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经验】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2-27

邓铁涛(广州中医学院) 

邓教授认为,高血压从中医的角度辨证论治,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肝风”等病证的范围。从病因病机分析,主要属于肝的病变。治肝是高血压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凡高血压病均应加重镇之品,审其阴、阳、虚、实、痰浊等不同,用生牡蛎(阴虚阳亢),龟板、鳖甲(阴虚),代赭石(痰浊),磁石(阳虚)。另外,脉压差小,大补其气,用参杞;凡降压用黄芪30g以上,而升血压用补中益气汤(黄芪不可重用),维持血压用黄芪、首乌各30g,桑椹子12g,杜仲10g,坚持常服,可使血压平稳,以补肾养肝。

 


邓铁涛经验

常将高血压分为4型论治:

1、肝阳上亢型宜平肝潜阳。用自拟的石决牡蛎汤:石决明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白芍15g、牛膝15g、钩藤15g、莲子心6g、莲须10g。

2、肝肾阴虚型宜滋肾养肝。用自拟莲肾汤:莲须12g、桑椹子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山药15g、龟板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牛膝15g。

3、阴阳两虚型宜补肝肾潜阳。方用自拟肝肾双补汤:桑寄生30g、首乌24g、川芎9g、淫羊藿9g、玉米须30g、杜仲9g、磁石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

4、气虚痰浊型宜健脾益气。用自拟赭决七味汤:黄芪30g、党参15g、陈皮6g、法半夏12g、云苓15g、代赭石30g(先煎)、草决明24g、白术9g、甘草2g。


张灿炠(山东中医学院) 

张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病情复杂,但就其大端而言,心、肝、肾三脏有变,责其本也;火、气、痰之说,乃其因也;眩晕、头痛等为其象也;滋阴潜阳降火熄风,是治之。就具体病证而论,治疗多需标本兼顾,方可奏效。诸如镇肝熄风汤、首乌延寿丹、天麻钩藤饮等,皆常选之方。若表现为阴阳俱虚时,又当以阴阳双补为主。

又常有发病时,或病程中某一阶段,表现以肝火旺盛,风火上扰,则当以清泻肝火为主。常见头痛眩晕较重,兼见目赤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若不直折其肝火,诚难熄其内动之风。常用之基本方为:夏枯草30g、菊花15g、黄芩15g、苦丁茶9g、桑叶9g、龙胆草9g、刺蒺藜9g、怀牛膝15g、桑寄生15g等为主。

惊悸,加生龙骨、生牡蛎;

舌干津亏,加生地、麦冬;

大便干,加肉苁蓉、元参;

目眩者,加小胡麻、草决明;

肢麻,加地龙、钩藤;

头痛甚,加白芷、蔓荆子,待其肝火平息之后,再根据其证候变化,酌情调治,以固其本。



汪履秋(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汪教授认为,高血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脏腑阴阳平衡失调,即心肝阳气偏盛与肝肾阴精亏虚。阴虚与阳亢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并可导致动风、化火、生痰,因此本病在临证时应首先抓住阴虚与阳亢这一对矛盾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是否兼有风、火、痰等病理因素而分别采用熄风、降火、化痰等法。就临床所见,肝阳上亢型最为多见,其次是阴虚与阳亢并见,单纯阴虚者比较少见。

肝阳上亢证治疗重在平潜肝阳,常用药如天麻、钩藤、白蒺藜、石决明、菊花、决明子、珍珠母、牡蛎、紫贝齿等,主要选取介类药物为主,以重镇之性平潜浮越之肝阳。

肝肾阴虚证治疗则当养肝益肾,常用制首乌、枸杞子、大生地、白芍、女贞子、旱莲草、怀牛膝等。

阴虚与阳亢并见,再根据其孰轻孰重,灵活变通。兼有风、火、痰者亦要辨其属实属虚。

头部掣痛,四肢抽搐者,多为阳盛动风,治疗常用羚羊粉、全蝎、炙僵蚕、地龙等以熄风潜阳;如头目昏晕、肢体麻木者,则为阴虚动风,治疗应以滋水涵木为主,药如当归、生地、白芍、枸杞、龟板、鳖甲等。面红目赤,口中干苦,则属肝火上炎,治疗宜选龙胆草、夏枯草、黄芩、丹皮等清泻肝火,同时注意兼清其心火,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加用黄连、山栀等;若颧红,腰膝酸软,虚火内扰者,则应投以知柏地黄丸;痰多每与风、火相合为病,风痰入络,肢体不遂,可合指迷茯苓丸;痰火上扰,窍闭神昏,可加用竹沥、半夏、胆星、天竺黄、瓜蒌皮等,或礞石滚痰丸。


