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玩

 富书 2020-06-19

摔跤要尽早,受挫不宜迟

别把你的Low气质传染给孩子

一个可怕的现象愈演愈烈: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多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彼此走进内心,一起陪伴,一起前行,一起成长。

作者:新妈晴小满(爸妈内参主笔)

几天前同学见面,芳芳带着孩子一起来。

一落座,芳芳马上警告儿子:“在外面不能胡闹,老老实实地给我坐着。”

5岁的小男孩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怎么肯乖乖坐着不动,只见他一会儿爬起来站在卡座上,一会儿爬到妈妈身上去撕扯妈妈的头发,一会儿大叫着要妈妈陪着玩游戏。

芳芳抱歉地冲大家笑笑,转头对孩子凶起来:“你给我坐下,再这样闹腾我就不喜欢你了。”

小男孩安分了一会儿,看到店里有个儿童游乐区,拖着妈妈要去那玩。

芳芳拗不过,牵着他去了。

整个玩耍的过程,芳芳一直在忙活:宝宝这个滑滑梯太陡了,你不能玩,哎呀,这个沙子别弄到眼睛里去了,这个东西好脏,快放下,不要抢小朋友的东西。

小男孩在妈妈不停地催促下,玩一下这个扔掉,玩一下那个又扔掉,在妈妈把他手里的球抢过去扔掉的时候,终于哇哇大哭了起来。

芳芳把哇哇大哭的儿子抱回来,嘴里不忘嘀咕:“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了。”

然后把手机往孩子手里一塞:“别哭了,给你看动画片。”小男孩这才止住了哭声,抱着手机坐着座位上安静下来了……

芳芳做了5年的全职妈妈,每天24小时全天随时待命,一年365天全年无休,这让她整个人看起来都很疲惫。

一个紧绷的母亲,和一个处处受限制的儿子。孩子只想玩儿,妈妈只想求求你别给我添乱。

每天24小时在一起,换来的不是高质量的陪伴,而是让人绝望的疲惫。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前提是,这陪伴能让彼此双方都舒心才行,否则就变成了负担和压力。

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你每天陪着孩子就行,而是能懂得孩子的语言和感受,能用轻松融洽的方式沟通和相处。

父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获得孩子的信任,并带给孩子长足的安全感和亲密感。


有这样一位妈妈,每次出差前,她会先给孩子写好信,每封信上都标注好日期,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

这些信里不仅有各种日常的叮嘱,还有她精心设计出的藏宝游戏,有任务设置和连环锦囊,让孩子的每一次读信都变成一次亲子互动的小游戏。

信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有便签式的几句话,有录音笔记录的妈妈要说的话,还有图画形式、拼音文字相结合的形式。4年来,这位妈妈给孩子写了近百封信。

在我看来,这位妈妈做得很好的不仅是她很用心的陪伴,更赞的是她用一种和孩子做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在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里,依然过得好玩又充实,也让亲子交流变得更贴心、更有趣。

出差不能陪伴孩子时,她绞尽脑汁给孩子写信,用文字、游戏、语音给孩子好玩又放松的陪伴,把孩子喜欢的书提前买好藏起来,根据孩子喜欢的夺宝游戏去设置任务;

而平日里,她更是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与孩子玩到一起,比如陪孩子一起用手机给乐高小人拍一段小视频,这种在我们看来很孩子气的事情,这位妈妈却很乐意参与,主动陪着孩子编剧本、写情节,一帧一帧的帮孩子拍下来。

这位妈妈虽然不能每天陪伴孩子,但他们的亲子关系却一点也不打折。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亲子关系不会因为陪伴时间的多寡和长短而受影响,而是想办法让每一次的陪伴都能走近孩子的内心。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指出:

“和孩子一起玩儿,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因为和孩子相处,最好的方式不是“说给他听”,而是转化成孩子理解并能接受的语言——玩儿,去做给他看。”

