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综合系数法求计算负荷

 启程的男孩 2018-02-28


                                                                                                           


综合系数法的形成过程


2001年建设部把“计算供电负荷的新方法”列入2001年度勘测设计系统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性课题,正式下达给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2004年已基本完成,其主要内容为:

① 计算供电负荷的C - Kl法;

② 计算供电负荷的C - Px法;

③ 计算供电负荷的D - Kx法;

④ 计算供电负荷的C - P5法 —— 5台及以下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


以上4种方法先后发表在《电气工程应用》《建筑电气》和《2003年建筑电气技术文集》等杂志上,其中《5台及以下用电设备的负荷计算》一文被编入《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第4辑。


2004年之后,为了推广“计算供电负荷的新方法”,又公开发表了如下文章:

① 计算供电负荷的新需要系数法;

② 用新需要系数法求计算负荷;

③ 新需要系数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在总结上述文章的基础上,提出计算供电负荷的综合系数法。


综合系数法的计算公式


用电设备组的有功功率Pjs按下式计算:





式中:Pn —— n台设备的总功率,kW;

  Kz—— 综合系数,是Kl的函数;

  Kl —— 利用系数;

  P5 —— 最大5台设备功率之和,kW;

—— 按功率大小,第2 ~ 5台设备功率之和,kW。


注:所有设备功率均指折合成ε = 100 % 时的功率。



这里要引入计算P5的3点规定:


a. 如果最大5台设备中有几台设备的功率不到0. 4P1m,计算时均按0. 4P1m计入。如最大5台设备的功率为180 kW、120 kW、90 kW、50 kW、30 kW,计算时取P5 = 180 + 120 + 90 + 2 × (0. 4 × 180)= 534 kW。


b. 如果设备台数n < 5,不足部分也按(5 - n)× 0. 4P1m计入。如果只有两台设备,即180 kW和120 kW,计算时取P5 = 180 + 120 + (5 - 2)× 180 × 0. 4 = 516 kW。


c. 如果只知道总功率Pn,总台数n和最大1台功率P1m,则P5按下式确定:




式中:Px—— 假想用电设备功率,kW。



当Px ≤ 0. 4P1m时,取Px = 0. 4P1m;当0. 4P1m < Px≤ P1m时,取式(5)计算值;当Px > P1m时,取Px = P1m




Kz值表


根据式(2)得综合系数表(Kz表),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如图▼


计算举例


a. 例1:某厂房13车间15号干线的机床,Pn = 80. 72 kW,P5 = 48 kW,实测Kl = 0. 107 ,试计算Pjs


解:因为 = = 0. 59,所以根据Kl,,查表1得:

Kz = 0. 24。

按式(1)得:

Pjs = Kz × Pn = 0. 24 × 80. 72 = 19. 4 kW(在参考文献——施俊良. 用新需要系数法求计算负荷[J]. 建筑电气,2013,32(8):12 - 18. 中计算结果为19. 86 kW),实测P30 = 14. 33 kW。



b. 例2:某厂房13车间22号干线的机床,Pn = 111. 45 kW,P5 = 50 kW,实测Kl = 0. 117,试计算Pjs


解:因为 = = 0. 44,所以根据Kl,,查表1得:Kz = 0. 22。


按式(1)得:

Pjs = Kz × Pn = 0. 22 × 111. 45 = 24. 5 kW(在参考文献——施俊良. 用新需要系数法求计算负荷[J]. 建筑电气,2013,32(8):12 - 18. 中计算结果为 25. 3 kW),实测P30 = 20. 66 kW。


c. 例3:某生产车间在一条起重机滑触线上,连接有50 / 10 t双梁桥式起重机一台,P1 = 105. 5 kW,5 t双梁桥式起重机2台,P2 = P3 = 27. 8 kW,这3台起重机的额定负载持续率ε均为40 %,取Kl = 0. 15,cos φ = 0. 5,求取该滑触线的计算电流Ij s。


解:先将起重机换算为ε = 100 % 时的功率:


P1′ = P1 × = 105. 5 × = 66. 7 kW

P2′ = P3′ = 27. 8 × = 17. 6 kW

Pn′ = P1′ + P2′ + P3′ = 66. 7 + 17. 6 + 17. 6 = 101. 9 kW

P5′ = P1′ + 4 × 0. 4P1′ = 2. 6P1′ = 2. 6 × 66. 7 = 173. 4 kW

=== 1. 70


将Kl = 0. 15、= 1. 70代入式(2)计算得Kz = 0. 59。

按式(1)得:


Pjs = Kz × Pn′ = 0. 59 × 101. 9 = 60. 1 kW



这与《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4版)第1129页例12. 2 - 1中的Ijs = 175 A非常接近。




本文有删减,全文载于《建筑电气》2018年第1期,详文请见杂志。


版权归《建筑电气》所有。



作者:施俊良,男,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