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住队长人设的《这!就是街舞》,却忽视了有效选手的塑造

 alayavijnana 2018-02-26


偷懒了一个假期,冷眼君终于回来跟大家一起聊节目了。


北京卫视《舞力觉醒》在2月9日收官,这档抢占街舞先机的节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热度。紧接着,优酷联合灿星制作的大型街舞真人秀《这!就是街舞》提档2月24日播出。



第一期整体依然带着熟悉的嘻哈画风,尤其是队长给选手毛巾表示晋级的设定。也正是这场限定毛巾数量的海选环节,让罗志祥、韩庚、黄子韬、易烊千玺四位队长不同的人设在第一期就得以突显。



限定毛巾的海选其实是“选择门”的逻辑


为了符合街头舞蹈的内核,节目组也在演播室内打造了北京街、广州街、上海街、涂鸦街四条长8米,宽19米的实景街道,通过不同的布景让各自的地域文化都有所体现。这个舞美设计其实类似于《火星情报局3》的全次元街道,不知道在后续的节目中是否会有更多的功能性展现。

《火星情报局》全次元街道


《这!就是街舞》街区


有点可惜的是,开篇没有通过一些长镜头对每个街道以及它们的空间格局进行全面的展现,四个街道难以区分,和对应的明星队长之间的关联也没有任何介绍。四位明星队长在节目一开始就带来各自的开场大秀,398组选手在观看过后挑选心仪的队长对自己进行考核。


相比于嘻哈的海选,金链子变成了毛巾,队长在选手面前移动变成了选手逐个到队长面前展示。最大的区别在于海选晋级的人数被限定,每位队长只有25条毛巾,晋级下一轮的选手共100名。


既然要把队长大秀放在开篇,不仅在于能够展现每位队长不同的街舞风格,更可以为整个节目奠定基调。在队长表演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舞蹈类型和动作,配上专业的名词解释,让不了解街舞的普通观众降低观看门槛。


然而最终呈现在正片里的大秀只有一分钟左右的时长,每个人的舞蹈实力得不到充分体现,韩庚被伴舞抢戏,反而与伴舞服装相同的罗志祥最出彩。选手对其“太炸”“非常震撼”的评价也显得没有太多说服力。



而明星表演让选手选择,每个战队拥有限定的名额,这其实是《中国有嘻哈》几轮比赛过后“选择门”的逻辑。十几强选手选择明星时的纠结,《中国有嘻哈》花费了一期的时间来揭示这个悬念。


那么提前应用到人数庞大的海选当中,哪位队长获得最多选手选择是节目想要呈现的悬念,但最终只能通过简短的篇幅用个别选手的采访一笔带过。对于这些刚刚出现在观众面前毫无记忆点的选手,他们的表态对于增加叙事的紧张感几乎没有作用。晋级的选手之后还需要再次选择队长,届时这套程序是不是还要再走一遍?


选手的选择最后变成了一种拼运气,被选择人数越多的队长考核,晋级的机会就越小。被128人选择的罗志祥,平均每五人争夺一条毛巾,只有78人选择的易烊千玺,平均每三人争夺一条毛巾。如此直白地把晋级的几率丢到选手和观众面前,不利于体现比赛的公平性,这个规则也导致了接下来四位队长截然不同的选人局面。



首期节目就让四位队长人设得以区分

 

对于垂直类型的综艺,给明星立专业度已然成为首选的方案。在第一期节目就让四位队长的人设担当凸显,《这!就是街舞》在这一点上是值得肯定的。


罗志祥在《2017快乐男声》已经经历过相似的海选场景,在第一期节目中依然保持着相对的专业性,果断地做出评判,淘汰还是晋级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这样的评判方式没有太大亮点,首期节目中罗志祥的分量也相对较少。


韩庚选人的方式最为公平公正,给每位选手评分,在一组选手全部表演过后统一公布晋级、淘汰、待定的人选,每个选手都在相同的标准下被评判,不存在出场顺序造成的误差,得到了选手和观众的认可。


相对于前两位的专业性,黄子韬依旧是综艺担当。但面对选手沈子皓的苦苦哀求,黄子韬没能果断决定,给了他三次battle的机会。



年纪最小的易烊千玺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从一开始连续的给毛巾,到之后接二连三的待定,前后选择标准的差异饱受争议。在选手们“后面还有更好的”呼声下,易烊千玺待定的人数越来越多,毛巾不够取代了选手实力成为了判定的首要原因。之后又不得不在待定选手中进行淘汰,让不同舞种的选手battle。


黄子韬和易烊千玺没有好好把握作为队长的权力,节目组制定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真性情固然是圈粉的一种方式,在队长这个位置上,在海选时就被选手的情绪带着走,随意更改规则其实是有点不负责任的。


节目组应该是想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毕竟在年纪最小的队长身上展现成长与改变,是最合理也最讨喜的做法。结尾处易烊千玺召集了已经拿到毛巾的选手,不知道又会对赛制进行怎样的修改,但愿不是把给出去的毛巾收回。




真人秀的悬念不应该靠解说来完成

 

看得出来《这!就是街舞》也想走剧情式真人秀的路子,首期也在营造各种悬念,包括四位队长被选择的人数,情侣档是否会被淘汰等,但唯一抓人心的只有结尾处易烊千玺的做法了。


每位队长选人的部分被分割成多个段落,在切换不同场景时,运用了大量的解说。“究竟会选择哪个街区”“这位选手到底会怎么做”“他们会后悔吗”这种太过直接提出疑问宣告悬念的方式,是很老套的处理方式,同时暴露了画面叙事的不足。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不能通过最直观的画面完成叙事,打动观众,加再多的解说词都于事无补。



除了情侣档和沈子皓部分的剪辑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性,剩余的场景切换就只是纯粹的对比而已,太过琐碎又缺乏逻辑,不露脸的导演的声音也没有给比赛的氛围加分。


虽然有10岁以下的小朋友,情侣档,三番四次要求battle等看起来风格各异的选手,但看完一期节目之后,真正凭借街舞在观众心中留下记忆点的选手屈指可数,街舞圈自带的规则体系也没有得到展现。Locking、Breaking、Popping这三种类型的舞蹈反复出现,除了字幕上翻译的一个中文名之外,缺乏专业性的讲解,降低了选手的辨识度,也让观众审美疲劳。


在冷眼君对话陈伟的那期《冷眼看电视》视频节目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种剪辑思路,根据后续的比赛结果来营造前期的重点人物。比如陈伟表示如果在节目录制进度再靠后一些进行剪辑,就会加重Jony J的分量,让这条人物线更加明晰。


不知道《这!就是街舞》在剪辑第一期时整个节目录制到了哪个阶段,单从目前的呈现来看,没有塑造出明显的重点人物。得到三次battle机会的沈子皓分量最多,但他的形象不讨喜,最后还被淘汰了,针对他的叙事只能为单期节目服务。即便首期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四位队长的形象,没有在选手中挑选重点人物塑造是不利于后续剧情展开的。


《这!就是街舞》首期成功塑造了四位队长的形象,但赛制规则的不严谨,剪辑的散乱,选手画像的缺失,也是不能忽视的部分,这也许是提档带来的后果。后续能否有所改善,冷眼君将持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