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沉寂了几百年的清代诗词《苔》,为何一夜之间打动了亿万中国人?

 蓝天白云e8hii3 2018-03-01

一首孤独了三百年的小诗,在一夜之间,温暖了亿万国人的心。

这恰恰证明,亿万国人的心,太需要温暖了。

这恰恰证明,温暖亿万国人的心,有时候,20个字的热量就够了。

——写在题外。

知《苔》,应该感谢贵州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学生——他们质朴的声音,就那么不经意地,唤醒了于泱泱华夏诗词文明中沉睡了三百年的这首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伴随着他们悠扬的歌声,这简简单单、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二十个字,如一线温暖的泉,潺潺地流进了听众的心。


是他们的歌声温暖了人心?

还是这一首小诗感动了人心?抑或是梁老师他们的故事,唤醒了人们心底深处最纯真的感情?

似乎已经分不清了,似乎,也没有必要分那么清了。

我想,在那一刻,每一个听者的心里,在感动之余,必定反照自己:自己就是一小片儿青苔。必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联想到自己奋斗的不易,联想到拼搏过程中的种种挫折,联想到生命恰如青苔一样脆弱……那一刻,我想,每一个人,都与小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与三百年前的诗人袁枚产生了情感的遥想呼应。

除此之外,还感受到了小诗所蕴含的那种力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身材虽小,但理想远大。我们似乎看到了小苔倔强的姿势,在阴冷的灰暗里,她微笑着呼唤着阳光。即使阳光与她有距离,但我们看不到她的沮丧,看不到她的冷漠,看不到她的绝望。我们看到的,是她一如既往地微笑着呼唤着阳光。

她,以她特有的魅力,以及她的独特的出场方式,点燃了有理想的人心中即将熄灭的理想;她,以她特有的魅力,将她呼唤的阳光,转送给亿万国人。

阳光总是温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