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德苑专栏】服务设计就是重塑老人的仪式感生活

 快乐英平 2018-02-27

一、前言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曾说:生活也不外乎两件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一粥一饭,一寝一卧间,都是做人态度的体现。「好好」这两个字,就是「勿忘」如何吃饭及如何睡觉。换言之,就是重视仪式感的生活态度。作为机构运营,照顾好老人的住宿、吃饭、睡觉、育乐等生活小事,提供老人重拾「仪式感」的生活就是优质服务设计的原点。



我们走访机构时或是看到机构的一些宣传影片都会发现有这样的画面,老人叙说着这里很好,吃的好,睡的好,环境都很好,过得很快乐。其实,潜台词就是指这里很符合我原本的生活方式,符合我在过去生活脉络当中无论是文化、教育、成长、人际关系、历史背景环境等,跟我有高度契合的价值观。但是每一位老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环境,当然对于仪式感的要求与期望也会不同,如何重塑老人的仪式感其实就是最好的个性化服务设计。


二、仪式感?


神学家汤姆.戴伏尔(Tom Driver)所说的:「仪式是被设计用来改变处境的主要工具。」仪式将我们由一个处境转移到下一个;它们将我们由童年转变为成年,由原生家庭的成员转变为新生家庭的开创者。仪式可以是复杂的,但是它们也可以是简单并且具有个人意义的。它们可以是庞大的宗教信仰系统的一小部分,或者也可以是为了特定的需求而被单独开发出来的。当我们在蛋糕上点燃一根蜡烛并且唱生日快乐歌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进行一场众所周知的仪式了。


仪式感的内容与范围目前尚无绝对的权威定义,只要是对生活、对自我的重视,希望把一件单调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包括生活的任何细节、个人爱好、习惯文化等等都可以形成仪式感。以下撷取李思园的《生活需要仪式感》经典定义,给于大家参考并思考如何在机构中呈现这些仪式感。


●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仪式感与刻意、矫情、做作、虚伪无关,它是你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生活本身就摆在那里,你对于生活的付出与热爱,值得你这样庄重地对待自己。


●你既可以享受美好的一切,也可以坦然面对糟糕的一切。你得意时不会忘形,失意时也不会潦倒。你知道,无论境况如何,生活都必须庄重。仪式感,会让你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诗意的生活,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仪式感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对此怀有敬畏心理。无聊的生活中,平淡是常态,你总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让自己度过无趣的日子。


●出门前给爱人一个亲吻,每周为自己做一桌丰盛的大餐,帮同事庆祝一次生日,陪父母参观一次升旗仪式,定期给朋友打个问候电话……生活中的仪式感,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渐渐忽视、淡忘了。


●即使你面临好友的背弃,亲人的不理解,恋人的不包容,你也不能轻易掉眼泪,因为你要告诉自己,无论何时何事,你都要美美的,你要有一颗既柔软又坚韧的心。


●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在当下专心致志地只做一件事。要相信,你此刻想要做的事,无论是弹钢琴还是剥橙子,都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无论你在干什么,它都是你当前最值得关注和解决的事。


●这个世界,就是你自己的世界,你对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你会拥有怎样的世界。



三、如何让老人感受到仪式感


以机构中一天的生活内容为例,叙述如下:


1、饮食生活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对老人生命维持的重要手段,吃饭时要给于跟家人一起用餐的情境设计,让老人跟自己喜爱的人在一起,用自己喜欢的餐具,心里就会很幸福。例如:设计一起洗菜或是帮忙做菜的角色,设计每隔一段时间有1-2天与朋友聚会一起用餐,提供一些家乡味道的小菜,记得餐前来点茶、酒、咖啡等饮料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与功能仪式,甚至要非常讲究品种、品牌、年份、种类来源、冲泡方式、茶具、酒器、品尝地点与时机等。这是种待客之道,过去讲究的礼节,是可以让老人充分感受到被尊重的一种表现方式。


2、穿衣生活


穿衣是文明人的习惯行为,最初的主要意义是遮体护身保暖,后期逐渐从生理护卫功能发展到合乎社会礼仪与观瞻。并将衣着的式样和寓意赋予了就业特性及阶级身份要求。入住机构的老人和工作人员都需要考虑着装的功能性和礼仪性,注重得体穿衣也是对他人的礼貌,例如:医师在医护室就需穿着专业的白大褂,康复师也需有专业形象的穿衣风格,因为老人需要建立对专业人士的信赖感,这样生活才会感到心安。


