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完善族谱编后感言之二
2018-02-27 | 阅:  转:  |  分享 
  
完善族谱编后感言中为节约篇幅未尽之言之二;(山东宁阳东疏沙窝村)本次完善族谱复核完毕,付梓印制三十份,于二零一四年送发同族有关家庭。由于印制
的较少,尚有些同族老少爷们也想收藏,但如果重印耗费资金太多,为达到寻谱同族的满意,又节省经费,为此本人于二零一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将耗费精力编制的萧氏家族各支世系简表印出几份派发部分家庭收藏,此简式家谱分一.二.三支,每支单列表都从始祖至功字辈一一排列,尽管
简单,但简单也有简单的好处,打开各支之页即可从功字辈往上找,直至始祖,对分辨亲疏关系一目了然。此册简谱中除一.二.三支的基本情况外
,因占用篇幅不算太多,所以将二零一三年三.四月份蒙生完善老谱的想法后书写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肖(萧)氏家族绵延传续贡献力量>
>的征求意见书以及二零一四年三月三十日有感而发的<完善族谱编后感言>附到简谱上,以便让同族老少爷们了解此重要任务的始末。尽管以上两
段文稿已将身居故土的我们爷几个的初衷.实施过程.意义讲的基本清楚,但我总觉得,有些话还是要讲出来写出来才感觉到圆满。所以,春节过后
利用闲暇时间捉笔叙述为快。一是;这次完善族谱有没有必要?通过与大家商谈此事,大部分老少爷们觉的非常必要,也很及时。(与上部份重复纵
观我族振字辈和海字辈的同族,有的已远播东北三省.江苏等地,近的已搬迁省内各地市,有的已外迁三.四代.五代之多,)如果没有书面谱书所
牵,恐过上几代后,自己的子孙后代可能只记的老家在山东,到底是哪州哪府会分辨不清,祖上是那位可能也不会知晓。再就是,现在家的乡亲们大
多在外打工,只有农忙时节或遇红白喜事才匆匆回来几天,村里尽是些留守老人和儿童。从春暖花开到秋收寒露,盍家团圆的日子能有几何?当然写
现在人是很难的,众口难调,不管怎么写,通常总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我从一博客上看到关于书写家谱的认知度曰;中国古代社会能维持几千
年的稳定,依靠的就是若干个家庭,按血缘关系排列成的超稳定分子结构。这种分子被称作“家族”,《宗族》中曾曰:“族者,凑也,聚也,谓恩
爱相流凑也。”凑、聚在一起的规则,逐渐演变成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而分子以及分子的结构最终修炼成了现在看到
的一本本的×氏家谱。家谱修订权曾一度为氏家大姓垄断,但明代起有了转变,民间私修家谱蔚然成风,这股台风一直吹到了今天。手握家谱,上溯
到的祖先就算是秦桧,也自封为名门之后。到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家谱最多的图书馆)看看,80%的都是从某个时期开始记录的,真正
能倒推上千年的几乎没有。从另一个角度看,你现在不写,你的孙子还知道你的存在,你的曾孙、玄孙恐怕就很难说了。因此,对于家谱,如果你想
写,马上要做的就是:Justdoit(就这么干吧)。看我们沙窝村八姓乡亲,我族也占1/3左右,看我们肖(萧)氏家族后代子孙在党.
政.军.工.学.商各阶层的人比比皆是,不管是在外工作的还是已外迁定居的,但凡回忆在家乡故土的时光,应该是感慨万干,回忆当初曾在家乡
经历过灾荒年的凄惶,一九五八年的三面红旗,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看那群情激奋的年代。还有听老年人讲起的;解放前,解放后,土地改
革,互助组,高级社,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反五反,四清运动,直至文化大革命等的典故或人文趣事。还有曾记起的历史镜头;如顺口
溜;爹拉犁子娘拉耙,儿子逮(在)后头砸坷垃。不偷不摸,饿死不多。偷偷摸摸,改善生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
油”的愿景。还有参加生产队劳作挣工分,现在回忆起的农活名称也渐行渐远,消失的无影无踪,如;拉耩子,双铧犁,扒畦子,牛耕地,马车,牛
驾辕子驴配套,推水磨,二人拧,土牛子,打坯,托坯,洋水磨,石磨,石碾........。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什么造反派,保皇派,走资派
,牛鬼蛇神。诶!扯远了。二是;完善族谱工作结束后,因格式仍沿袭老谱自右洎左查阅的格式,有一次在街上闲聊,听到有人说,和老谱一样那还
有什么意义呀,好象对此工作不屑一顾。听到此说法后我内心一动,是呀!没黑没白辛勤努力了一年多的时间,到底有什么用?我回家后参照八五/
八九版家谱对照一番,找出了几项用处,看我细细写来。(1);老谱共印二十份,本次完善后印了三十份,持有者大部分没有老谱。(2);根据
谱碑记载,始祖应该是”之”字辈而不是子字辈。(3);根据谱碑记载,二代应该是”得”字辈而不是德字辈。,(4);根据谱碑记载
,二支’’大’’字辈应该是四位(老谱上是三位),大有下面有一位大文。(大文--宗元--洪青--廷善---玉海)。(5);据
实了解,三支廷正应为’’廷德’’,廷犹应为’’廷猷’’。(6)继字辈及以下各辈较八五/八九版新添157人。三是;我们祖居东疏沙窝的
肖(萧)氏家族历经三.四百年的繁衍生息,虽经历了历朝历代的磨劢,受过各种灾荒年的凄惶,但时值今日,国富民强,乡亲们大多家道殷实,丰
衣足食。数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科学种田以及减免农业税等一切税费的优惠政策,又加上国家发放农业各种补贴,家中劳动力多,机械多的
人家还流转了部分土地,中青年大部分人去大中城市务工,有的在家乡建了新房(自一九九零年起,开始建起了砖混结构,上下圈梁的楼板平房)还
有的在东疏,花石桥,县城区购置了房产。年轻人在各大,中城市买房置业者也为数不少,因男婚女嫁,供养孩子,求学读书,求职谋生或学业有成
的年轻人就业在四面八方,大中城市中都有了至爱亲朋。现在年轻人大多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假若再过上几十年,由于以上诸多原因,故土的乡里乡
亲将会有大部分人移居定居于祖国各地,团聚的机会会欲来欲少,所以这次完善谱书派发各户是多么必要和及时。如果当今的年轻人怀揣谱书在外定
居,若干年后他们的子孙万代尚可记得我们的故土是----山东省宁阳东疏沙窝村。否则,后代子孙以后还记不记得也不好估量。年轻人在外面男
婚女嫁,他们的子孙在城市出生,求学,将来连家乡的方言都会听不懂,家乡故土的概念也会一无所知,假如手存一册谱书,待当今年轻人也步入老
年后,儿孙满堂,年节团聚时,翻开族谱,讲一讲家乡故土的风土人情,奇文趣事.........。那是多么的惬意啊!你信不信?这也是人们
天各一方,含贻弄孙时信手拈来的一种思乡的便捷方式。总之,教育子孙后代,抱有感恩图报之心,怀旧,思乡,耕读传家,闲暇时重温家谱找寻几
百年来的家族史,梳理家族的流变史,权当作对故土社会文明进程怀念的片段。让肖(萧)氏子孙有机会团聚寂寥的故园时,叙说城镇化的信息,为家乡故土出谋划策,改善家乡的面貌,恐怕怀乡与乡愁也渐渐袭上新一辈人的心头!是吧?二〇一五年三月十七日(正月26)宁阳县东疏镇沙窝村
献花(0)
+1
(本文系卧龙岗村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