左右结构,自然是从侧面观之了。白王石,皇石也!从正面观之白色,在汉字中,有一句话“周吴郑王”代表四姓,也可以寓意:周天子是一诺千金的正王。汉字中没有比“王”再正的了,还是白王石“皇石”也,韩非子的这两句话,是障眼法,在高明的障眼法,也瞒不过明者,所谓“明”:“知人所不知,见人所未见”也!
因为田黄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精美的石头,具有温、润、细、腻、凝、结之特点,加之其柔软、稚嫩,因此深受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之青睐,是篆刻图章、雕刻艺术品物件的绝佳石材。
田黄石的形成应该起源于创世纪,也许与地球的形成的起源有关。这是科学家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田黄石是含硅酸盐矿物的、石陨石燃烧形成的流体状结晶体。
外星球运动,星球与星球发生碰撞、爆炸,崩落的陨石,在坠落过程中与大气层发生摩擦,燃烧融化,呈流体状的结晶体,坠落到福建稻田小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两米深处的沙层里。所以,全世界只有中国福建寿山村的稻田小溪的沙层里出产田黄石。
传说:田黄石是上天赐给人间的福祉,是女娲娘娘洒向人间灵石。女娲娘娘在补天时,有一块石头没有用上,女娲娘娘发现福建寿山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福地洞天!故此将灵石赐给了福建寿山这片沃土。因此,古人云,田黄石是女娲娘娘补天时,洒向人间的灵石,即是传说,就是人言相传,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典故,不可能空穴来潮,扑风捉影、无中生有!
“灵石”的“灵”字,就是彗星燃烧的意思,古人看到的情形如同“天女散花”,这一幕壮观的奇景,被上古时代的人类亲眼目睹,古人不知道是星球碰撞、爆炸,陨石降落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形成的流星雨!
“田黄”二字,所谓“田”:一横一竖,一方匡,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地球是方的,一经、一纬,“田”也!“田黄”的“黄”字,“艹”字头下面一横,这个一横“一”,古时候,在【周易】、八卦里,代表“天”,代表“天”的一横,与下面的“田”相连。“田”的下面是个“八”
字,“八”字,在中国佛教里,是“轮回”之意,“生”意味着死,“死”意味着生,这就是物质不灭定律!“石陨石”燃烧经过“火”的历练,浴火重生!融化、析出、结晶,从一种物质转化成为另一种物质,“黄”也,中国的古文明有多么伟大,可想而知也!
“艹”字,代表了大自然!“一”横字,代表了天!“田”了“地”!“田”由
“一”天而生。“天”生“地”,地生万物!“天”就是“道”,“地”就是“法”,“道法自然”也!生生不息,无穷匮也!
田黄石是石陨石在燃烧过程中,惰性物质变成了黑色的无机盐,被燃烧掉了。而活性的成分相互依赖、抱团取暖,融合成了流体状的有机物的结晶体。
这种流体状的结晶体,受大气层摩擦力的阻力,降落的速度会逐渐减小,当落在水面的一瞬间,收到冷水的猛烈抨击,在结晶体自身冲击力和水面抨击反作用力的状态下,冲进水下两米深的沙层里,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流体状结晶体变成流体状固体,并从内到外发生爆裂,结晶体内的有机色素,(朱砂、雄黄之类)会沿着爆裂的缝隙析出,结晶于结晶体固体表面,形成红筋和血丝。
田黄石的萝卜纹,也是流体状结晶体接触水面的一瞬间到形成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结晶体有机物分子颗粒发生震荡,使结晶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形成的。
田黄石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精美的宝石,还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灵石!
