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完善族谱编后感言之三
2018-02-27 | 阅:  转:  |  分享 
  
完善族谱编后感言之三;里居沙窝村萧氏家族始祖生辰及历史起源的臆想家乡故土为山东省宁阳东疏沙窝村的萧氏家族,绵延传续至二零一五年已到第十五代(
功字辈)。但每每谈起我们是从哪里迁来?至今已有多少年?始祖生辰年月?可以说无从谈起,一点信息也没有。身居故土的我们爷几个自二零一三
年三月洎二零一四年三月三十日,根据八九年谱书资料再加上截止二零一四年初的人口信息资料,将谱书完善付梓后,派生出查询上面三个问号的想
法,初衷和目的是,让我们的后代能对祖先有一定的认知,假若揣测基本正确的话,哪也可以说,我们对家族的绵延传续做了点微不足道的贡献吧!
下面就分几个方面就家谱,中华民族家谱源于何时?各朝各代家谱的功能与作用,家谱文化的兴衰,直至明清以来由明朝以前的为出仕.联姻的政治
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根据几条不完整的信息,顺便将我们沙窝萧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冒昧的揣
测一下,供同族老少爷们儿参阅。一;中华民族族谱的历史渊源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
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
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
,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
必须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
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
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咱们家族族谱石碑和八九版族谱仅是统计登录的是男士,20
13/2014版们沿袭老格式,没能将女的录入,原因一是信息采集困难,二是假如将女的录入,前几代无法收集,况且工作量太大!实无奈力所
不能及)。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
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
到先秦时代。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
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
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
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
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
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
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
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
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重大打击。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
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以至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
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降,私
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家谱、族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谱被认为是封建宗族制度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有
的封建文化自然在荡涤之列,民间的修谱活动几于绝迹。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环境的日渐宽松,政府采取的是一种不支持、不制止的
宽容态度,纂修家谱过去被禁止的“封建宗族活动”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社会各界对新修家谱看法不一,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罢了。二;以上即我等查阅有关资料,资料中对我国有史以来谱书的兴起-衰败-兴起循环往复的历史,特别是家谱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经历
的朝代对家谱有什么样的用途以及处理方式简明扼要地进行了阐述。家谱的作用由;从奠系世,辨昭穆变为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作为政府选举,士
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转变为流传至今的”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就题目而言,以上几段话似乎有点扯远了,但是我觉
得很有必要摘于此供老少爷们参读。三;言归正传,就祖居宁阳沙窝的萧氏家族来说,始迁祖萧之学到底从何迁来?迁于什么年代?他老人家生辰年
月等至今仍未解。我曾与几位长辈谈论,至今也无定论,到底怎样推测无从下手,但我爷几个不能等闲视之,应该主动搜集资料信息,多方了解,以
完成这一重任。因无翔实的历史资料,所以我才采取臆想的思路来圆寻根问祖之梦!根据手中掌握的信息资料,推论如下,求有识之士指正。(注:
据有关资料记载,孔氏家族族谱历史记载已达二千多年,据介绍,大约是25年为一代,咱不妨借用一下。);根据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原
立于村内关帝庙东院墙内的一石碑碣记载,上面有我族三代;起成,起亮,起雲,起豹和四代;承乾,承傳等的名字。我们不仿冒昧的斗胆揣测一下
;假若三代已是壮年,老年的话(50--70岁),四代是青年.壮年的话(20--40岁)。咱取其中间按三代起字辈按当时平均50岁来推
论的话,计算如下;始祖和得字辈两代:25年╳2代=50年+启字辈50岁=100年1741年-100年=1641年(注意;以上这
条计算出为1641年时,其它各条尚未计算,如果与下面几条基本相同,纯属巧合);二支的海清爷(1895---1976)大约为海字辈最
大,以海字辈计算如下;始祖--振字辈共计十代:25年╳10代=250年1895年-250年=1645年;二支的广田
大伯(1915--1992)大约为广字辈最大,以广字辈计算如下;始祖--海字辈共计十一代:25年╳11代=275年191
5年-275年=1640年;长支继龙兄(1949年生)为继字辈最大,以继字辈计算如下;始祖--广字辈共计十二代:
25年╳12代=300年1949年-300年=1649年按第一条推论始祖大约生于1641年按第二条推论始祖大约生于
1645年按第三条推论始祖大约生于1640年按第四条推论始祖大约生于1649年(据说还有比继龙大的继字辈早亡,如实的话第四条推论能
更早几年,这样将会更加精准)四;综上所述,经分析推论,始祖之学大约生于1640--1649年间,距今约375年--400年间。假如
是成年后迁来的话,应该在一六六几年间(即明末清初的某时间段)。由于二零一三年十月二十二/二十六日两次去肥城肖家店(注:该村萧氏第二
辈是之字,与我始祖同,以后有机会重访一下),伏山耿家坪(注:有肥城夏辉萧氏家谱),寻宗无果。但应该说明的是,他们两处也是明末清初尚
有记载,距我们始祖萧之学远不多少年。总之,揣测我们家族的历史渊源,传于后代子孙,总比一点也不知道好吧?毕竟萧氏家族我们这一世系已经
在山东省宁阳东疏沙窝村落地生根近400年,己传续至第十五代,假如再过上若干年,我们的子孙后代谈起家族的播迁史,也会理直气壮地说;沙
窝萧氏家族是明末清初在此定居,至今已延续了多少代,我们的一代始迁祖萧之学约生于1640--1649年。至于我们到底从何处迁来,费尽心血仍然不能确定,所以暂时搁置起来,待以后家族内有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人时再做搜寻和查找。当然我辈仍会尽力而为之。(以上之我短见,欢迎同族斧正)(臆字字意:1;胸,胸臆(心里的想法)。2:主观的想法,缺乏客观证据的:臆造,臆测,臆断。)--十三代:继国二〇一五年三月三十日星期一16:41:13
献花(0)
+1
(本文系卧龙岗村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