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父母一定会“听话”

 富书 2020-06-19

摔跤要尽早,受挫不宜迟

别把你的Low气质传染给孩子

真正的拼爹,拼的都是家教和门风

会“听话”的父母,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

作者:宛清(爸妈内参主笔)

平时和朋友们沟通育人,说到自家的“熊孩子”,总有一个大家都喜欢用的标准:孩子听不听话。

说到自己家孩子“听话”,则沾沾自喜;如果“不听话”呢,则连连摇头。

其实孩子听不听话,关键在于父母会不会“听话”。

每逢周末,朋友老林都要送儿子上兴趣班。上午上英语,下午上小提琴。

老林最头痛的是上午的英语课。儿子每天晚上磨磨蹭蹭不想睡,早上又磨磨蹭蹭不想起。

有人给老林支招,治“磨蹭”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有一天晚上,老林特意跟儿子说了,明天不会催他,如果迟到了就要被老师骂了。

结果第二天真的迟到了。儿子被老师骂了一顿,一回家就把书包一扔说:

这培训班我反正是不想去了。我才迟到了十分钟,那个老师真是烦死了。

老林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

还不是因为你天天磨蹭,跟你说了很多次,早点起床,你还好意思说老师不对了。

儿子听到气极了,一摔门就进了房间。老林初战即败,忍不住吐槽说:

还以为被骂了就会长记性呢。这臭小子真是太不听话了。

其实不是这招不管用,也不是孩子太“熊”,而是老林不会“听话”。

孩子被批评了,抱怨是因为他那个时候有情绪,这是非常正常的反应。

老林的反馈却是对孩子进行对错的判断,并没有解决孩子的情绪,反而让孩子感觉他的感受毫无道理,从而激发了他的愤怒。


为什么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呢?说说我自己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有一天,由于一个同事的失误,部门出现了一点突发情况,部门吴主任赶紧召集大家应急处理。我也放下手头的工作,帮助同事一起处理。

事情有些棘手,我们忙得中午饭都没吃。一直到下班前才处理好。

正准备下班,单位领导王总过来找我,问我第二天开会要用的讲稿准备好了没有。

我被突发事件打乱了节奏,一忙就忘记了第二天开会的事。只好跟王总说,因为处理一点紧急情况,还没准备好。要不晚上加个班。

王总一听,瞪了我一眼,当着全办公室的同事,气哄哄对我说:

我不听理由。早上告诉你了,这个时候还没完成,干什么吃的。

满屋的同事看着我被骂既然没有一个人替我解释。王总说完就气冲冲的走了。我一个人坐下来加班,把工作做完,很晚才回到家,觉得特别的沮丧。

回家的时候,忍不住把在单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孩子他爸。哪知他听完,只是看了我一眼说:

老板交给你的任务当然是最重要的,你应该先完成领导的工作,不要多管闲事。

我觉得难过极了。忍不住打断他说:“不要说了,我知道了。”

我当然知道自己存在问题,可是我跟他说根本就不是为了听意见啊。

他没有听到我说这些的缘起,是因为我压力很大,情绪不好,需要找个地方倾诉和排解。

他不曾感知我话里的情绪,那就是:“我很难过。”

他给的建议一点都没帮助到我,反而让我内心变得更混乱无序。

可是如果他说:“今天真是糟糕的一天啊。你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又被领导批评了,你一定很难过吧。

再走过来抱抱我,我一定会觉得好受多了。因为他理解了我的感受,我就得到了释放和排解。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共情”。

小时候看翻译过来的欧美电影,会觉得他们的话语体系很陌生。比如一个孩子跟父亲抱怨学校的老师、同学、人际关系,父亲可能只是走过去抱抱他说:“这听起来真糟糕。

那时候会觉得:什么?这好像不符合预期啊。其实这也是“共情”的处理方式。

会“听话”的父母,一定要找到孩子所说的话指向是什么,他到底因为什么跟你说这些话;也要能听懂孩子的话里包含的情感。

这样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与他共同分享感受,帮助他们从情绪中释放出来。


怎么样才能做到会“听话”呢?

