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玉 书画家 福建省美协理事 福建省工笔画学会理事 福建省书协会员 屏南县文联副主席 屏南县政协委员 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 首届闽东青年书法十杰 柔和的阳光照进山城,每个人的生活拉开序幕,繁忙的一天也由此开始。然而此时,在喧闹县城中,隐藏着另外一种静谧和优雅。 铺开宣纸,笔墨调匀。笔未动,意已起。临案挥毫,墨香在指间,化为线条萦回。浓淡迅速变化,挥洒之间楹联俱成。 张明玉的老师张锡庚评价她的书法: 以 “二王”为依托,清理帖学系脉,尤以米南宫尺牍用功最深,得形取神,用笔精致而洒脱,结体随心而不矩,整个篇章才情洋溢,书卷之气充盈于字里行间。之后,又取法王铎,浑厚开张、墨色淋漓、大气磅礴,形成新的面目。 书法作品 张明玉行书条幅 (后翻看下一图) 但这让她投入颇多精力的书法,仅仅是她艺术生涯的第二际遇。早在她书写意趣之前,这支笔就随她描画出殊美的精致。 行止有节,顿挫抑扬,清疏寥落,绵密空畅。在枯湿浓淡、动静虚实之间,描绘出芭蕉的情与神。使人觉画质之外,蕉叶的清新自然,尽统揽于作者经营的方寸天地之中。 花鸟题材作品 《红夏》系列 (后翻看下一图) 《春华》系列 (后翻看下一图) 花鸟曾是张明玉绘画创作中,青睐的题材。然而,长期关注她作品的人会发现,在近十几年的创作中,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她的作品都透着浓浓的乡愁气息。 原省画院院长郭东健评价张明玉: 明玉的才艺在闽东女画家中是名列前茅的。占有身边天然水土滋养的明玉,能远离喧嚣,徜徉与绿阴清流间,寻求田园诗般的心灵慰藉。当我们面对她随景式和抒情式山水时,就很容易理解她以实写虚、借景抒怀的艺术表达。其笔法工细松秀而不板滞,色彩明洁而不艳气,在画面平面布局、黑白明度反差和节奏对比方面都有理性的讲究,以及得心应手的处理,从而构成了画面整体视觉上的和谐舒适感和应有的品格气象。 家乡题材作品 《家园记忆》系列 (后翻看下一图) 《云影泉音》系列 (后翻看下一图) 《故乡的云》系列 (后翻看下一图) 张明玉出生于屏南甘棠,父母都是从事教育工作,成长于双溪。双溪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镇上古建筑、古民居、古街巷、古文物保存较好,民风古朴,环境清幽。尤其是那些古建筑的梁柱、斗拱雕梁画栋,千姿百态。屋内楹联多出自名家之手,笔韵浑厚,同时内容富含哲理。在这样有书香之气的环境中成长,张明玉的心里悄悄地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成长经历所养成的古镇情结,在她的笔下变成既赋山城之美,又具乡村之秀的山水田园;变成散发着古村诗意与清新的田园风光;变成群山环抱,翠竹掩映,小溪流水,古道盘旋的世外桃源;变成历经沧桑,阅尽风雨,看遍繁华的廊桥古宅…… 这一幅幅饱含故土热情的画作,如果没有作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体验就没有读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和感受。张明玉时常会约上三五画友,重游那些熟悉的古村落。 一本又一本的速写,凝结了张明玉每一次故地重游的感悟,和用心的观察,一笔一划都是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而之后创作的作品,往往都由这些线条衍生而来。她通过笔墨引领观者浏览屏南山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正合。 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参加许多公益活动,不辞辛劳和不计报酬义务地参与各类文艺活动中,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和热情反哺这一方热土。也许正是这份慷慨付出的平常心境,让她的作品愈发地亲近人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张明玉身上流露出这种安静、执着、低调、和善良的特质,以及对家乡浓浓的情怀,她用心、用笔墨把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廊桥老屋……沾满艺术的涵养,溢满墨香古韵。她用最简炼的黑白线条,淡雅的色彩,书写出多姿多彩的最美屏南和美丽乡愁。 ——来源:福建旅游频道《瑰宝》栏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