血压较高或病情比较顽固,一般降压药物难以取效者,则将平肝熄风、苦寒泻火、化痰祛瘀、降气利尿等法综合投施。其中祛瘀、利尿是结合辨病用药,降气是取“气有余,便是火”、“宜降气不宜降火”之意,气降则火自宁,常用药如夏枯草、钩藤、豨莶草、小蓟、黄芩、黄连、大黄、桃仁、红花、胆星、旋复花、代赭石、牡蛎、车前子、羚羊粉、槐化等,二三剂药后血压每多下降,不过上方只是血压较高标实之象较著时的权宜之法,不可久服,以免过剂伤正。


盛国荣(福建中医学院) 

盛教授认为,中医论治高血压常以肝肾为主,旁及心脾肺。常用以下10法:  

1.滋肾柔肝法

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高血压病,常用方药:桑椹、熟地、首乌、白芍、太子参、枸杞子、玉竹、柏子仁、龟板。临床使用桑椹滋肾柔肝,以其性味甘寒、专入肝肾二经,功能滋肝肾、熄虚风,对于肝肾阴虚所致之高血压尤为适用。惟其性和缓,用量须大,方能奏效,一般为15~30克。

2.育阴潜阳法

适用于阴虚阳亢、水不涵木之高血压病,症见头目眩晕,行走漂浮,手足拘急,烦躁不安,甚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颤舌红,苔黄,脉弦。常用方药:桑寄生、怀牛膝、生地、杜仲、钩藤、鳖甲、龙骨、牡蛎、磁石、石决明。方中桑寄生乃桑得金木之气生,寄生一本于桑,得其精英,而尤胜于桑。其补肝肾,通血脉之功效卓著,对于高血压病属肾阴亏损,虚阳上亢者为适宜,常当首选之品。

3.平肝熄风法

适用于肝阳妄动,络道所扰之高血压。症见头痛头胀,目眩耳鸣,烦躁易怒,夜寐多梦,口苦咽干,手足麻木或瞤动。常用方药:水牛角、代赭石、钩藤、天麻、地龙干、全蝎、蜈蚣、僵蚕、珍珠母。临床常用虫类药于平肝熄风法中,因地龙清热平肝之力尤强,全蝎、蜈蚣则长于熄风解痉,对于肝阳妄动之高血压病,投之尤效,且能减轻肢体偏瘫之程度。

4.清胃泻肝法

适用于肝胃火盛,上冲清窍之高血压病,症见头胀痛而眩,面红目赤,口苦且臭,食欲亢进,心烦,梦多,尿赤,便秘等。常用方药:石膏、知母、菊花、夏枯草、龙胆草、黄芩、连翘、元参、栀子。治疗这类高血压病患者,喜用白虎汤加味,尤其对体壮者疗效如稃鼓,临床体会,应用白虎汤未必均见“四大症”,只要脾胃健运者,即可随证化裁,加减应用。方中石膏既能清肺胃之热,且有镇静安神之功。

5.疏肝解郁法

适用于肝气郁结,气机阻滞,疏泄失司之高血压。症见头目眩晕,胸闷不舒,胁胀痛,呃逆口干,易怒,纳少,大便秘或溏等。常用方药:柴胡、丹参、川芎、赤芍、玫瑰花、郁金、青陈皮、蒺藜、香附。解郁莫过于逍遥散,故常用之。然对于肝郁化火者,常去辛温之当归,代之以川芎、丹参等。

6.通阳逐瘀法

适用于胸阳不振,阴寒上乘,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之高血压病。症见头晕心悸,胸闷气短,胸痛彻背,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涩或结代。常用方药:丹参、瓜蒌、薤白、桂枝、茜草根、郁金、三七、桃仁、红花等。或用自拟参七散(西洋参、川三七、鸡内金等量焙干研末)长期服用,或配以汤剂,对于高血压病伴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疗效尤著。

