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老刘tdrhg 2018-02-27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韩晓蓉

专题一: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2课时

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必须整体把握,切忌断章取义,主观臆断。整体把握时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⑴生活与读书阅历: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诗歌题材、诗句大意或内涵;⑶知人论世: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4)情语。(5)首尾句、标题。(6)注释。(7)意象的色彩。(8)利用选项。

专题二:熟悉古代诗歌各类题材常见意象、手法、情感,代表作品;6课时

1)学生利用复习用书自己整理归纳,完成表格。

2)各类题材真题演练,借助真题进一步熟悉各类题材常见意象、手法、情感;

专题三:考点突破     6课时

专题四:真题演练,审题、答题规范化训练。

★答案要点化、要点程式化、程式术语话

             专题三教案    考点突破

第一课时   明确考点和题型

一、明确考点:

考点一:鉴赏古诗的形象;

考点二:鉴赏古诗的语言;

考点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考点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二、高考诗歌鉴赏常规题型:

考点一:鉴赏古诗的形象;

1.人物形象: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人物形象,诗人形象)

2.景物: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什么情感?

3.物象:诗歌描述了怎样的物象?物象具有怎样的品格?

考点二:鉴赏古诗的语言;

4.炼字

5.炼句

6.炼诗眼

7.炼语言风格

考点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8.明考型:题干中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特色,结构特色,写作特色等等。

暗考型: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等

考点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9.就全诗或者某句诗的情感进行概括,分析,评价,比较。

10.有哪些情感,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考点五:综合题:

11.古诗比较题、评论题、赏析题。

12.多选题。

                        课时二     形象题

考点一:鉴赏古诗的形象;

基本步骤:(1)什么样的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人物形象: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人物形象,诗人形象)

问题: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解答分析: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分析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分析所描写的人物所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

示例1.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①诗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②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雄,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③诗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示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该词标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答: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本题需要注意诗中相关物象)

示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2.景象: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绘了……的……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1.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示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示例:读李白《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问题:这首诗包含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诗中的青山、碧水、孤帆、远日都是包含着作家情思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总和构成了天门山中断楚江、青山相对、碧水奔腾、远日映照的雄伟奇丽的意境。

3.物象:诗歌描述了怎样的物象?物象具有怎样的品格?

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此诗写于大历初居夔州时。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课时三     语言题

考点二:鉴赏古诗的语言;

4.炼字5.炼句6.炼诗眼7.炼语言风格

【炼字类】

1.问题设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哪个字最巧妙?为什么?

2.问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重点是动词、形容词、副词;

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其妙处就在虽与意思相近,但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则无这么多含义。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具有夸张色彩。

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8: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9: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霏霏正是怅然若失的征夫情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萧萧”“满载的是壮士报国的悲壮情怀。

10: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11:量词可以加强对事物的描绘,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如: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这里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用词再准确不过了,极有层次感、对比感的写出了雪后银白世界中的景物。而一芥”“两三粒,则以小草”“米粒作喻体,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事物形状大小。

4.答题思路和模式:

语境含义+特色、手法+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要注意所炼字的词性,写人还是写物,答题落点往往是思想情感。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参考答案】

    最生动传神的是字。独自一个的意思。(第一步)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第二步)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第三步)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5.炼句

1.问题设置:赏析某联。

2.问题变式:某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答题思路和模式:

语境含义+特色、手法+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要注意所炼句子的句位,写人还是写物,答题落点往往是思想情感。

6.炼诗眼

1.问题设置:

某词,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模式:

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7.炼语言特色类

1.问题设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问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另外鉴赏语言风格时,遇到诗句中有修辞手法,或者叠词、拟声词、 口语、民谣、反语、双关、用典,设问,讽刺等等要分析;

4答题思路和模式: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分析《春怨》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这一儿化音的使用,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是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请指出这首诗的风格是什么?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这首诗风格悲壮慷慨。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
标准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课时四    古诗的表达技巧

考点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1.问题设置:

明考型:题干中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特色,结构特色,写作特色等等。

暗考型: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等

2.答题思路:第一步指出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还原手法。第三步表达效果和思想情感。

示例: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拟人。②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③连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况是人呢,借此强调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借景抒情亦可)

 

附录:

【修辞手法分析】: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表现手法分析】

1、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2、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3、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4、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5、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6、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7、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8、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9、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10、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1、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字。

12、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

13、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4、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5、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16、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17、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18、意境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与缥缈寂寞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课时五   思想感情类

思想感情类的常规问题以及答题模式

1.问题设置:概括、分析、评价、比较诗歌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诗歌写了哪些情感?

2.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必须整体把握,切忌断章取义,主观臆断。整体把握时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⑴阅历: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诗歌题材、诗句大意或内涵;⑶知人论世: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5)首尾句、标题。(6)注释。(7)意象的色彩。

3.注意事项:概括感情题表述时必须是原因+情感基调;使用表达感情的术语;审题分清是全诗还是某句某联,哪些还是怎样的情感等等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梦馆  北宋·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释】欧阳修曾因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

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用私书暗点妻子的来信。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点出诗句中所写的大雁和岁暮与诗人思想感情的关系的即可计分。)

课时六   综合题

古诗比较题、评论题、赏析题。

比较鉴赏类的常规问题设置以及答题模式

1.问题设置:这两首诗都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画某某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不同情感?

2.问题变式:请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技巧(或意境,情感,对人物、历史的评价有何异同点,或者两首诗歌在某某方面你更喜欢哪一首,试加以分析说明)

3.解答分析:整体把握,知同辨异,抓对比点。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形象、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步骤:

(1)用简洁明了的术语回答诗歌的比较点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的相同或不同点,表达效果上的差异性。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说明明月在(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附录:古代诗歌相关知识点

1.诗歌常见意象和典故含义;

2.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3.概括意境的双音节词;

4.诗歌表达技巧术语与概念辨析;

5.古代诗歌常见题材的内容、意象、手法、情感;

6.古代诗歌语言风格概括用词,著名诗人语言风格;

 

7.了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风格写作特色、婉约派豪放派特色,《诗经》《离骚》主要写作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