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1937年的张家口..

 道2和 2018-02-28

上个世纪上半叶,日本侵略者为吞并中国,派出情报人员以探险和学者的名义,拍摄大量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其中很多场景已经消失,这对我们了解民 国时期的中国,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照片均来自张家口地区。

第1张(1937年1月出版),张家口全景,作为连通晋蒙的交通要地,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当时的守备张珍在城墙北端开设小门,形如口,因此称为“张家口”。山上俯拍,全城被白雪覆盖,一条大道穿城而过。

第2张(1937年1月出版),张家口街道上,一座牌楼立在路中,上有“边关重镇”四个大字,冬日的人们,身上包裹着厚厚的棉衣,为生活奔波。

第3张(1937年1月出版),张家口位于河滩上的集市,骆驼队从远方拉来皮毛,其它地方运来的生活用品在这里交易,历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和汉人互市便是此般场景。

第4张(1937年1月出版),街道上的皮毛店铺,挂满了皮毛褥子和袍子,当时的张家口是蒙古族所产的皮毛主要集散地。

第5张(1937年1月出版),张家口永定河上的铁桥,建于1925年,1943年4月,日本裕仁天皇之弟北白川宫因飞机失事,在铁桥附加摔死,后1999年被拆。

第6张(1937年1月出版),张家口赐儿山雪景,片中寺庙为云泉寺,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因“白云深处有清泉”之得名,云泉寺佛道合建,上为道观,下为佛寺,历史上信众们求子甚为灵验,久而久之,山名便成了赐儿山了,康有为游此曾赋诗一首:山县关城早,天寒日暮愁。夕晖千白雪,吾爱云泉寺。日出松石上,诗清情复幽。后人今不见,应共忆斯游。

第7张(1937年1月出版),云泉寺内景,两处洞穴,左侧的为水洞,右边的是冰洞,水洞中泉水甘冽,四季不结冰,而冰洞中夏日仍有冰块。

第8张(1937年1月出版),张家口城外的长城,山峰积雪,长城如龙,一座烽火台立在最高处,张家口战国属赵国,历经几千年,境内各个历史时期的长城均有遗存,如今被称为长城博物馆。

第9张(1937年1月出版),长城上的烽火台,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烽火连天。

第10张(1937年1月出版),张家口大境门,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是扼守塞外的重要关口,1931年918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就在此门处宣誓,率领抗日同盟军出征。门楣处著名的“大好河山”四字是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于1927年书写。

 合作:QQ 3723573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