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质具有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作用。就是普通的大理石也有一定的放射性。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电子,电子是由带正负电荷氢氧根的离子组成的。
那么,田黄石是的分子结构特别复杂,是由多种人体所需的有机成分和稀有微量元素组成的。是一种特有的功能石,不断的释放一种能量波,这种能量波叫做引力波,波形呈波浪状,如同量子波,这种能量波束,既集中又扩散,集中指的靶性很强;扩散值得覆盖广,如光、如电,如声、如信源。喜欢纠缠同类,在纠缠同类的同时,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无休止,无死角,可以激活并调动人体内有机物质元素的活性成分,使其活跃运动起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并杀死那些无机盐类的有害物质和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菌群,从而活化了细胞、净化了血液,补充了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外界难以摄取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获得生命活力。
人类最早发现田黄石,应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卞和献和氏璧的故事:卞和在荆山发现一璞玉,自认为是绝世美玉,“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此美玉王者莫属,故将包裹着美玉石皮的璞石献给楚王,楚厉王、楚威王,先后以欺君之罪,将卞和处以膑刑、卞和因两位楚王找来的识玉人的断玉错误,失去了双脚,到楚惠文王时,卞和再次献玉,出惠文王直接命人解石,发现美玉,晶莹剔透,如脂如膏,流光溢彩,稚嫩入微如少女柔美之肌肤,果真绝世美玉也!
因卞和献宝有功,楚惠文王给绝世美玉命名“和氏璧”,成为楚国镇国之宝。
楚国为治国安邦、长治久安,与强大的赵国和亲,将“和氏璧”作为嫁妆,随嫁到了赵国,才有了后来“秦国以十五座城池易和氏璧,【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
秦国的日益之强大,秦国最终战败六国,秦始皇实现了赦正万邦,一统天下之大业。
秦始皇将绝世美玉雕刻成铭文“赦正万邦”镇国之宝玺。

传国玉玺到大明崇祯,常遇春第十四代后人常惠的长子,因讳光宗皇帝“朱常洛”,改“常”为“袁崇”“袁尚”,袁尚统一母同袍的兄长袁崇焕大将军被害,“传国玉玺”被奸臣吴三桂“窃取”。
田黄石这种来自外星球石陨石燃烧的结晶体,其神奇之功能给人类带来福祉!元朝末年朱元璋被元军追杀,当逃到福建寿山时,发现有一毛耳洞,大小刚好藏身,朱元璋藏在洞内,外面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朱元璋不敢出来,生怕被追捕的元军发现,在毛耳洞里待了三天三夜,至到亲兵将他营救出来。朱元璋突然发现满身的疥疮痊愈了!
朱元璋当上大明开国皇帝,曾派人多次到福建寿山开采田黄石,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是田黄石被深埋在稻田小溪两米深的沙层里,不轻易被人发现。
据有关史料记载,元朝动乱时期,福建寿山附近有一座道观,道观的道人有收集的田黄石,专门给附近的百姓治病。因为朱元璋曾在道观中藏过身,后被元军焚毁。
其实,真正发现田黄石的藏身之地,应该在明末清初。有一位福建寿山的卖货郎,挑扁担进城,从寿山小溪旁的路边随手捡了一块石头放在竹篮子压沉,一位文人雅士看到这块石头怪怪的,表面坑坑洼洼、漏洞百出,流体状的不规则形态,丑陋的如同一垛牛粪,这难道是“天粪(分)”?问清石头的出处,就用几两银子买了下来。
这位文人雅士将“天粪”带回家,对这块好奇的石头细心琢磨,当把石头剖开时,发现是块如黄金般的软玉,软玉不仅细腻、温润,稚嫩,而且韧性很强,是篆刻图章、艺术品的绝佳石材。
这位文人雅士心想,石头是挑担人从福建寿山小溪边的路旁捡到的,小溪里会不会也有这种黄(皇)石?
从此,田黄石的藏身处被发现,文人秘而不宣,知道的人多了,发财的机会就少了,采集田黄石如同盗墓贼,夜间秘密行动,有田黄石不断的产出,在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上层阶级秘密交易。
因为田黄石如同软黄金般的金灿灿,又是篆刻图章、印章的绝佳石材,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由于田黄石原石形态呈凹凸不平的流体状,除了雕刻私章,还可以随性雕刻成龙凤,观世音菩萨、佛像,释迦牟尼,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十二生肖神兽,八仙过海,十八罗汉以及民间六贤出游图,松下对弈图,“福禄寿”三仙归洞图,刘海戏金蟾,马上封侯,渔樵耕读等民间艺术精品之佳作。
真正大量开采田黄石,应该从乾隆中期开始,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完成了康雍二帝未能完成使命,就是大开杀戒、将大明前朝大臣的后裔、不管张王李赵,全部杀光!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一七六四年,又是一个甲申年,千里饿殍、尸骸遍野!