这个玩儿,不仅仅是一种游戏的形式,更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的桥梁。

孩子通过一起玩去观察和模仿父母,学会与父母、与他人相处的方式;而父母通过一起玩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了解孩子的感受,走进孩子的内心,赢得孩子的信任。

每一次陪孩子玩儿,都应该是一次走心的过程。

通过玩学习孩子的“语言”,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把你想表达的鼓励、期望、界限、规则等传递给他。


当年,龙应台结束台北的4年工作回到德国,恍然看到当初那个软萌的小安安变成了一个棱角分明、眼角眉梢都带着陌生气息的成年人安德烈,他用生硬的语气说着:

拜托了妈妈,我已经不是你的小安安了。

子女长大总是要离开父母的,但是离开不代表就是疏远和断裂,怎么才能弥补那四年缺席的陪伴,重新和儿子建立起亲密的联结呢?

龙应台的方法,是选择了让儿子安德烈觉得很有趣的写信的方式。

她和儿子商定:敢不敢接受一个挑战?一起来完成一个一旦开始就不能无故中断的书信任务。

没想到安德烈竟然欣然应战,那些可能当面从来不会和母亲谈论的话题,写信时却可以无所顾忌。

在信里,他们聊爱好、聊音乐、聊艺术和理想,也聊18岁少年的迷茫和思考,聊妈妈的成长和经验。两人像真正的朋友一样,天南海北畅所欲言,也前所未有的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18岁的少年原本正是叛逆的时期,对于父母的意见不屑一顾,只会用“嗯”“啊”“好”来敷衍。而这些信,成为了他们之间一起玩儿的“游戏”。

通过这些你来我往的信件,安德烈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兴趣、苦恼都说了出来,而妈妈在了解了孩子的这些感受和想法之后,也把自己想表达的期望、经验和思考等都传递给儿子。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正当如此。

不是我说你听式的单相交流,而是你愿意说,我愿意听,我知道你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无条件的信任我。


那么,怎么才能通过和孩子一起玩儿,走进孩子的内心,做到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呢?不妨从这几方面入手:

1. 从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开始

孩子都是玩儿的高手,他们最能通过玩儿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一只蚂蚁、一块石头、一根面条,他们就能玩上半天,他们总能发现我们理解不了的乐趣,这就是天然的趣味能力。

别急着用太脏了、好无聊、有什么好玩的、赶紧走......这些词去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试着去感受孩子的乐趣,让孩子带你进入他们的世界。

只有懂得了孩子的乐趣和喜好,才有可能和他们进入到同一个频道。

2. 建立一个秘密交流的方式

古语有云:知子莫若母。做父母的本应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试着问问自己,对于孩子你到底了解多少?

有没有认真听听他说的话,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为什么喜欢为什么讨厌?

商定一个秘密方式,当你们任何一方觉得有需要深度交流的时候,去启动这个秘密武器,写信、秘密胶囊、面对面的促膝长谈、或者孩子喜欢的任何形式。

3. 放下作为家长的架子

我们内心里多少有些害怕自己的话对孩子不起作用,生气的时候,最容易板起脸,拿出家长的权威:怎么回事?我不是说了不能这样吗?为什么不听话! 

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所谓家长的权威,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反而是让孩子的心离你更远的纸老虎。

下一次,不妨试一试用孩子的角度去看看发生了什么,用他的口吻把事情说出来,说出他的感受,你会发现,你离孩子又近了一步。

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如何成长,父母也从子女身上学会自我改善。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彼此走进内心,一起陪伴,一起前行,一起成长。

让每一次陪伴,都成为亲子关系的桥梁,成为一次走心的旅程。

作者简介:新妈晴小满,富书签约作者,新闻学专业,医美品牌宣传,85后老少女,家有辣脾气小妞一枚。小日子·大智慧,做一个身披铠甲内心柔软的人。简书@新妈晴小满,今日头条@新妈晴小满。本文首发爸妈内参(ID:shenduwenhua),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