7.健脾渗湿法

适用于脾虚不运,痰湿内生,络脉为痰浊阻滞之高血压病。症见体虚虚胖,头重眩晕,腹胀纳呆,恶心,便溏,眼睑或下肢浮肿,舌肿边有齿痕,苔白腻或黄,脉弦滑。常用方药:带皮茯苓、白术、怀山药、蚕沙、赤小豆、玉米须、车前子、泽泻。临床擅用玉米须,以其性味甘平,功能利水祛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具有利尿,抗溶血,抗过敏及解毒等作用,民间常以之炖冰糖饮服,治疗高血压、水肿等病,对于肾性高血压患者,尤为适用。惟其气味平淡,临证须用较大剂量,方能奏效。一般可用30-60g。

8.培元益气法

适用于元气虚衰,阴亏阳损之高血压病。症见头晕目眩,胸闷气喘,心悸健忘,腰膝酸软,少气懒言,手足麻木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常用方药:党参、黄芪、黄精、肉苁蓉、枸杞子、当归、附子、肉桂。对此类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喜用肉桂,在补阴药中佐以肉桂有鼓气血运行之功,配以附子则通利血脉尤佳。

9.调摄冲任法

适用于肝肾亏损,冲任失调之高血压病。症见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食欲不振等。常用方药:肉苁蓉、女贞子、旱莲草、桑椹、首乌、阿胶、鹿角胶、菟丝子、杜仲、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锁阳等。冲任不调之高血压,在妇女更年期是常见之疾,方药之中,常以二至丸、二仙汤为基础以调摄冲任。

10.通腑降浊法

适用于腑气不通,升降失常之高血压病,症见头胀头晕,口苦口臭,脘腹不舒,纳食欠佳,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白厚或黄,脉弦大。常用方药:大黄、元明粉、火麻仁、郁李仁、草决明、枳实、生莱菔子、苦杏仁、桃仁等。腑气不通,湿浊痰饮留滞,升降失常,气血逆乱而致血压升高者,用通腑降浊法以釜底抽薪。临床喜用草决明,本品性凉味甘,功专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且其性缓味醇,滋益肝肾,镇潜补阴,对于高血压之便秘,无论男妇体弱或年老者,均为佳品,常以本品研末冲服,或入复方中煎服。

汤承祖(南通市中医院) 

有人说,“身体肥胖血压高”,汤教授认为,瘦弱之人血压高的并不少。肝火旺盛、阴虚火旺之人多有高血压,但气虚、阳虚之人患高血压者也有之。痰湿内踞和大便经常秘结之人有酿成高血压者。汤教授治疗高血压常喜脉证互参,辨证施治。其中火旺者泻火,阴虚者滋阴潜阳,气虚者补气,阳虚者温阳,气阳均虚者,益气温阳,血虚者补血,痰湿互搏者化痰湿,大便秘结者解决致秘原因,常能得心应手而不复发。

 


周次清(山东中医学院) 

周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阴阳气血的盛衰而逐渐增高,同时在一个人的身上往往有多种病证,因此治疗老年高血压,如果单从肝阴肝阳着手,不从整体虚衰的情况来考虑,常常是治疗上失败的主要原因。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是补益气血,燮理阴阳的整体疗法。有时即便出现实证,也是因虚而致实的本虚标实证,在治疗上也必须采用以补为通或通补兼施的治疗方法。周教授常用的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两个:

 ①益气养血,升降阴阳:用自制八物降压汤:黄芪15~30g,党参12~15g,黄精9~12g,葛根15~30g,五味子3~6g,当归9~12g,何首乌15~30g,玄参12~15g。本方适用于头晕,乏力,目涩,耳鸣,四肢麻木,大便干,小便频,或口干少津,脉象浮弦或稍数。这类患者或兼有糖尿病,血压多数收缩压偏高,脉压增大,一日内血压波动较大,夏季血压高于冬季。