那年初秋,乾隆皇帝大功告成,彻底铲除了“反清复明”的民间组织。乾隆皇帝大悦,大摆筵席、宴请满清文武大臣,举行声势浩大的庆功宴会。
傍晚,红灯高挂点坠着整个紫禁城,就在歌舞升平、把酒联欢、美女佳人,载歌载舞的尽兴时刻,建宁宫失火!
浓烟滚滚弥漫紫禁城,就在恐慌、混乱之时,国库中的国宝被盗,金银首饰,珍珠、翡翠、玛瑙,还有珍贵的字画、文物,其中少不了最精美的田黄艺术品、宝玺,中国华夏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艺术之宝藏,不翼而飞!付之一炬,毁于一旦了!……
代表民间组织的三莲印,东方青龙代表中国文人界,“晋率善胡仟长”,“醉中往往爱逃禅”“刘海戏金蟾”首脑地下组织。
西方白虎以茅子元创立的白莲教以反清复明的农民武装力量。南方朱雀,以“浴火重生”“八仙过海”“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八大金刚”为信仰的佛教组织称“黄莲”;青莲、黄莲和白莲并称“三莲”。
听起来就可怕,让人毛骨悚然,全国人民都在反抗满清政府!康熙皇帝消灭以袁尚统文人为代表的反清复明农民组织的时候,从农民军领袖袁尚统手中得到的“传国玉玺”和三莲印,传到乾隆皇帝就丢失了,这意味着民间反抗满清的力量依然存在,可谓“野火烧不尽”啊!
乾隆觉得愧对先祖,无法向先祖交代,百年之后,无颜面去见先帝!
乾隆皇帝就编造了一个“梦”:梦见得到“玉皇大帝”的召见,赐给他一块金黄色的石头……并且还有四个大字:福、禄、寿、田”,于是召集大臣解梦,有位臣子进言道:圣上梦见的玉皇大帝赐给的“黄石”不正是“皇石”吗!应该就是福建寿山的田黄石,据说此黄石产地出自于福建寿山小溪的沙层里……
乾隆皇帝为了找回失窃的“传国玉玺”和“三莲印”,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张贴皇榜告示,打出天价收购田黄石以及历代名人字画。
从此,田黄石成为帝石,皇家所独有,成为镇国之宝,民间不得私自收藏田黄!福建寿山曾一度被官方封锁。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田黄,田黄石的价格从黄金的十倍,迅速飙升到几十倍!开采人疯狂开采田黄石,大块的田黄石陆续被开采出来,重者达到几十斤,甚者上百斤,其原石形态都是流体状的结晶体。
有钱人凭的是真金白银,采石人凭的是真材实料。就是老百姓到菜市场买白菜,也要把白菜帮扒点;古代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购买田黄,只收购精品,采石人都会把石皮和含杂质的石材,用錾子,锤子清除掉,这些被采石人废弃的劣质石材,重者不足百克,小的如同花生豆,被现代人认识的带有石皮的金包银、银包金,在各大拍卖会拍出天价!其实就是被古人废弃的,从大块石材上剔除的石皮、含杂质的残渣碎片。
在乾隆二十八年,体量大的田黄就被开采殆尽,到清末连小的可怜的田黄碎石也如同淘金子一般,福建寿山村稻田小溪的田坑,不知被翻了多少遍,采石人不会放过一寸土,沙土被挖出几米深,每一捧沙土都过了筛子眼,豆粒大的也难逃采石人的法眼。
乾隆皇帝得到了大量的田黄石,共雕刻宝玺几十枚。一、三、五、七、九,莲章:二十五枚;孤品宝玺:二十五枚;观音、菩萨,十二生肖神兽若干枚;文房四宝若干,应有尽有。巨型镇国之宝:统令全军的“制馭六师”之宝,号令天下的“赦正万邦”之宝,还有祭祀礼器、奉天信宝:“至人寿命圭长”,奉天祭祀之神器,重量几十斤之重也!
