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俄罗斯玉俗称俄料,它产于贝加尔湖地区,虽与昆仑山较远,但与新疆和田玉同属典型的软玉系列,以白玉、糖玉和碧玉为主。俄料与和阗料结构和成分最接近,故尔不容易分辨。相对而言,俄料显嫩,或是有点「水灵灵」的感觉,或是显乾,油性差。俄白料的色泽中要么白中透粉红,要么白中透黄,白得不「阳气」。 当然,上等俄料并不比一般的和阗料差,但人们总是认可和阗料。市场中常见用俄白料冒充和阗白玉,因为仍然有巨大差价之故也。以前人们总认为子料就是和阗料,现在大家终于发现原来俄料也有子料的,只是皮厚玉质密度差些而已。 前些年主要是用俄罗斯白料,通过烤皮、炝色冒充和阗子料,这样的作伪毕竟破绽太多,容易识别。现在常见用和阗山料甚至水料做皮,而且皮张做得薄,雕琢时又经过磨砂和剔除,故意留下一星半点,那颜色就很自然,不好分辨了。又由于人们对皮张的嗜好,甚至有的人就干脆「玩皮」了。
近年苏州等地的作伪高手们,就利用一种玉质较差而包满糙皮的料子,以化学手段催红增色,使原本一般的糙料成为一颗颗「大红皮」子料,浅浅雕琢后,就等着爱好皮张的主顾上门了。 其中白玉的白度超过新疆和田玉,但略发干、属于僵白,色泽较统一,故为国人所喜爱,是新疆和田玉最好的一种替代品,成为仿古玉、仿新疆和田玉的最好玉料。其开采年代约为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产量为500吨左右,仅次于青海玉。
俄罗斯玉:比较像和田玉,但玉质看起来较嫩,水头好,油头不足。俄罗斯玉的玉质较纯、较白,略带灰头,上好的俄罗斯玉也很漂亮,容易与和田玉混淆,要仔细观察它的密度够不够。

将新疆的和田玉与俄罗斯玉加以比较,一个糯,一个粳;一个白得滋润,一个则是“死白”。敲击时,一个声音清脆,一个沉闷,但是这样的感觉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锻炼才可以体会到的。


俄料主要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和糖玉。呈油脂状玻璃光泽,通体微度透明,硬度在5.2至5.6之间。从光泽度上看,俄罗斯玉虽是玻璃光泽,但略带瓷感,通体发干。经过盘磨,由深白变得干透,放在白布上特白,拿在手中却显干涩,从透明度上看,俄罗斯玉亮度好于新疆的和田玉,但由于结构粒度较粗,手感较轻,佩戴久了会变黄、变黑。

目前我们所能见的俄罗斯软玉,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杂质较少。在化学组成、矿物成分、结构以及外观上,与新疆白玉都极为相似。

俄罗斯白玉纯净度的鉴别,主要看它的云絮状纹理中,团块状、冰点是否明显以及结构的松与紧、密度的大与小。俄罗斯白玉多属纤维变晶交织结构,粒度细而均匀,雕琢加工时不易起皮,暴性不明显,打磨后不会产生凹凸不平的麻皮平底面;净度差的,材质中常夹杂蟹爪纹,有粥糊状的玉性特征。从肉眼上看比较白,有的带有籽料皮壳的玉料,很大程度上都是俄籽。

我们拿到一个俄籽料,首先会觉得非常白,惹人喜爱,而它是一种奶白色,给人以一种油脂的感觉,加上一般都有鲜艳的皮壳,所以通常人们会误认为是和田籽料。它和和田籽料最大的区别在于,白度、色泽、温润度都够,唯独缺乏细腻的程度,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精光内敛的感觉,和田籽料一般来说色泽偏青,色度不太纯净,很少会有相当一致的白度,如果新疆和田玉中有非常洁白而色度一致的籽料,那是非常昂贵的价格,不是以几万、十几万就可以购买的。

俄罗斯玉的表面特征,是洁白、温润,配上籽料的皮色,更会出现一种红白相映的感觉。但我们拿俄料迎光细看,一般来说没有和田籽料的汗毛孔,更没有一种精光从玉里渗透出来的感觉,这种精光内敛的特征只有真正的新疆和田籽料才具备,这也就是古人用来比君子如玉的主要特征。
俄料在目前几乎就是所谓和田玉的主要品种之一,走进任何一个出售和田玉的商场、玉店,几乎50%-60%为俄罗斯玉,其价格并不便宜,动辄几千几万十几万的作品,均有出售。如果仅仅从外观上来看,俄料的色泽、皮色也都较为惹人喜爱,并且色泽偏暖色,和新疆和田玉的色泽偏冷色更能让人所接受,俄料以及一些含透闪石成分的玉料,和新疆和田产地玉相比较,主要的特征就是韧性不够。比如和田产地的青玉在新疆,人们可以做成核桃形,向水泥地上砸去弹回又抓在手里而不伤及玉,这一特征除新疆和田产地玉以外,任何含透闪石成分的玉料都做不到,这也是新疆和田产地玉弥足珍贵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