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落史(东归)5—7 渥巴锡一行在承德避暑山庄住了近半个月,参加了清政府举行的所有盛典,赐宴万树园、赐宴溥仁寺,命设灯宴,观看火戏(祁韵士《土尔扈特部总传》卷一二,第八十六传。);参加了普陀宗乘之庙落成典礼。渥巴锡等与喀尔喀、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一起赡仰礼佛,参加大法会。因渥巴锡每一次参加盛典,乾隆专下谕旨:“将土尔扈特辈,则使着其更衣。”也就是要他们穿祭典的衣服。乾隆帝在普陀宗乘之庙内建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通石碑。 渥巴锡等在山庄停留期间,除一次赏给渥巴锡银5000两、策伯克多尔济银4000两,舍楞银3000两之外,几乎每宴必赏,赏赐名目很多,而每次渥巴锡所得与诸少数民族王公、权贵大臣相比,都列首位。 清政府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恩威并用的方针,对土尔扈特部的恩抚措施,是其怀柔拉拢的具体政策。 五、中俄之争 为土尔扈特部落回归祖国,清政府和俄国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早在1771年4月(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俄国政府致函清政府,如土尔扈特叛逃到大清,要求送还。乾隆作了认真考虑后指出:“此额鲁特、乌梁海等,亦为我之臣仆,前次尔等出奔,俄罗斯应遣还,反而接纳安置,实为不近情理耶,今尔等已向圣主求恩归顺,再无送还之理。”乾隆视土尔扈特部为臣子和人民,我——清朝理应安置,过去舍楞逃到你俄罗斯,你不送还我清朝政府,反而安置接纳,现在他回到清朝来,我们也绝不会送还给你们,而且他们回到的是自己主人的身边,更没有送还的道理。 理藩院在 第一,俄国来文称,邻近各国,都没有容留别国属民的例子,清政府不应容留土尔扈特人。清政府答复,土尔扈特渥巴锡等人,与你们国家是不同的部落,原来就不属于你们国家的人,他们原来从准噶尔盆地进入你们国境,而你国征调土尔扈特部落的人民徭役繁重而残酷,他们不能忍受这沉重的负担和徭役,率领众人来投诚祖国。我皇上为天下的主人,抚养怜悯人民,难道愿意为我国人民,而我们有不愿接纳的道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