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命运脚本”的体验,我服这篇

 刘淑姿 2018-03-01


小布地学意象对话


正文共:4300字

预计阅读时间: 11 分钟


接着上一篇《人生脚本》,此篇分享曹昱老师的中级班后续成长答疑——关于命运脚本的转化。


中级班以后,随着子人格分解和分析的逐渐深入,个体的命运脚本的一些章节开始显现。许多学员开始自然而然地对自己所谓的“命运脚本”产生强烈的好奇。他们会问:“子人格图上的那些故事主题,和命运脚本之间是什么关系?”



-1- 

子人格图和命运脚本


粗略地回答:子人格图上的那些不同的故事主题,反应的是整个人生脚本上一个一个的局部章节,就像一整部电影中的不同故事片段一样。


如果我们认真地做了子人格的拆分和分析工作,我们一定会发现:在子人格图上,每个故事章节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主题,以及和这个主题有关的冲突。而这一段落一段落的命运故事章节,就是个体生命中的一个一个的“情结”


如果我们继续深入心灵,就会发现:这些不同的主题情结,都指向同一个“公共主题”;而所有这些具体的主题情结,其实都是这一个“公共主题”的不同侧面的具体表达——这个被所有主题情结所共享的“公共主题”,就是我们的“个人核心情结”。当个人成长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你突然会自发出现一种整体性的领悟,你突然明白了你的命运为什么会是它现在的样子。


许多学员曾经问我:主题情结和核心情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请让我用一个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就好像你的整个命运是一棵树,所有那些具体的主题情结就像许多不同的树杈,而所有的树杈都从同一个树干延伸出来,而这个“树干”就是“核心情结”。当你的个人成长走到这一步,你就可以考虑评珍珠了。


-2-

命运脚本的转化


有的学员已经完成了上述的个人成长,于是他们参加了高级班,开始真正与自己的“个人命运脚本”正面接触。这时候,新的困惑又产生了。许多人会问:“我看到了我的命运脚本是个悲剧,我不想这样继续生活下去了,但是,命运脚本该如何转化呢?”

 

这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但请允许我试着从自己的个人视角,粗略地谈一下我的理解,来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在我看来,转化命运脚本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有限性,而且更糟糕的是,我们还既无知又自大。所以,我想说,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真心实意地接纳命运,承认命运的合理性,并向命运低头。


之后,我们可以做第二件事,那就是充分理解为什么命运是“合理的”:为什么所有的一切——无论它是不是我喜欢的,它们都是该这样发生的,而不是应该以另外一个什么符合我们幻想的样子去发生。这个阶段的工作,就是一次一次、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地看我们的命运脚本,充分理解每一个故事章节的因果。当你真正做了这个工作之后,你就会突然有一个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感受,就是幸运感——啊,幸亏它们是这样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原来我的命运在我不理解它的时候对我是一个诅咒,而在我真正懂得它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祝福。其实,当你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你发现没有,其实,你什么都没有改变,而你的命运——甚至包括你过去的命运,都已经改变了。只不过,这个改变并不是以你之前所想象的那种方式而已。


-3- 

基本信念与命运脚本的关系


许多开始触及到命运脚本的学员都发现:在每一个主题情结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基本信念;而核心情结的背后也有一个关于自己人生基本命运的基本信念。于是,许多人开始询问关于“信念”与“命运脚本”的问题。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核心信念(或“基本信念”)”和“命运脚本”之间是什么关系?


根据大家的提问,我继续在这里谈谈我个人的一些领会,以供大家参考。


所谓“命运脚本”,是一个完整的关于一个人怎样活了一生的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被编导出来,其实只是为了表达一句话——这一句话,就是所谓的一个人的“基本信念”或“核心信念”。


这个基本信念就像一个咒语一般,一旦被编造出来,就会开始催眠这个人,然后这个人就会按照这句咒语去爱、去恨、去感知、去思考、去行动。于是,随着一次一次的爱、恨、感知、思考和行动,这个人就在现实中和特定的人建立了特定的关系,于是发生了特定的故事,于是就逐渐累积起来一个特定的属于自己的“人生命运”。这个过程,就是这个“基本信念”或“核心信念”的“自动化实现”。所以在我看来,对我们绝多数人来说,所谓的“自我实现”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我们绝大多数人实际上没有那么奢侈的待遇,在真正看明白我们的“命运脚本”并跳出它的掌控之前,我们基本上只是一个人形的活工具,来让这个有自由意志和自主生命的“咒语”来依照它自身的愿望去实现它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或许显得很悲观——我觉得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并不是我们的“自我实现”,而是这个“咒语”的“自我实现”。

