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一方【青蒿鳖甲汤】

 YOLO1819 2018-03-01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组成]

青蒿二钱(6g) ,鳖甲五钱(15g) ,细生地四钱(12g) ,知母二钱(6g) ,丹皮三钱(9g)。


[用法]

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功效]

养阴透热。


[主治]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

本方证为温病后期,阴液已伤,余邪深伏阴分所致。夜间属阴,余热深伏阴分,则夜热早凉;白昼阳气来复,邪不出表,仍伏阴分,加之温病津伤,则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皆为阴虚有热之候。此邪伏阴分,阴津虚耗,无力透邪外出。既不能纯用滋阴之品,恐滋腻恋邪;更不能单用苦寒,恐化燥伤阴之弊,须养阴与透邪并进。方中鳖甲咸寒,直入阴分,养阴退热于内;青蒿苦辛性寒,其气芳香,能透伏热于外,共为君药。吴瑭说:“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温病条辨》)。生地黄、知母养阴清热,助君药清退虚热,共为臣药。牡丹皮凉血泄热,助青蒿透热外出,为佐药。五药配伍,清热、透邪、滋阴三法并施,滋中有清,清中寓透,既透伏热,又滋补阴液,养阴而不恋邪,清热而不伤阴,标本兼顾,共奏养阴透热之功。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适用于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不足之虚热证。临床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原因不明的发热、妇科手术后低热、慢性肾盂肾炎、肺结核、肾结核等属阴虚内热,低热不退者。


[使用注意]

青蒿不耐高温,可用沸药汁泡服。对阴虚欲作抽搐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歌]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经验]

例:某男,68岁。自述半月前患痢疾,经治疗后下痢已止,唯低热起伏不退已1周。经用抗生素无效,腋下体温在37.5℃至38℃,自觉疲乏无力,渴而少饮,暮热早凉,且大便干燥,尿少色黄。


查体:体温37.8℃,面色潮红,舌质红而干,少苔,脉象细数。大、小便常规化验正常,血象正常。证属阴虚内热,治宜养阴透热。


青蒿鳖甲汤加味:青蒿10g,鳖甲20g(先煎),生地18g,地骨皮15g,知母10g,丹皮12g,银柴胡12g。服药3剂后热势减退,效不更方,再进2剂,体温正常,诸证消除而告愈。(《北京中医》1994,6:34) 


评析:该患者年老体弱,痢疾治愈后,余邪未尽,阴虚生内热,其病在阴分,故见低热不退。此时,治疗若单纯清热,则更伤阴液,而只顾养阴,又容易滋腻恋邪。故宜使用养阴透热之法,养阴、清热(包括清实热和清虚热两个方面)、凉血合而用之,使邪热清除而又不伤阴液。



例:阴虚内热

某男,68岁。自述半月前患痢疾,经治疗后下痢已止,但是惟低热起伏不退已1周。经用抗生素无效,腑下体温在37.5-38度,自觉疲乏 无力,渴而少饮,暮热早凉,且大便干燥,尿少色黄。


查体:体温37.8度,面色潮红,舌质红而干,少苔,脉象细数。大、小便常规化验正常。


青蒿鳖甲汤加味:青蒿10克  鳖甲20克(先煎)  生地18克  地骨皮15克  知母10克 丹皮12克  银柴胡12克。服药3剂后热势减退,效不更方,再进2剂,体温正常,诸证消除而告愈。




例:倪××,女,73岁。

初诊:1991年11月28日。

主诉:发热50余天,伴轻咳。患者发热10余天,体温持续38℃~39℃之间,轻咳,曾在外院作血培养,胸片、肝肾功能、AFP等多项检查,均未见异常,血沉128单位。11月21日在金山中心医院摄片示:“右下肺炎”,因家在青浦,就近治疗,今在家属伴同下来本院门诊。现体温38℃,血沉104单位,干咳不畅,自汗盗汗,脉弦滑,苔薄腻根厚。素体阴亏,风温犯肺,再连日久,耗伤津液,当予清气透营,滋阴清热,清骨散加减。


炙鳖甲10g 银柴胡5g 白薇10g 地骨皮10g 炒黄芩10g 天冬15g 麦冬15g 橘红10g 鱼腥草20g 川贝母10g 象贝母10g 黄芪15g 生地20g 炙甘草5g 赤芍10g


二诊:1991年12月2日。药后身热即退,腹胀亦减,胸闷不舒,纳欲欠香,脉弦细,苔薄根腻,前法已效,再宗上法出入。


银柴胡5g 白薇10g 花粉20g 南沙参15g 北沙参15g 白术10g 白芍10g 地骨皮10g 化橘红10g 半夏10g 炒枳壳10g 川厚朴5g 黄芪20g 茯苓15g 五味子5g


三诊:1991年12月6日。诸症好转,自汗未净,脉细,苔已转薄,前法出入。


黄芪20g 白术10g 白芍10g 防风10g 茯苓15g 半夏10g 丹参10g 南沙参15g 北沙参10g 枳壳10g 五味子5g 炙甘草5g 桂枝5g 制南星5g


随访:1992年1月20日。胸片随访,肺部阴影消失,炎症吸收,血沉24单位。


按:桑菊饮乃辛凉轻剂,主治风温初起,邪袭肺卫之证,但若热邪内传,营阴受伤,则鞭长莫及,本案即属温邪不解,留连日久,入于阴分之证,非桑菊饮所能奏效。吴鞠通曾立青蒿鳖甲汤,并指出“邪气深伏血分,混处血络之中,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苦燥”,要言不繁,阐明治则,案中所用清骨散加减即有其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