而当有家属或朋友来访,要协助老人穿上合宜的服装,正式场合-西服领带,非正式场合-休闲装球鞋,颜色选择是否需要喜庆或是黑白色系为主,不要忘记有时墨镜、牛仔裤会让老人显得特别年轻有活力。发型的选择与化妆浓艳程度也是重要的仪式感的一部分。这部分不但要考虑老人的共性,更要注重个性化的部分。


3、住家摆设


一般人的住家都有相当一致的规范性设施或是统一风格,老人入住机构当然无法与原住家的环境空间比拟,但在其生活仪式感的要素则必须尽可能周全提供。在规范性设施上可以多功能方式考虑,将老人原本的生活方式给于替代性补充。例如:空间的隐私、半隐私空间规划,让空间符合老人的心理期待。空间和家具产品的多元运用、客厅与卧室的墙面移动化、利用色彩与视觉的延伸与错觉使无障碍产品隐藏、标示符号在原设计上强化可辨性。其实老人一辈子可能居住不只一个地方或同一住宅之中,结婚、求学或工作等过程的搬迁或变动,居住环境可能变化非常大。


所以我们要记住让老人感受到怀念时光,大约在儿童时期到20岁左右,设施道具的摆设可以以这段时光为主。但是,真正仪式感最强烈的感觉则是老后的大家庭归属感,含饴弄孙,合家融融的情感归宿感觉。机构中面对丧偶的独居一室老人,如何兼顾怀旧时光并塑造大家族的情感则是服务设计的重点。


4、移动招呼


老人每天生活离不开行动或者交通运输的要素,为使生活圈扩大不断变换地点,期待过着较为充实并有意义的生活,在机构中为老人保留购物、访友、休闲、娱乐、观光与旅游等外出游玩的乐趣,有了这些活动的仪式感,老人才会更有活力,才能更健康,才能在生活当中继续发挥创造能力。同时,当老人身体日渐衰弱时,不要忘了用老人喜欢的方式叫他起床,开灯,打开窗帘,浇花,亲吻额头等行为,因为这些动作使老人感受到被关爱,被视为正常人。注意机构最重要仪式感服务设计就是离床,无论自理、半自理老人,能动、不能动,拿拐杖或坐轮椅都必须先离床。虽然很耗费人力时间成本,但是这种仪式感是作为正常人所必须要的感觉。


5、祭拜庆典


机构对有宗教信仰老人,可以提供重要的家庭礼仪,对死去的亲人祖先举行祭拜。机构要记住老人重视的重要忌日,或在清明、过年等重要佳节,举行传统礼节,供奉酒菜并烧香祭拜,表示思念与感恩之意。另外,每个家庭都会有重要节庆之日,例如:除夕围炉、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吃粽子、中元节普渡拜拜、中秋节赏月吃饼等传统节日与近代渐渐受重视的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圣诞节等等。这些礼节从过去到现在都已经成为习惯性的活动,也是老人对家庭生活中的记忆。机构中尤其要重视家庭分子过生日,全家人帮老人庆生,买蛋糕、吹蜡烛、唱庆生歌,热闹吃蛋糕的欢乐情节,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活动,但是对老人而言却是他对大家族的一种怀念与向往。


6、学习教育


学习与教育是互补性的两件事,也是两种活动。当学习活动在进行时,教育活动也同时发生并进行。每位老人既扮演学生,每天把持续吸收的新知识融入社会之中;又有像老师一样将所学专业传授教育他人的欲望。当老人在机构中生活可以设立老人大学或文娱书院等设施,只要巧妙布置活动与任务(给于老人设计名片),让老人可以学习丰富的技术与学问,同时又能传知授课回馈社会,充分体现老人的生命价值。老人同时扮演学生与导师的活动,让老人充分感受到过往怀念与现实接轨的角色与责任,学习优异者获颁发大功、小功、嘉奖的仪式奖状,教学优异者获颁老人大学师铎奖等,过程中融入游戏化思维,使过程有趣、好玩,有人性。