②平补阴阳,化生肾气:用济生肾气丸作汤剂:熟地黄9~15g,山萸肉6~9g,山药9~15g,泽泻9~15g,丹皮6~12g,肉桂3~6g,炮附子6~9g,车前子9~15g,牛膝9~12g。本方适用于年龄较大,高血压时间较长者。患者多表现为头晕,耳鸣耳聋,心悸健忘,身倦神疲,少寐或嗜睡,下肢浮肿,大便难,小便频或不利,既不耐寒又不耐热,而且在用药时稍偏于阴,则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稍偏于阳,则出现口干咽燥、大便秘结等。这类病人可兼糖尿病、高心病,多数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高,或收缩压明显增高而舒张压较低。


亦有的患者血压很高,但无自觉症状,用西药降压后反而出现眩晕、乏力、周身不适的感觉,这些现象都是使用济生肾气丸很好的指征。

若嗜睡明显者,加人参9g,五味子6g;

耳鸣耳聋,加葛根30g,菖蒲9g;

少寐多梦,加炒枣仁15g,夜交藤30g;

小便频数,加益智仁9g,桑螵蛸15g;

偏于阴虚,烘热汗出,血压波动幅度较大,去肉桂、附子,加知母9g,黄柏6g,炒枣仁15g;

偏于阳虚,下肢浮肿,四肢凉,心悸,喘促,小便不利,或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增高,血压波动幅度不大,冬季高于夏季,去丹皮,增附子、肉桂、车前子、泽泻用量,酌加葶苈子、巴戟天、仙灵脾。


对老年高血压用药,要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在服药过程中,只要患者无不良反应,不要轻易改方换法,长期服用始见后效。中药治疗老年高血压,大多数先有症状改善,然后随着继续用药,血压才得以逐渐下降。



孟景春(南京中医学院) 

孟教授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因多有头晕目眩,头脑胀痛,甚至面红目赤,脉象弦急等,常遵《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治以镇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剂,习用张锡纯的建瓴汤或镇肝熄风汤。凡属肝肾阴虚,肝阳亢甚者用建瓴汤颇为合适。凡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更兼肝郁失疏、肝火内郁者宜用镇肝熄风汤。


高血压临床上阴虚阳亢者固属多见,但亦有属气虚者,不可不知。凡属气虚者,虽有头晕目眩,但舌质多淡胖,脉细软而寸尤甚,并伴有短气等,见此者宜以补气的黄芪为主药,且用量须20~30g,再配以柴胡、升麻;又由于气虚者多兼痰湿,可加法半夏、陈皮、云苓,或加少量天麻;若兼痰浊者,可加用雪羹汤。

高血压在辨证施治的同时,亦须顾及兼证,方能提高疗效。

如有情怀抑郁者,宜加疏肝解郁;

如有失眠者,宜加宁心安神;

如大便秘结者,宜加通腑泻下。

但引起失眠、便秘者又有不同因素,亦当详审其因而治之。


王其飞(河北省中医研究所) 

王教授认为,高血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病久常影响心、肾、脑而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早期病机较为单一,可为肝火上炎、阴虚阳亢、阳亢风动等,中晚期则错综复杂,虚实相间。治疗上根据症状、舌脉、体质、饮食等因素,常采用以下方法:

①肝阳上亢型:治以平肝泻火。方用菊花饮:白菊花30~50g,大生地15g,龙胆草10g,柴胡10g,槐花10g,夏枯草15g,栀子10g,钩藤15g,天麻10g,草决明10g;

②阴虚阳亢型:法当滋阴潜阳。方用首乌龟板汤:制首乌10~20g,龟板10g,生地10g,牡蛎15g,石决明10g,白芍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杜仲10g。失眠,加炒枣仁15g;

③痰湿壅盛型:法宜祛痰化湿。方用半夏天麻汤:半夏15g,天麻10g,茯苓20g,泽泻10g,猪苓10g,玉米须30g。颈项强急,加葛根15g;血脂高,加白金丸;头痛,加川芎6g;呕吐,加生姜10g。

 ④气滞血瘀型:法当行气化瘀。宜丹参木香汤:丹参30g,青木香10g,川芎6g,丹皮10g,大蓟10g,怀牛膝15g。肢麻,加桑寄生15g,地龙10g;眩晕甚,加青葙子10g,茺蔚子15g;失眠,加炒枣仁15g。

