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疹,瘙痒难耐?专家教你一招治愈和“痒”说拜拜

 也可以请心 2018-02-27

中国医科大学知名专家秦教授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 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及婴儿湿疹等 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医宗》患处皮肤特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等处,对称分布。

湿疹一般不具传染性,5大症状可认清

湿疹的发病与人的体质有关,但不具备传染性。湿疹可能初出于某部位,但由于治疗不及时,将有可能蔓延,形成泛发全身的皮肤病。临床上可从5大症状特点看到湿疹的真面目。

1是持续性瘙痒,阵发性加剧。

2是皮疹多形性,丘疹、水泡、糜烂、渗出都会出现。

3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4是泛发性,可以发生于全身任一部位。

5是渗出性,特别在急性发作的过程中,会有渗出液。

湿疹是怎么引起的?

湿疹从希腊语演变而来,意为“泡”或“沸”,中医称为绣球风或回弯风。

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等处,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1)湿热内蕴

素体阳盛,嗜食炙膊厚味、酒、烟、浓茶、辛辣之品,脾胃受伐,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互结壅于肌肤,影响气血运行,而发湿疹。

(2)血燥风胜

因为过多的慷慨激昂,心火炽盛,内扰心营,血虚风胜,交织于皮肤,引起肌腠失荣,疱疹叠起。

(3)脾虚湿阻

脾胃素虚,或因饮食失节,戕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津液不布,水湿蓄积,停滞于内,浸淫肌肤,而发湿疹。

(4)外邪袭表

腠理素虚,加之经常涉水浸湿,湿性粘滞聚于肌腠,影响卫气宣发,营卫失和,血行不畅,外卫不固,易受风热之邪入侵,湿与风、热三邪互相搏结,充于肌腠,浸淫肌肤,发为湿疹。

祖国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风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是主要因素。

由于潮湿,泥泞,粘性和挥发性,这种疾病持久,形态不确定。慢性湿疹是由于营血虚,湿热留,使血亏虚损,湿热瘀阻,皮肤失养。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是发生在皮肤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本病常发生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

历史悠久的中医,有着丰富独特的内涵。中医治疗领域广泛,老百姓们会竖起大拇指称赞。那么,中医能治疗湿疹吗,中医在治疗湿疹上又有哪些优势呢?

中医治疗湿疹的精髓在于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因其在用药上多有讲究药物多选择一些温和不刺激的中药,安全无副作用,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也是医生比较推崇使用的,主要在于中药安全可靠,副作用较小。临床中医生建议使用《梓····橘**膏》,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百余年以来一直坚持用纯中药制作,药膏先后通过提纯、浓缩、保存、延时等多道繁琐而严谨的精密工艺,深加工而成,效果更出众,针对湿疹的治疗在9成以上,因此现在网上也是可以找到的。值得信赖。

湿疹患者日常保养防护准则

1、培养正确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低盐少油为主。少吃容易加重病情的过敏原、发物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大部分婴儿湿疹,都由牛奶、鱼类及鸡蛋等蛋白所引起,因此具遗传体质的婴幼儿,若能哺喂母奶则较不易引起过敏。

2、在干燥季节,最好减少洗澡次数。平时洗澡则以淋浴为佳,勿用太热的水或过度清洗,避免过度沐浴。入浴时宜选择温和的沐浴乳,以减轻皮肤负担,沐浴后身体处于微湿时,应立即擦拭润肤乳霜。沐浴前须先在患部涂上药膏,贴好OK绷再入浴。气候干燥寒冷时,宜擦油脂性的乳液来滋润皮肤,避免在户外曝露过久,或过度吹风,以免皮肤过于干燥而发病。

3、当病患搔痒难忍时,可暂时以拍打法止痒,或涂抹止痒药剂。为避免小朋友大力搔抓,引发继发性感染,应减短小朋友的指甲,必要时睡眠中加戴手套,减少不自觉搔抓。

4、注意环境中的温度及湿度,以免因过于闷热出汗或干燥而致病。冬天室内若使用暖气,可加装保湿器或放一盆水,以维持室内相对湿度,避免过于干燥。

5、放松紧张情绪,时常保持心情愉快,减少抑郁、焦虑、暴躁、愤怒等负面心理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