这个“咒语”——也就是“基本信念”或“核心信念”——本质上就是对自己一生命运的一个总的概括。而这个总概括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我是谁、世界是怎样的、我和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个在回归疗法里有专门的、较为详尽的讲解)。其基本功能还是为了界定“我是谁”。而所谓的那些命运故事章节,都是为了达成这个功能所设计出来的——就像命题作文一般,我们用一些故事来“说我们真正想说的话”。

这个围绕着“核心信念(或“基本信念”)”被构建出来的命运脚本,一旦被编织出来,就成为一个自动化程序。而“被催眠”的个体,就会按照这个预先输入的自动化程序来操作、计算和运作。也就是说,一旦命运脚本被构建出来,我们就会基于脚本中所预先认定的信念去创造自己的现实生活,并通过不知不觉中自动化地按照命运脚本去生活,来不断确认脚本中预先输入的基本信念——凡事不符合这个信念的,就被我们选择性地筛掉;而凡事符合这个信念的,就被我们录入、储存,构建一个越来越庞大、丰富、难以颠覆的命运脚本自动化运行系统。就这样,我们象蚕宝宝一样,用自己不断吐出的丝,把自己越来越封死在一个被称为“命运”的牢狱中。

也就是说,基于这个核心信念,我们开始编造出越来越清晰、具体的故事来支持它、强化它。等故事编好之后就被串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而这部电影被用来说明我是谁——这部完整的电影就是我们的命运脚本(剧本)。大致上说,这就是“核心信念”与“命运脚本”的关系。


-4- 

自由意志和命运脚本的角逐


当我们开始看到自己的核心信念之后,我们才真正有了机会去“转化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被一个咒语操纵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咒语想让我们去活的人生,当成我们自己想活的人生,这样一来,我们连转化命运的愿望都没有。当一个人没有愿望去做一件事,就算他有能力去做,这件事他也不会去完成。

但,是不是当我们看到自己的核心信念只是一个咒语,我们的命运就被转化了呢?只能这么说,当我们看到这只是一个被施加于我们的咒语,而并非我们自己的初心时,我们的命运就开始拉开了转化的序幕——因为至少,我们从一个“不知道自己在梦中的梦中人”,开始转变为一个“知道自己在梦中的梦中人”了。这个“变身”中,关于我是谁、世界是怎样的、我和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都开始有了新的赋义。也就是说,这个变身,已经开始让我们拥有了一个新的、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过去命运脚本的一个模模糊糊的命运脚本。

这之后,我们就开始同时活在两个命运脚本中了。但过去的命运脚本,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了它的掌控,对我们对影响力会远远大于这个新的“想要重获自由”的命运脚本。因此,这个阶段,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坚持了。要知道,转化命运脚本不是一件容易的、闹着玩的事,我们不要幻想着不用付出代价就可以得到这个奖赏。

除了不放弃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但估计这个阶段我们会应接不暇。所以,在这里我只建议大家做一件事,就是“看戏”——看我们自己在两个信念之间的反应。刚开始,看戏会让我们很痛苦、很错乱,但坚持一阵子以后,就开始觉得很好玩了。

例如我们会发现自己反正怎么都不会满意的:当自己会不自觉地到外界去寻求确认的时候,如果别人的反应符合了自己过去的消极信念,自己会不满意,因为这个咒语是一个情结,而一个情结中必然隐含着一个对自我不利的“创伤”;但当别人的反应不符合自己过去的消极信念呢,自己还是会不满意,因为某个地方总觉得“没要着自己期待的东西(一个对过去信念的验证)”,而且还会有不习惯的感觉,以及不习惯所带来的莫名其妙的焦虑等。当然,如果我们观察得足够仔细,我们也会发现在另一面会有感动、兴奋、窃喜、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关键是:不要落入“内容”,而是要始终关注在“容器”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自己的情绪是什么,也无论别人的反应是什么,或者被验证、被否定的信念是什么……,我们只需要明白,这些都只是具体的“内容”;而我们本身不是这些内容,我们只是一个承载着、包容着所有这些内容的“心灵容器”,让所有这些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对立的内容,同时被涵融在这同一个容器中被观察。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诀窍哈,这个诀窍非常重要,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会以最小的代价和痛苦穿越最黑的暗夜。其实,这个“容器”,也正是炼金术中的“炼金瓶”,做到了这一点,“自性化”过程就会真正地开始,而你无需学习什么深度心理学的名词,就会真正地走进深度心理学里常常提及的“自性化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