⑤冲任失调型:证见眩晕不已,烦躁易怒,兼见面色潮红,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心悸不宁,疑虑多思,忧郁多汗,经血不调,畏寒指(趾)冷。法当调和冲任。宜仙灵脾汤:仙灵脾30g,仙茅15g,巴戟天10g,黄精10g,枸杞10g,合欢皮10g,山茱萸10g,知母10g,黄柏10g,当归10g。失眠甚,加酸枣仁15g,夜交藤30g;眩晕甚,加菊花15g;头痛,加川芎10g。


王仲英 

王老积40余年临床经验,创立“清脑熄风法”以之调整大脑神经功能,而对高血压引起的脑系病变,尤为有效。王老认为病邪入脑是高血压的基本病机。

清脑熄风法之药物组成:紫石英、磁石、桑叶、菊花、菖蒲、白蒺藜等。以清(肺)热,熄(肝)风为总旨。


李仲守(广东省中医院) 

认为高血压病的病机除与肝肾有关外,与脾更为密切。过食膏粱厚味足以酿成内热,热盛则伤阴,肾为阴液之源泉,肾阴不足必然导致肝阴的不足。叶天士说:“水不涵木,木少滋荣,肝阳偏亢,肝风时起。”这可说明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引起的热盛伤阴,发展成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病理机制。所以脾对高血压的发病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实为高血压病病机的关键。因此,高血压病的病机可概括为“变动在肝,根说在肾,关键在脾”。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规律:早期以阴损为主,临床多见阴虚阳亢症状,后期阴损及阳,多见阴阳两虚(包括气阴两虚)症状。药物选择方面有如下经验:

①补养精血与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上实下虚,肝、脾、肾亏损之证。肾藏精,肝藏血,脾统血,肝脾肾亏损,必然导致精血不足。故常用桑寄生、首乌、鸡血藤、熟地、桑椹子、女贞子、枸杞子、金樱子、关沙苑、菟丝子、杜仲等补养精血,以补“下虚”之本,而目前许多治疗高血压病处方偏重于解决“上实”之标,是不够全面的。 

②介类镇潜与高血压病:根据前人的经验,临床喜用介类药以潜阳。《临症指南·肝风篇》说:“凡肝阳上亢,必须用介类以潜之”。事实证明,治疗高血压病用介类镇潜上亢之阳十分有效。常用的介类有珍珠母、石决明、生牡蛎、海蛤壳等。这些药物均有平肝潜阳的共性,但也有互相差别的个性。在使用时要结合病情配伍。如石决明、珍珠母善清肝火兼能明目,适用于高血压视力障碍,目赤羞明等证;海蛤壳能清热除痰散结,适用于高血压病肺热痰稠之证;牡蛎生用能镇静安神,煅用则收敛固涩,适用于高血压病心悸失眠或遗精盗汗等症。此外介类用量宜大,一般以40~60克为宜。

③参芪补气与高血压病:用参芪补气药治疗高血压病,有些人畏而不用。认为参芪补气有升高血压作用,只宜用于低血压病,不适宜于高血压病人。有些人过分相信“参芪少量兴奋,大量抑制之说”,主张治疗低血压病参芪用少量,治疗高血压病参芪用大量。其实两者都是背离辨证论治的错误。实践证明,高血压病和低血压病如属气虚甚者,重用参芪以益气,临床每收到良好效果。

④活血化瘀药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由于气血运行失常,可有血瘀症状出现,如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或瘀斑,真心痛等。一般人主张使用红花、桃仁、蒲黄、五灵脂、三棱、莪术等祛瘀药。然瘀证有实瘀、虚瘀之分。高血压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瘀血的形成,主要由于气虚、阴虚或阳虚所引起,因此治瘀必须顾正,用药不选用攻破之品耗伤正气。根据临床经验,祛瘀药最好选用丹参、田七之类,因为“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既养血又活血,田七去瘀而不伤正,张锡纯称之为“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这是经验之痰。

