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天才,无非是天天坚持不负才

 L君说 2018-02-28

01

故事从1082年说起。

那一年是北宋元丰五年,某天早上,黄州太守徐君猷刚到办公室,秘书破门而入:

徐市长,大事不好,苏轼逃跑了。

净瞎说,什么情况?

秘书赶紧拿出一张纸:

这是苏轼昨天写的《临江仙》,现在人已经不见了。

徐太守接过一看,词是这样的: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不复杂,只是记录了一件小事。苏轼那晚喝高了,半夜回家,没人开门,他就自己听了一夜江声。

想到身不由己的上半生,他不想再过碌碌钻营的生活了,打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交通工具、地点、目的,写得很清楚。

刚一念完,秘书问:

徐市长,怎么办?

太守头也不抬:

好文,裱起来。

徐市长,我是说苏轼跑了,怎么办?

太守一拍脑袋:赶紧找去!

02

苏轼确实逃跑了,但逃的不是身体,是灵魂。

彼时,苏轼从湖州市长的位子上被双规,下放到黄州当农夫,已经第三年。

徐市长是苏轼的粉丝,给他拨了50亩田地,经常跟偶像喝酒聊天。

苏轼写的每一首诗,徐市长都要顶礼膜拜,让文艺界的同志朗读并背诵全文。

他太了解苏轼了。

以前的苏轼,要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气风发。

要么就“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把文章写到扎心。

就在刚过去的一年,他还“把盏凄然北望”,可怜求抱抱。

到了1082年,苏轼变了。他跟命运和解,文章里开始出现了仙气。

他写了前后《赤壁赋》、写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了“一蓑烟雨任平生”。

还写了那首如雷贯耳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光写词还不够,这年寒食节,他还写了一幅被叫做《寒食帖》的书法,一不小心成了中国第三大行书。

论水准,这每一首拿出来,都是刷屏级的文章。他接过柳永前辈的衣钵,天才改革,让词这种文体,从餐后甜点成为一道硬菜。

论意境,不惑之年遭遇人生低谷,让苏轼看透了一切,身处庙堂之高,心在江湖之远。

所以当徐市长看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真以为他划着乌篷船,去秘谋余生了。

如果把苏轼的人生分为上下集,1082年,就是下集的开始。

这一年,他就像“临江仙”这三个字,作为大宋官员的他死了,江边顿悟,羽化成仙,变成了苏东坡。

至此,一个天才文人漫游于诗词的江海,让宋词有了跟唐诗平分秋色的资本,

所谓“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人们把他看做宋朝的“李白”,称之为“坡仙”。

那么,苏轼有多天才呢?

03

让我们把时间倒退25年。

那一年,21岁的四川娃子苏轼,和弟弟苏辙到开封参加科考。他们已经练好了上等武功,即将给大宋一个惊喜。

兄弟俩的爸比兼老师,就是那个27岁才开始读书的苏辙。

那年的主考官有两位,一个是叫梅尧臣,你可能不知道他,但不重要,只要记住他是宋词的“开山祖师”就够了,他还是太常博士,参与修编了《新唐书》。

另一位就更厉害了,叫欧阳修。

当时为了防止考场腐败,考生交了试卷,会把姓名封掉,让批卷老师不知道考生姓名,只看文章,不讲交情。

批卷正在进行,梅尧臣一拍桌子:

厉害了我的哥,真是神文啊!

欧阳修接过一看,神,真神。这么好的文章,一定是我的学生曾巩写的。没错,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那个曾巩。

欧阳修是个好官,给自己学生第1名,怕招闲话,一寻思:就给这张卷子算第2名吧。

谁知解封一看,这个天才考生不是曾巩,而是苏轼。

那么,排在后面的都是谁呢?

一群大牛出场了:

他们是:弟弟苏辙、专注黑苏轼一生的章惇、吕慧卿,这两人后来都做了宰相,还有主修哲学的程颢、程颐兄弟,后来被苏轼鄙视。

还有一个叫张载的,他的名言惊天动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一千多年的科考史上,这一界阵容最豪华,是全明星战队,直接影响了北宋历史,所以这一年的科考,又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考试过后,欧阳修对苏轼的文章,根本停不下来,他找来苏轼的旧文,一边读一边感叹:

后浪很猛啊,等我死后,就没人记得我欧阳修了。

于是,多年以后,他把孙女嫁给了苏轼的儿子。

当然这是后话,苏轼一战成名的故事还没讲完。

笔试过后,还有殿试,就是由皇帝坐阵的面试,很考验综合能力。

考试结束,仁宗皇帝对苏轼、苏辙很满意,对皇后说:

朕为大宋找了两个清平宰相呀。

看到没,20来岁就有宰相气质了。

04

既然是宰相之才,肯定不能只会写文章。

曾经李白也有天大的理想:“为帝王师,济苍生,安社稷”。

但他的政治管理才能,真对不起他的名字。

苏轼却完全不同,写文章嘛,只是个业余爱好而已。

在徐州做太守,他抗洪抢险,卷子裤腿站在堤坝上督战,洪水过后,又筹钱修建水利工程。

在杭州,他清理西湖,修建水利工程,改善杭州人民的吃水和灌溉用水,还搞了个现实版人文画“苏堤春晓”。

并且,他还在杭州建了第一座“公立医院”!

