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制汉语误导了中国人

 肥猫喵星 2018-02-27

这些年我在中美两边行走,留心比较了周围人的思维习惯,意识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和制汉语误导了中国人对西方人文思想的理解。

所谓和制汉语,是从日本大和民族传过来的现代汉语。19世纪以来日本借用汉字系统性地意译了西方文化,随着明治维新的成功,大量词汇传入中国。如今我们日常词汇中至少三成是和制汉语!比如,社会、经济、抽象、哲学、人民等等,其中不乏对西方文明核心理念误译的词汇,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


美学

美学aesth`etics是日本启蒙思想家中江兆民翻译的,但是,aesth`etics拉丁文原意是感觉学。日本人的翻译曲解了英文的原意,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仿佛美学是研究美和丑的学问,如同好与坏的道德判断一样。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正确与否,而在于抒发自己真实的感觉。

前年珊珊暑假回国,开始学钢琴,弹奏《滑稽的小丑》,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是这个节奏啊?老师回答:这个乐曲太简单,没有节奏的解释,复杂的乐曲才会有。老婆感到愕然,凡是音乐都有节奏,当然应有节奏的解释,老师可是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的资深教师!

老婆不懂钢琴,回家路上仍然认真回答了珊珊的问题:你听低音厚实是不是像胖子,高音轻快像瘦的小丑,高音弹一下,低音弹一下,高音低音不断交错,想像一下,是不是胖子在学小丑的动作,这样的表现不是很滑稽吗,所以是这个节奏。我不知道解释该乐曲节奏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艺术在于诚实对待自己内心的感受,无所谓对错,老婆讲出她的感受,做得好。


教育

教育的英文单词是educateeducation,来源于拉丁语ēducātiō,意思是bring out--引出。从词源上说,英文的教育原词具有内发之意,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内心潜在的素质与美好,自内而外引发出来。

我看过一个胶片,具体的内容忘了,记住了一句话:成熟是心灵垃圾制造的工厂,仔细想想有点道理,在人们的印象中真、善、美是教育的结果,其实不然,人的初心天真纯洁,聪颖感性,与生俱来,无需施加。势利、阴险、漠然、虚伪、抑郁等等都是成熟后的产物。

佛家说得好,心为善生,口为妄生,心口若一,口归初心。教育的目的就是带出孩子的初心,激发兴趣,引出素质,培养才能。孩子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不断被碰撞,竞争,挤压,却因为所受教育的缘故,依旧能够怀揣梦想,不忘初心,活出真我,不至于灵性泯灭,成为电影《七十七天》所说的三十岁死了,八十岁才埋的那种人。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日本人的意译与英文原意相距甚远,教育二字都是会意字,字右边攴(pū)的篆体字形是用手持杖或执鞭。字甲骨文寓意女性生孩子,教育汉字的含义是一种强制性、引导性的行为,师道尊严,自上而下,使人们符合社会传统与规范,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自由

自由Liberty的意思是个人权利即私权不受到侵犯,Liberty词源来自拉丁文Liber,含义是免于被束缚奴役。

在美国第一次接触Liberty这个概念是四年前,我到一所大学当访问学者,进校不久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有一道题令我印象深刻。

试题说微波实验室里有一名研究员,一天晚上研究员和主管聊天,听到收音机里讲癌症,伤感地告诉主管他的父母因为癌症过世了。主管考虑到微波实验室有轻微辐射,认为他的基因有癌症隐患,擅自将他调离研究岗位。同事们起初诧异研究员被调离,知道真相后随即释然,对主管的行为表示理解。

题目问同事们的态度是否正确?我的回答是:正确,结果被扣了分。正确答案是:错误。

老师解释此事的性质属于基因歧视,违背了自由的原则。

这道试题旨在训练我们对个人权利的警觉。尽管主管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同事们应意识到该行为的性质,不应被他的动机所干扰,应对他说:! 你侵犯了研究员的权利。否则,同事们的赞同会鼓励主管继续干涉下属的自由。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世间许多的专制往往从好心开始,比如希特勒,上台当德国总理期间,经济飞速发展,民族自豪感提升,失业率低,德国人享受着物质生活大幅提高的同时,失去了对自身权利的警觉,逐渐放弃言论、信仰、集社等自由的权利,一步一步滑进纳粹的深渊。

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Liberty含义就是个人的权利不被侵犯,个人的权利不仅包括硬性的权利如财产权,也包括软性的权利如信仰自由。


Liberty是日本人翻译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借用了佛教用语自由,佛教的自由泛指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状态。

这实在是日本人惹的祸,汉字是象形文字,容易望文生义,看见自由二字我们经常会联想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比如,名言不自由,毋宁死,我总觉得Patrick Henry矫情,不让你自由自在,何必跟别人死磕。其实名言的真实含义是誓死维权,跟老大爷对抗拆迁所喊的口号一样。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也讲得清楚明白,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你看,因为误译,西方妇孺皆知、通俗寻常的一个名词,到我国竟变成了高大上的政治概念,至今国人视之如雾里看花。

民主与自由,由于自由的汉字翻译不当,我们更喜欢民主,觉得自由特立独行,不接地气。与此相反,美国的《独立宣言》频繁出现自由的字眼,却只字不提民主,杰斐逊的良苦用心在于防止民主干扰了自由的夯实。其深刻思想的背后透着浅显的道理,如果大家自己都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意志,捍卫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的权利,几千万人指望几十人代表自己的利益,希望往往会落空。


限于篇幅,在此我仅比较了美学、教育、自由三个单词。客观而言,日本人严谨偏执,勤勉好学,大多数和制汉语是恰当的,但是,一旦涉及深层的人文思想,日本人的理解就乏力,翻译差强人意,如瞎子摸象,没有摸出象的形状,却摸出了儒家的柱子、封建的墙。

当时的日本对西方核心的人文理念领悟不足,却浅尝辄止,在二国文字之间乱点鸳鸯谱。这种翻译的荒腔走板,我打二个比方加以说明,President译成皇上;高跟鞋看起来前端细小,穿它走路摇曳生姿,因此翻译为裹脚的洋金莲。众多周知,其实它们是不同的事物,内涵迥异,二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之间不能简单地找对应关系。


如此明显的问题,我实在奇怪为什么没见过教授、学者、大V探讨与反思的文章,因此在网上查阅了我国对和制汉语的反应,传入之初受到少数人的反对,如张之洞、严复、林纾、章炳麟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制汉语逐渐被中国人广泛接受,与现代汉语已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如今也经常能见到循名责实反思教育的文章,质疑其他者却寥寥。

网上流传一句话: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我认为这句话套用在国家上也大抵合适,资源、军事、科技、甚至制度的作用都逊于民族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用语言进行思考的活动,和制汉语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而误译的词汇严重阻碍普通老百姓对西方人文思想的正确理解。

必也正名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建设应该从语言的正本清源入手,工程浩大也许做不到,至少也应澄清被日本误导的人文词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