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望之下的道德~2

 yangtz008 2018-02-27

有一颗大栗子来了,速速围观啊!

 

塞万提斯,或许是一个比莎士比亚更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在严格意义上讲,他甚至算不上是位作家。

 

但是,身份并没有妨碍他创造出欧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个形象:唐吉柯德!

 

大家有没有觉得,塞万提斯跟施耐庵,两人很是神似呢?

 

这二位大神,都以业余作家的身份,创作了各自国家殿堂级的文学巅峰之作!

 

怎么说呢,这事儿其实也好理解。

 

任何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本质上讲,大都是艺术家的自传。

 

或者,是艺术家对于自己生长时代的投射。

 

《唐吉珂德》是塞万提斯的自传。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自传。

 

或许,正是这么两位,在自己身处的时代里、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在自己生活的社会中,经历过天堂、炼狱、和地狱之后,才能为我们塑造出如此一方世界。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这方世界里,为我们勾勒出一个问题:什么才是人类真正的美德?

 

讲到这里,气氛好像突然凝重了许多……

 

言归正传。

 

《唐吉珂德》的故事中,有一条主线,是试图追寻在那个美好年代里,最具代表性、也最具影响力的所谓“崇高的骑士精神”。

 

可是,在这个故事的最后,这一种极致的信仰,竟然破灭了……

 

在那一方《唐吉柯德》的世界里,骑士精神再也找不回来了。

 

那么,这种所谓的崇高精神到底是失去了,还是压根儿就从来没有存在过? 

 

这事儿,又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回答,是这么说的:“我们总是认为,上一代人,比现在的人更具有高尚的情操;现在的一代人,比起上一代人更加堕落。

 

问题又来了,普遍的就是真理么?

 

早在四百年前,《唐吉珂德》以及这颗星球上面的一些同时期作品之中,竟然都针对这个选题给出了解答。

 

这些或伟大、或不朽、或默默无闻的作者们,以笔为刀,将自己所处的时间、空间薄薄地切下一片,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世界标本。

 

今天看来,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这些标本,竟然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结构之下,呈现出了几乎一致的答案……

 

它们好像在用不同的文字,对今天的我们无声呐喊着:“你们都省省吧,其实,每一代人,都是一样的!”

 

又或者,是在喃喃低语:“任何一代人,都不可能比另一代人更具有所谓的情操……”

 

甚至,只是简单粗暴的一甩衣袖,撇下一句:“人类,从来就没有变得高尚过。

 

这么看来,本瓜身上所具有的那些阴暗、龌龊,其实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罢了。

 

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它们都一直就在那儿,只是被隐藏了。

 

或者说,只是不愿意被承认而已 。

 

那么,与《哈姆雷特》、《唐吉珂德》这两部作品出现在同一个时期,

而且,又同时就同一选题给出了相同答案会是那个时代里的又一个巧合么?

 

或许,这绝非巧合。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选题风靡了那个时代的地球呢?

 

甚至,就连当时的东方也未能例外。(详见丝络:《地球上的明朝》)

 

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截然不同的东西方文学巨匠们,站在完全不同的土地上,切出如此惊人一致的世界标本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