在黄州,他听说民间弃婴行为猖狂,就建了中国最早的孤儿院。

这个叫雪堂救儿会的组织,由富人捐款,社会运营,“月给钱米绢布,使其饱暖、养育成人。”

在惠州,他听说广州有瘟疫,水源污染,就想出了用“竹制管道”,引流白云山上的水,给广州人民搞了一套最早的“自来水”系统。

他做司法官员,看到监狱里的犯人们得不到人道对待,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狱医制度,生病、受伤的犯人,也能得到人道的对待。

王安石跟神宗要变法,搞税制改革,苏轼反对说:

如果你不能增加百姓收入,要想充实国库,无非是改变分配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把百姓的钱放到国家手里。

这样的话,没有见识、没有胆识,谁敢说?

他竟然还写了一部医学专著,叫《苏学士方》,后来跟沈括的《良方》合二为一,统称为《苏沈良方》,书里对流行病防疫、儿科都有涉及,竟然…竟然还有妇科!

领教了吧?诗书画,只是人家的业余爱好。

仅仅以文学论,他既有李白的天马行空,也有杜甫的是悲天悯人,在散文上跟韩愈相比也不逊色。

可以说,唐代那些大牛的才华,在苏轼身上都能找到,他简直是千年来的第一跨界高手。

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苏轼肯定天生有一颗超强大脑,跟我们不一样?

其实,并不是。

05

唐宋八大家,苏家一门占了三个名额。但父子三人,都没有什么神童表现,至少没有记录。爸比苏洵,更是27岁才开始学习。

如果找原因,我更愿意相信,是聪明人下了笨功夫。

苏轼小时候,吹过一个牛: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听起来狂,其实是个务实的小目标。

他一辈子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

都人到中年了,苏轼还保持一个学习习惯:抄书。

比如,他读《汉书》,第一遍,抄文章核心,第二遍,抄句子,第三遍,抄关键词。

那一年,苏轼从翰林学士的位子上退下来,接替他岗位的人觉得自己也很牛掰,就问一个曾伺候过苏轼的老仆人:

我的文章跟苏轼比,怎么样?

老仆人很实在:

大人,你可以说也很厉害了。

新任翰林学士哈哈大笑,还没笑完,老仆人接着说:

只是,苏轼写文章,从来不用查书。

在科考中,苏轼引用了一段尧帝和皋陶的对话,老同志梅尧臣很喜欢,但一直不知道出处,很久之后才问:

小苏呀,你文章里那段对话很好,出自哪本书呀?

哦,是我自己编的。

擦,你怎么敢这样操作?

我了解尧帝和皋陶,他俩肯定会说这样的话。

看到没,这就是苏轼,苦读书,而不死读书。

他是佛教徒,但也是酿酒师。

他是文人,也是工程师。

他是法官,但也对不合理的法律条文嗤之以鼻。

他有“蛇的智慧,也有鸽子的温文”。

诗书画只要一门玩好就很厉害了,他全都拔尖。

他从不按套路出牌。

这一切,都来自他的跨界思维。

进入他脑子的知识,会跨界组合,让不同的知识和思维融合,产生更厉害的新物种。

你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然而,他早已看穿了一切。

如果懂得多叫斜杠青年,那苏轼就是斜杠天才。

06

在这点上,苏东坡有个近代的超级粉丝,叫林语堂,可能是学习苏东坡最厉害的人。

林语堂早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一肚子中国文化,满脑子西方思维。

但是你千万别以为,他只是个两度获诺贝尔提名的大作家,人家还是个发明家。

他是第一个发明中文打字机的人,1952年就在美国获得了专利权,还发明了自动挤牙膏的牙刷、自动桥牌机、自动门锁。

他的大作《苏东坡传》,竟然是用英文写的。

晚年回顾自己的作品,他最得意的不是《京华烟云》,不是《人生的盛宴》,而是一部《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还天才般地将Humour 这个词翻译成“幽默”。

这就是跨界思维的厉害之处,“横看成岭侧成峰”,有了跨界思维、知识的广度,你就能看到庐山全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