7、工作生活


工作是一般人每天或终身必有的动作或行为,也是其生活的重要部分。进入机构以后,可以有条件设计重新聘雇老人工作,这部分的工作强度可以相对减弱,以兼职的形式或一周2-3次的工作时间,把一些压力和不舒服的障碍先行去除。老人因工作产生责任,因责任产生资源,资源可以交换,掌握资源的老人就能获得尊严。因此,机构必须让老人活动起来,这既是回归老人的社会性,又是让管理机制产生良性循环,进住机构不一定要放弃原本的工作生活,从机构中去上班也未尝不可,让老人在机构因工作获得尊严和成就感。


8、娱乐休闲


休闲活动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与其他仪式感活动息息相关,既有结构关系又有链接关系。以旅行休闲活动来说明。其相关的结构性事物很多,也很复杂,有人物、时间、地点、设施、工具、费用等。各大事件中包含小事件,外出所牵涉到食、衣(医)、住、行,还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冷热、要游玩多久、要以多快的速度与节奏来进行等问题,尤其在老人进入退休初期,趁着从工作中解放出来的兴奋期,会积极的从事动态休闲(异地旅游),这是一种补偿心理,机构应该给于鼓励老人去挖掘自己的新天地,看到世界的精彩,经过半年期之后有些老人对旅游会转入冷淡期。机构的老人大学则可以承接,转以静态的休闲活动为主(美术绘画、摄影艺术、文化古迹鉴赏、美食街品鉴、歌舞观赏、烟花秀、老人运动会、庆典游行等),喜欢养宠物爱狗一族、喜欢飚车的不老骑士、喜欢烟斗的哈草族、哈日哈韩族、爱喝红酒的美酒品鉴一族等活动仪式。


9、购物逛街


曾经有人估计,女性平均每天约用22分钟或一生总共会用2年的时间在购物逛街,男性花的时间约为女人的一半。这些日常活动在社会学家眼中是具有社会性的意义。老人为何要逛街购物?这种活动是具有责任或兴趣。例如:家中缺少零食、冬天缺少厚衣物、孙子缺少玩具,一家之主都有责任去购买添充。同时,购物逛街时可享受不少品头论足的满足感,可纾解在机构中生活的紧张压力与心情,最后得到所需物品的乐趣。购物逛街现在借助互联网O2O的服务网络,在机构内都可实现大小件商品的购买,智能家庭功能的普及,让一些小区型机构购买越来越便利,但是作为机构立场,不要忘了让老人推着购物车(提着菜篮)在商场闲逛,看看东西与人交谈都是一种令人怀念的社交仪式,不可轻易放弃老人的权益。


10、典礼仪式


走进人生最后阶段,如何优雅的面对死亡,在老人过世时,机构有职责从旁协助,帮助老人亲友度过这个悲伤期。可以依据老人生前的宗教信仰和惯例做为指引在机构的预设地点举行哀悼会。注意灯光、气味、圣物、音乐、祷词、经文的合理使用,最后记得「安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感。同时更重要的是记住仪式的展开是建立在爱和慈悲的根基上。



四、结语


机构中没有老人会排斥美好的东西,也没有人会拒绝享受美好的过程。有些庆祝的形式在机构中虽然改变了,但仪式感不曾改变。正是有了这些仪式感的存在才有各种节日里不同寻常的意义,才能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


同时希望大家记住生活的仪式感和金钱没有太大关系,有钱人的仪式感可以是生日送自已一条昂贵的项链,没钱的仪式感可以是生日吃一碗长寿面,一条项链和一碗面的价格不同,但他们的价值是相同的,都会给你带来满足和快乐。但如果老人告诉你他最舒适的生活方式就是随心所欲,不修边幅、不收拾、将就能过就行,我想那也是老人的一种选择。


有时候生活的仪式感很简单,那些让你突然觉得生活质量有些提升,一切都随心应手,看着身旁东西都很快乐的时候。在忙碌的早晨,工作前用五分钟喝一小杯咖啡看看远方,看书时泡一杯茶,吃饭前拍一张照,工作时摆放好文具,桌上放一个盆栽,睡前听一点轻音乐。生活都是在一点点的时间中沉淀下来的,我们都在为寻找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而努力。将心比心,把这份感觉与认知带到机构中,协助老人去重塑属于他们特有的仪式感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