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友汇- 浅论川派画眉鸟笼的特色

 鬼吹灯1215 2018-02-28

     

 

       巍巍巴蜀,可考历史长达4000--4500年,天府之国,人杰地灵。然四面环山:北有秦岭山脉,南有云贵高原,东有大巴山脉和巫山,西有青藏高原,交通不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自古便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当中,并顽强地衍生出各种较特殊的川文化,其中就包括了四川鸟文化。 我不是四川人.但交了不少四川的朋友和鸟友,也因此结认识了一些四川制笼老师傅.名家。耳喧目染,交流学习多了,继而也喜欢使用和收藏川笼,对川派鸟笼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现浅论一下四川画眉笼的基本特色特点,发上画眉沙龙和各位画眉鸟友交流一下。      


       1.四川鸟文化里载体之一的川派鸟笼(以成都为中心,向彭县,川南,重庆等周边辐射),既表现出川人的灵气.又因川人受到长期的农耕文化影响而坚持自我的特点,多年以来逐渐形成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秀丽而精美的工艺倾向。故此,川派鸟笼与粤派(清远笼).海派(上海笼).京派(北京笼)鸟笼相比,特色鲜明且自成一体。川笼品种繁多,针对性强。常规各类鸟笼有画眉笼,紫燕笼,红.蓝点颏笼,百灵笼,金翅.白燕笼,乌翎,鹩哥笼......及各种台盒与鸟架。川人(含渝)养鸟以画眉鸟为主流,画眉笼自然而然就成了川笼的典型代表。   


        2.川派画眉笼一律是包顶圆圈(偶有八角画眉笼),直径28cm--33.5cm,高和直经相等(有足花的除外),丝粗2mm--2.2mm,丝距2cm,底圈高4.2cm。大圈宽,带有门牌,门丝可取卸(成都).伸拉(川南宜宾)作靠笼对攻之用,在顶圈与桥圈之间有一道可以上下调整的腰圈(第四腰圈)。 
       3.川笼无论大小,均是五大构成:笼钩,笼抓,笼体,笼底和底盘。基本配置:站棍(桥子)一根,食杯,水杯,小沙盘各一个;花生仓,水果叉各一只,圆顶蓬,顶芭子各一块,内红外蓝(或黑......)双层笼衣一围。 


       4.川人养画眉多以打斗为主,斗鸟的饲养规矩颇多。川人养画眉与外地不同,没有驯生鸟时所用的小方笼或重叠的方笼,更没有两广特有的母鸟笼,从生鸟到熟鸟,基本上是'一笼制'。
       5.川笼亦无板笼,亮笼之分,每笼必备厚笼衣,它是训练生鸟的'必备工具'。生鸟入笼后,笼衣仅开1/4左右,厚笼衣将笼遮得很暗,为生鸟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随着生鸟的不断提纯,笼衣就越开越宽。如何实现生鸟的训练和提纯(服笼上性)过程呢,关健全在笼衣示和腰圈上。其它鸟笼都是三道仔圈,唯独画眉笼必备第四道腰圈,川笼通过调整它的高低以减少笼丝的弹性,而防止生鸟挤丝逃逸。


       6.川笼还有一特殊结构顶棚,它用竹圈撑布做成,装在笼内顶上,让笼顶变黑无光,鸟在笼中不轻易向上望,能防止或减少画眉仰头。高档顶棚很讲究,以绢.帛制作并绘上山水,人物,花鸟图案。还有用人造革制成的顶芭子,嵌在笼外顶面.笼抓下方,既可遮光又可防尘。
       7.笼抓,笼体,笼底一律竹制,用材最好选斑竹,慈竹,楠竹等均非上选。选材十分考究:要求竹节长,竹节平滑,竹丝留青面弹性好,竹色纯净均匀,凡竹青部分不能有水渍或虫眼。川笼更有红丝(熏竹)笼和白丝(新竹)笼之分:红丝笼颜色棕红,浑厚而有深度,古朴气派,白丝笼颜色浅黄,经常养护则逐渐加深为枇杷色.黄红色,清丽而典雅,赏心悦目。


       8.川笼也有素笼,雕花(全雕和半雕)之别。高档素笼素颜示人,全凭精工,端庄高雅而没有劣等雕工的轻佻和俗气。雕花笼的雕工主表现在大圈,笼抓和门牌上,杯把.站棍(桥子)等配件则视情况而定。高档雕花笼刀功明快,干净,造型合理,图案及文字讲求传统并协调。
       9.素笼没有足花,不作底盆,底盆功能由布底或塑料薄盘代替,易拆装便于清洁。雕笼若有足花(如川南宜宾笼......),则低矮别致,自然减轻了重量。川笼耐用又不失轻便,因四川(含渝)各市县多山地,如此更利于鸟友上山遛鸟,一人正常可挑提三四笼鸟。


       以上种种虽不全面,但基本可勾画出四川画眉笼的特色特点。我曾有幸见过几只保存和养护得好的清朝川笼,笼丝至今仍可以使,大.仔圈均无变形,真的是工巧艺娴。透过鸟笼可以看到历史,看到文化:小小川笼缓缓的渗透出浓厚的川文化韵味和制笼师傅的良苦匠心!
        能以成文,感谢蜀中赏玩鸟.笼方家及其他制笼名家的提点!文中若有疏漏和不足,请大家不吝指正补充!
        中华地大物博,习俗众多,各民间文化流派纷呈。诸如养画眉,因各地习惯,驯养方法,打斗方式,天气物候不一以致用笼各有区别,各有千秋。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