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艮东泽 2018-02-27

十三、墨玉

又称墨翠玉,缅语:不烈节,通生、洽妹,产于头层、米曼。其砂发皮壳因各场口而异,砂细平板起伏不平,皮壳有厚、有薄,重量不足、硬度不够。一般墨玉的种好的多,底透。因其生成元素之不同而有墨黑色、墨绿色、墨蓝色、墨红色四种。其观察的方式,切割成小片时拿真情为,对光照就可透视其色泽,而平看都成墨黑色,其价值有待推广开发。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照光是墨绿色,黄盐砂,砂细、种好、底好、墨黑色、硬度不够、重量不足。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没有结晶、只是滑溜溜的(墨玉)。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切解后的情况。

十四、乌龟石(烈搅)

水石,与一般水石相同,只是凹凹坑坑较多,种好,硬度7,玉肉像玛瑙石一样,平行、弯曲的条纹很明显。

产量不多、个小。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种好、底尚可(条纹明显,硬度7),乌龟石。

十五、董散

董散石皮壳成细砂,有各种颜色,肉略透明,但硬度不够。董散石的肉中,掺杂有白色不透明的条纹,肉中有时有绿色,常呈橄榄果的绿色,如不注意,有时会把它当成玉石买来。董散石,可能是橄榄岩石中掺杂有少量的玉石成分。在石脚中,也成个体玉来出土,各种石脚层均有。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帕敢基,红格地,砂发,其中间约有13cm-16cm的宽度,砂发更细是个瞒带子,董散石。

十六、绿棵:绿科

绿科石全石皮肉不分,常呈淡绿色渗杂有黑褐色的全个体,硬度差,此石不是玉石。因其中渗杂有绿色,有时会混淆,但此石在挖玉的工人在出土时,就不把它拿回家中,在市场上也看不见,绿科石的肉不透明,容易辨认。

共生玉石(又称野种玉石)面面观: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卡达磨,种好底透,满身松花(皮壳如水石一般),绿色点点,卡起不散(水沫子)。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尖对纠、砂很细,重量不足、种嫩,硬度不够,玉肉内可见小点点、亮亮的气泡(10倍放镜可见)(不乱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木那、尖对纠(似马牙状的松花与色生在玉石的一头一面)。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无砂、无晶、橄榄色、硬度6、种好。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黄盐砂、砂细、肉细、肉质达玻璃底,肉中有气泡,不乱的砂发皮壳。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龙,新山玉的一种,无种、底干,孔雀玉。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水石,绿个子、种差、底黑。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白玉石、绿色带子、裂多,水沫子。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黑点多、裂多、铁龙生。

易生混淆的野种玉石(三)

▲野,种差、底干、属铁龙生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