⑤苦寒药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常有肝热内蕴之象,如面红、头痛、口苦、咽红、舌边红、苔黄等。此非实热,乃属虚热,治疗上,应慎用或不用苦寒药,如黄芩、黄柏、栀子、龙胆草、黄连等。倘若阳亢过甚,偶用苦寒直折,未尝不可,但要适可而止,否则犯虚虚之戒。对待虚热,以甘寒为妥,临床可选用甘菊、夏枯草、旱莲草、干葛、桑白皮、竹沥、麦冬、谷精草、白茅根等,因为这些药物,既能清热,又不削伐,实为治疗本证之佳品。

⑥消导药与高血压病:治疗高血压病,常常在平肝熄风,育阴潜阳的基础上,适当加些消导药,如川厚朴、枳实、枳壳、山楂子、神曲、谷芽、鸡内金之类,以调理脾胃,并嘱其少食或不食辛辣烤煿食品,以免脾胃发生积滞燥热,促使血压上升。 

⑦饮食调治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的配合实属必要,肉类以兔肉、鱼肉、瘦猪肉、鸭肉较为适宜。燥热动肝之品如公鸡、虾、蟹、鱿鱼、墨鱼等不宜吃。蔬菜可多吃,苦瓜和芹菜都有降血压作用,苦瓜适宜于胃热的高血压病人,芹菜适宜于胃寒的高血压患者。豆类中以花生米较佳。水果可常吃,因水果有清热、养阴、助消化、通大便作用。其中以甜橙为首选,苹果、梨次之,西瓜虽有降压作用,但体虚之人不宜多吃。茶叶也有降血压作用,其中以沱茶较好。因沱茶有清热利尿、消导降压作用;其次为岩茶如乌龙、水仙、铁观音之类,绿茶苦寒削伐,不宜长期饮用。


陈鼎祺(广安门医院) 

1.调肝补肾,治之首务。高血压病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灵枢·海论》认为“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而导致髓海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基于此,陈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两脏。其经验方“平压方”(组成:天麻10g、钩藤12g、菊花10g、白蒺藜10g、夏枯草10g、寄生15g、决明子12g、生地15g、生龙牡各30g、生石决明30g、灵磁石30g、葛根15g)即是以平肝、潜阳、养阴、熄风为主要治则制定的。

2.兼理脾脏,调整阴阳。陈教授认为高血压病除与肝肾两脏关系密切之外,与脾脏亦有很大关系,许多病人形体肥胖,平时喜食膏粱厚味,伤脾生痰化热,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发为眩晕;或肝木乘脾,更可加重脾虚。治疗上又当以健脾祛痰为要。另外高血压病人过用苦寒,伤及阳气或晚期阴损及阳,又可出现阴阳两虚的症状,治疗上当宗虚补实泻,调整阴阳的原则,实证多责之于肝,虚症多责之于脾、肾。

陈教授常将高血压病分为以下6型辨证施治:

①肝气郁结型:治以疏肝解郁法,用丹栀逍遥散化裁:丹皮、栀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香附、决明子、夏枯草、佛手、珍珠母。

②肝火上炎型治以清肝泻火法,用龙胆泻肝汤出入:龙胆草、黄芩、栀子、生地、柴胡、当归、芦荟、甘草、大黄。

③肝风内动型:治以平肝熄风法,用天麻钩藤饮合牵正散增损:天麻、钩藤、白蒺藜、夏枯草、菊花、寄生、牛膝、决明子、地龙、僵蚕、白附子、黄芩、生地、夜交藤。

④痰浊中阻型:治以健脾化痰法,用十味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竹茹、枳壳、菖蒲、远志、炒枣仁、白术、天麻。

陈鼎祺经验

⑤肝肾阴虚型治以滋阴潜阳法,用杞菊地黄汤合酸枣仁汤进退:枸杞、菊花、生地、山芋肉、茯苓、泽泻、丹皮、炒枣仁、川芎、知母、龟板、磁石、牛膝。

⑥阴阳两虚型:治以调补阴阳法,用二仙汤加味:仙茅、仙灵脾、巴戟肉、黄柏、知母、当归、浮小麦、龙骨、牡蛎。

3.既病防变,勿忘活血。高血压病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其病理基础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陈教授认为,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不但要减轻症状,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还要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时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患于未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中医的瘀血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应适时地选加川芎、牛膝、赤芍、丹参、坤草、郁金、当归等活血化瘀之品以防止脑梗塞、冠心病的发生,这也正是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在现代医学中的具体体现。


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网络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