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蚌埠古今名人大全(传略)(14)

 bbzbwzsc 2018-02-27

李虎臣

李虎臣(1925~1971),原名中寅,祖籍安徽怀远县,出生在蚌埠。幼年时双亲即逝,乃随其姐李中兰生活。李虎臣在蔚成中学读书时期,常去由京剧票友组织的“奎社”,深受影响,并从此喜爱上京剧,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一名京剧票友。

解放前,来蚌埠献艺的京剧演员接连不断,其中有一些名角,如小杨月楼、李多奎、张翼鹏、奚啸伯、李宗义、顾正秋、高盛麟等。李虎臣从不放过学习的机会,向他们虚心求教,后来拜李继来(小三麻子)为师。他根据自己的嗓音和表演趋向,改学“骐派”唱腔,并于民国35年(1946年)专程去上海拜见周信芳,经施教指点,受益很大。这时,他已是蚌埠地区颇有名气的京剧票友了。

解放后,他曾一度协助其姐经营公正饭店,但不久便弃商从艺。此后,李虎臣在艺术实践中,戏路愈走愈宽,在舞台上创造了许多刚毅清廉的古代官吏形象。在抗美援朝期间,他积极参加义务演出,为蚌埠市文艺界捐献“鲁迅号”飞机不遗余力。他还将自己过去多年购置的戏衣行头,全部无偿地奉献给京剧团。1957年,他正式进入市京剧团,成为一名老生演员。同年,他自编、自导、自演连台本戏《济公传》,在社会上获得很大的反响。接着,在《三国志》(全本)中,他又扮演了鲁肃、孔明和关羽三个角色,受到观众的好评,充分表现了他的京剧艺术才华。

1953年6月,李虎臣被选为蚌埠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之后,连续当选为第二、三届市人民代表和市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李虎臣被打成“黑帮”人物,隔离审查,遭到残酷迫害,于1971年12月10日含恨而死。

杨树诚

杨树诚(1885~1973),河北省盐山县人,出生在贫农家庭。幼年时,父亲出关外谋生,不久母亲病死,他沦为乞丐。稍长,即靠打短工糊口。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杨树诚16岁时,经村人介绍到河南焦作煤矿英国人所办福公司当徒工。在那里,他先后当过木工、钳工、铆工、铸工、锻工和起重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荒野的工地上,他偶然拾得一小盒探矿用的钻石,交还给英国总矿师。由此,他备受英人赞赏,遂命其随侍身边,教授钻探技能。日久,他学得一手地质勘探的技术,成为华北一带知名的煤矿钻探工程承包商。

民国9年(1920年),他将历年积累的资本在徐州筹建宝兴铁工厂和勘探钻务处,分别从事机械修理和承包钻探工程。徐州交通便利,是苏北、鲁西、豫东的小麦集散地,杨树诚见猎心喜,为寻求更大利润,于民国10年底筹建徐州宝兴面粉厂,是为杨氏独资办实业的新起点。

杨树诚经营面粉业,获得丰厚利润,至民国17年,集资本60万银元,来蚌埠兴建宝兴第二面粉厂,于民国19年投产。工厂很快垄断了皖北一带的小麦,所出产价廉物美的宝兴“洋面”充斥市场,当地许多传统的手工磨坊即被取代。由于杨树诚在厂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采取增开夜班、对工人延长工时、严格惩罚制度等手段,盈利不断上升。到民国23年,仅蚌埠面粉厂所获纯利即达200余万银元,超出原始资本三倍多。因此,杨树诚成了淮海一带著名的面粉业资本家。

在工厂管理上,杨选拔少数他认为“忠诚”的工人当工头、领班和各部总管,对众多苦工则予剥削压榨;与此同时,他不惜用巨款贿赂当地军政要员,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结拜成异姓兄弟,以求得他们的保护。

民国22年起,杨树诚欲在蚌埠筹建植物油厂,翌年聘请德国专家罗德科夫主其事。民国26年上半年,工厂筹建大半,随之抗战爆发,植物油厂的筹建工作停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