奇怪的是,现在故宫里,除了末代皇帝溥仪留下来的“三莲印”,乾隆二十五宝玺,连一枚田黄宝玺都没有,真是让人费解啊!
乾隆皇帝以为掌管了田黄,就掌管了天下、把握好了政权。从乾隆建宁宫失火,到嘉庆乾清宫失火,再到末代皇帝、建福宫失火,争夺田黄宝玺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直到“九一八事变”,侵华日军占领了整个东三省,国军节节败退,北平沦陷危机,国民党行政院下令“国宝南迁”,“国宝”在运输到河南郑州时,再次遭受盗窃,丢失“国宝”数目不详。“故宫国宝”从北平到南京,南京保不住了,从南京到上海,上海也要沦陷了,从上海在到四川重庆,重庆也要失守,在一路北上到江西,到陕北,可谓“国宝流浪记”也!三年国内革命战争结束,老蒋逃往台湾,大多数价值连城的国宝被运到了台北,以实现反攻大陆的野心。
除了末代皇帝溥仪留下来的“三莲印”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镇馆之宝,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的是“三莲印”的复制品。三枚印章上面分别篆刻阴、阳文:“乐天”“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如图:)
其次,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九读”田黄宝玺,业内人士认为没有一枚是真品,也是复制品。
全国各大博物馆没有田黄艺术品、没有田黄宝玺。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田黄不会掉到天上去,也没有埋在地里面,老祖宗花重金收藏的传家之宝,世代传承,就收藏在民间、收藏在老百姓的心里。
(一,)钻石固然珍贵,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出产,为什么田黄石唯独福建寿山村稻田小溪两米深的沙层里才有?
(二,)田黄石的藏身之地,为什么藏在福建寿山村小溪两米深的沙层里?
(三,)田黄石的藏身之地为什么两米以上没有?两米以下也没有?
(四,)田黄石为什么无根,无脉?
(五,)田黄石的原石为什么是流体状?
(六,)田黄石为什么有皮克?
(七,)田黄石的肌理为什么呈白萝卜竖截面的萝卜纹?
(八,)田黄石为什么会出现绺裂、红筋和血丝?
(九,)田黄石的金黄色真的是沙土沁染而成的吗?
(十,)田黄石的红筋和血丝,真的是沙土中的氧化铁沁色吗?
(十一)田黄石的红田,黑田、白田和灰田的颜色也是沙土染色吗?
(十二)田黄石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石头,真的能造假吗?真的以假乱真吗?
(十三)哪位专家朋友有收藏的古代的“田黄宝玺”和田黄艺术品啊?能不能示人一饱眼福啊?
(十四)有人说田黄石、是泥不是石。是泥吸附水中的矿物质,越长越大,二次形成的,这种观点认同吗?
(十五)有人说田黄石是寿山石脱离母体,滚落到田间小溪里。绺裂、红筋和血丝,是在寿山石滚落过程中发生碰撞,后经沙土愈合沁色形成的,这种观点认同吗?如果认同,请说出认同的理由!
(十六)有人说,田黄石没有大的,上百克的已经是大的了,这种观点认同吗?
(十七)有人说,民间没有国宝,更不会有田黄宝玺,这种观点认可吗?
(十八)田黄石真的能治病吗?
(十九)传说田黄石,不落尘,不生菌,不招虫,真的吗?
(二十)有谁吃过田黄石?什么味道?吃下去,身体有什么感觉啊?
以上二十个问题,如果有疑问和不同的观点与分歧,就请教田黄世家,大明朝开平王第二十八代后人“孤独鳌拜”来一一解答吧!
作者:孤独鳌拜
2018年初春写于兖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