一、要真正认同孩子的感受

孩子说的时候,请放下手中的工作或者收起手里的手机,用12分的耐心和始终如一的专注听他说完,并且不时的对他的倾诉予以反馈。

比如:“嗯……”“哦……”“是这样啊……”,而不是试图提问、给建议。

等他讲完后,对孩子的情绪,产生情绪的原因进行细化,并且进行客观的表述。

“因为……,你觉得很难过。”“嗯, 你一定很生气。”

如果孩子有诉求,比如孩子说:“打针好疼啊,我再也不要打针了。”

父母可以用假设的方式帮他实现愿望:“噢,我真希望你快点好起来,就不用打针了。”

真正认同孩子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让孩子感受你真正的认同,不能只是重复孩子的话,或者敷衍的说:“我理解你的感受”,或者直接提问:“你怎么啦?”

但是也不必过度强化孩子的情绪,比如孩子抱怨说:“老师真讨厌”。家长马上说:“你说的对,她就是够讨厌的。”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反省。

二、要注意认同的是“感受”,而不是“行为”

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是不是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要理解呢?

那这样会不会变成溺爱呢。当然不是。需要明确的是: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纳,但是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允许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

比如放学回家之后,哥哥在写作业,弟弟把他的作业划坏了。哥哥很生气,并且打了弟弟了一顿。

这时候应该告诉他:“弟弟把你的作业划坏了,你肯定很生气。但是,你只能用嘴巴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

孩子会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但是并不赞同他的行为。

三、要适时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孩子的情绪是针对父母的,他大喊大叫的说:

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我恨死你了,再也不要看到你。

这时候家长本身也是有情绪的,应该如何认同孩子的情绪呢?

这时候,要做的不仅是认同孩子的情绪,还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

你这样说我很难过,你说的话我不喜欢。如果你生气了,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告诉我,也许我可以帮助你。


有次和朋友聊天,她跟我抱怨儿子容易发脾气,我建议她先学会去听孩子的话。

过了一阵子再遇到,她告诉我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天,儿子强强和邻居的哥哥一起在小区楼下玩。强强带了个小皮球,哥哥带了个玩具汽车。哥哥先把玩具汽车借给强强玩了,可哥哥想玩强强的小皮球时,强强却说什么也不同意。

哥哥抢了皮球就玩起来,强强坐在地上一边大哭一边大喊:“我的皮球,我的皮球。”

朋友一边拉强强一边说:“开始哥哥不是也给你玩汽车了嘛,你给哥哥玩一会啊,等会他就还给你了,你哭什么呀?强强上哭得更凶了。”

过了会,朋友决定试试我们说到的办法。

她蹲下来用尽量温和的声音说:“哥哥抢了你的球,你肯定很生气吧。”

强强看了妈妈一眼,哭声小了点,抽泣地说:“哥哥抢我的球,哥哥讨厌”。停了一下说:“我现在不玩小汽车了,我也要玩球。”

朋友说:“妈妈知道你也想玩球。你想跟哥哥一起玩,还是等会玩?”

强强从地上站起来说:“我要跟哥哥一起玩。然后就跑去找哥哥了。”

朋友说:“实在太意外了。当我只是听他说,并表示理解,他就自己做出了选择。”

孩子抱怨、生气、发脾气……其实是在说:“我很难过。我有点沮丧。我特别郁闷。”

他们不需要评判对错、明晰道理、提供建议、给予同情,他们只需要耐心的倾听、温柔的话语、轻轻的拥抱。

父母是孩子的天。即使外面有风雨,只要你“懂”得他,雨过马上是天晴,所有阴霾都会散去。

做个会“听话”的父母,温柔的蹲下身,静静的听他说,轻轻的告诉他,你懂得他所有的不安、纠结、失望、难过……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慰藉。

父母会“听话”,孩子自然听话了。

作者简介:宛清,富书签约作者,80后写作者,职场妈妈,既可诗酒年华,又可家长里短。用文艺的心,过世俗生活,写温暖文字,微博@宛清37, 简书@宛清37。本文首发爸妈内参(ID:shenduwenhua),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