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墨之探奇,山川之写照:国画山水技法思绪札记

 出生上海的人 2018-02-28

中国山水画发端于六朝,长期以来,形成了丰厚的传统。传统的中国画高度重视笔墨,晚明董其昌有:“以自然之蹊迳论,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的名言。

中国画的笔墨虽有提示性与符号化的方面,却不能像书法一样完全脱离物象而直抒胸臆,所以,与丘壑就有着无法割断的内在联系,正如清朝书画家笪重光所论:“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

笔墨之探奇,山川之写照:国画山水技法思绪札记

笪重光《溪山风雨图》

中国画中的“墨法”滥觞于唐代,由于运用技巧不同,会呈现了许多变化,故古人先有“五色”之说,何为“五色”?焦、浓、重、淡、清是也,后有“六彩”之论,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

笔墨之探奇,山川之写照:国画山水技法思绪札记

张庚画作

清人张庚就发出过“盖湿笔难工,干笔多好”的感叹,这里的“湿笔”就是指的“湿墨”。那么,难在何处?对此,前人早有所认识,元代画家吴镇精于“湿墨”,师法者甚多,清初山水大家王原祁却以为:“梅道人泼墨,学者甚多,皆粗服乱头,挥洒以自鸣其得意,于节节肯綮处,全未梦见,无怪乎有墨猪之诮也。”

笔墨之探奇,山川之写照:国画山水技法思绪札记

吴镇画作

发墨离不开用笔,不通过一定的笔痕,墨的变化就无法实现,“湿墨”尤其如此,米芾为写镇江诸峰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首创“米氏云山”,多用“湿墨”,后人学之却难得其妙,清人盛大士一语点破:“近人写雨景多仿米氏父子及高尚书法,往往淋漓濡染,墨有余而笔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