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定中的思维偏差(专家为什么把真品鉴定成赝品?)

 洲upi6oofv9q93 2018-02-27


对于文物鉴定中的一些背教条、想当然、闭眼摇头、信口否定……等现象,我不轻易给这些人下什么为利益所驱、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等断言,只是认为他们都是思维偏差造成的结果。


他们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见到实物时,首先不是看实物的具体细节,从细微之处找根据,比如见到一幅古代作品,不是仔细审视画中内容的用笔用墨和落款书法的神韵面貌,而是首先用“有罪推理”的思维方式在脑袋里预先已将它判了假的死刑!一听名头就认为“这么大名头的作品怎么可能在你手里?”,象一位主审法官已经在脑子里将被告判了刑,故即使被告律师再举证大量的无罪证据也改变不了他预设的判决结果;





02


在古陶瓷鉴定上如果見到没有见过的器型,不论该器型的优劣,立即予以否认,历史上没出现过,各大博物馆没有展示过,必假无疑!如果见到的器物在某博物馆展示着,则又有另一种结论“这是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仿得不错,嘿嘿!”总之,脑子里已经预先设定了“必假”的思维模式,故一切所见都往这个模式上套。



03


背教条,凡前贤前辈所言所述的论点照背照抄照搬,不加分析,“汝瓷存世67.5件,元青花存世300多件,元蓝釉白龙瓶全世界只有三件……”等等,把以上极不客观和科学的数量说作为鉴定的依据,形成固定不变的鉴定思维模式,由此,凡一见汝窑,不用上手即可断为假,如真,存世量不是成了68.5件了吗?岂非改变了古陶瓷史了吗?一见元蓝釉白龙瓶,那更不用上手,现今世界上只有三个地方拥有它:中国扬州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北京颐和园。怎么可能出现第四件?

他们不会去想一想,这三件中的扬州博物馆那件本来也是隐藏在民间的,由于藏者不识其珍而以低价卖给扬州文物商店的。既然能从民间冒出第三件为什么不可能再有第四第五件?另外,这67.5件汝窑器是怎么统计出来的?1987年上海博物馆在进行一次汝窑展,为配合展出伧促地将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汝窑作了个汇总,藏匿在民间的汝窑究竟有多少?埋葬在地下尚未出土的又究竟有多少?谁说得淸?如此的统计数字怎么能作为鉴定的依据呢?



04


正是体制内专家认知的浅薄使造假成为泛滥之灾,因为他们的真假不辨,给造假者有了忽悠的机会,反正所谓的专家将真的也说成假的,故假的更不可能说真,因而凡专家眼里一律是假的,制假者正好由此高调售假“专家眼里民间无真品,我的真东西让专家看一定说假!不信你试试?”事实还真如此。



有一次,某保税区要征集藏品搞个展销,某著名藏家被殷切邀请,希望出几件官窑器送展。要求先送照片让专家组认可后再送实物,此藏家深谙此行的内幕,不想白白地被专家钉上赝品耻辱,于是,他从大英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网站上截了五幅图发给组办方,他转发后就跟好友说“你看着,结果一定会说都是仿品!


果不其然,二位此行颇有名气的专家很快反馈回来“全是近年的低仿品!”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如某一天有需要完全可以公布这二位专家的大名。而且这二位专家出的洋相还不止这一次,但我们的组办方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他们作鉴定,实在是对体制内所谓专家之“砖”的不了解。如果我们体制内的专家真有较高的鉴定水平,真的就是真的,假的永远也别想蒙混过关,那么,制假就不会那么猖獗,假货不可能象今天那么泛滥,樊家井的赝品市场也不可能形成如此兴旺的地步!                  



当然,体制内也并不是全是说假话的瞎子,也有仗义者。有一次,在饭局上遇到一位体制内的颇有自知之明的专家,该人应该属另类,他竟朗声坦言“你们有东西要鉴定千万不要找体制内的专家,找他们看一定自讨无趣,必说你百分之百假无疑,因为只有这样不用多做解释,原因是他们本来就解释不了!象我,职称是研究员,最高了,但我不会看东西,自我进博物馆开始,从来没有鉴定能力的要求,进馆之前也没这方面特长的考核。


千万别要求博物馆的专家能有鉴定眼力。请他们看东西实在有点为难他们。他们也只能一概说不对,因说假的不用解释,说真的总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为什么真?真在哪儿?脑袋里一团汚水,怎么说?所以,请所谓专家去看东西,其实就是绑着送去挨枪子儿……”他越说越激动,整个饭局几乎都是他一人在吐槽。这应该是体制内比较有良心的敢于露丑的专家!我很佩服他的坦率。



最后,他还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这些头顶研究员的专家在尚未退休前就被多家国有企业瞄住了,现在国有企业办博物馆艺术馆是个潮流,其实他们全错了,错在听名头,想当然地认为博物馆来的专家一定能把好真假关,其结果都办成了“残破旧”的垃圾收纳场!全场都笑得喷饭了,听似玩笑,细思还真有些道理!  


 如何扭转眼下的不正常局面?唯一的出路是从真正的大收藏家队伍中通过科学的规范的公正的方式,选拔出一支具有较高鉴定眼力的鉴定队伍,他们个个都应该是实战人物,而且对人品也要严格的要求,在这支队伍的把控下,对中国现存文物作认真严格的梳理,分成等级,造册,认证,如此,才能正本清源,民藏和国藏才会有清晰的面貌,才对得起中华五千年文化,对得起我们祖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