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广丰县博山寺中兴祖师元来禅师,曹洞宗三十二世祖

 星河异彩 2018-03-01

江西广丰县博山寺中兴祖师元来禅师,曹洞宗三十二世祖

(2010-05-20 09:21:34)
标签:

杂谈

 江西广丰县博山寺中兴祖师元来禅师,曹洞宗三十二世祖

博山元来大师(1575——1630),名元来,受戒云栖,又名大舣,字无异,安徽舒城人,俗姓沙。少为举业,十六岁在南京瓦楞寺听讲《法华经》而向佛。后在五台山薙染出家,修习天台止观。五年后,慕名来到江西新城峨峰,原拟拜无明慧经为师,但见其貌似农人,故未停留去福建白云峰诛茅潜修三年,初得证悟。遂返新城寿昌寺,受慧经之嘱,苦参深究“看藏身没纵迹”之话头,后见人上树而大悟,得印可,授以心法,为曹洞宗第三十二世传人。此后,受师命为首座。次年,至鹅湖寺(在今江西省铅山县)访祩宏和尚弟子养庵广心禅师,受“菩萨毗尼”。期间,三次请益于祩宏和尚,获赠“演畅真乘”之嘱。后,隐居于信州(今江西省上饶)西岩祖印院。万历三十年(1602),主博山能仁禅寺(今属江西省广丰县)法席。入院之初,见故德韶国师道场荒废日久,于是“诛茅为屋,仅足容膝,而禅律并行,蹶然兴起。”至寺宇大体恢复之时,又改往福建,先后住建州董岩、仰山。天启七年(1627),入主福州鼓山涌泉寺。此时的涌泉寺,自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二月遭回禄之灾以来,仍破败不堪。元来率众奋力振兴,立规饬绳,四众翕然。苦心经营至初见规模时,元来将其交师弟元贤住持,自己改往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天界寺。不久返回再主博山法席。二度主法博山,力弘曹洞法门,禅律并行,禅教兼重,并有所创新。首先,元来主张“参禅须要立得心真,便头正尾正,其间亦不颠倒。禅人若能以此持之以恒,方可修成正果。”认为禅人参学,有三种歧路要防止误入。其一是:“担佛傍家走,乃至求佛、求法、求禅、求道、求玄、求妙等,随处担一担子,通身都是佛法,如龟负图,自取丧身之兆,凤萦金纲,趋霄汉以何期。”其二是:“自作主宰,谓有甚佛可求,甚禅可参,甚道可学,只剥得净洁无依,谓是自己受用。”其三则是:“起世间贪痴罪,虽重犹轻;若将半洁之处谓之参学极则,此为最重,世间无有与等者!”而要防止误入歧途,禅人则更要识得病根始得。“第一,不得讲时算日。第二、不得敲冰洗澡。第三,不得围炉向火。第四,不得暗里偷光。第五,不得开眼作梦。第六,不得触树迷封。第七,不得逆风把舵。第八,不得易短为长。第九,不得伤风露骨。第十,不得钉椿摇橹。第十一,不得步步登高。第十二,不得从空放下。”只有断此十二种病根,总能得悟;只有认真能究话头,总是正道。同时,元来也不以参究话头而排除其他,主张在参究话头的同时深入经藏,“夫为学者,凡经律论三藏大小偏圆,靡不遍涉。”其次,元来主张“禅教融通”。认为“宗、教殊途,皆归一致;都城趋入,迟速不同。”以宗抑教,或是以教抑宗,“即是魔人”!宗与教非水火不容,两者之间“宗乃教之纲,教乃宗之目,举一纲则众目张”。再次,元来在教诲学人认真参禅的同时,主张融会禅净。在他看来,“禅、净无二”。“禅、净二门,非别立标帜。”因为“说净土亦得,说禅亦得;说净土即禅,禅即净土亦得。”而初进者不可会通,“当求一门深入,”总不至于顾此失彼。这样,元来以其独到的禅修,奋力振兴祖庭,声名大振、“弟子益进,朔即燕都,南尽交趾,望风而至者岁以千计。”其门徒甚众,如长庆道独、雪磵道奉、古航道舟、瀛山智訚,星朗道雄,檀度道密,竹山道严,天湖道丘,开府道裕,祠部端伯,皆成为明末至清代曹洞宗大师,弘法于赣、粤、浙、闽等处,后人称之为慧经禅师寿昌一支的博山法系。无异元来亦为自己所立博山法系,定出辈分二十字,为:

  元道弘(也作‘宏’)传一,心光普照通。祖师隆法印(也作‘眼’),永博寿昌宗。

 

自此,博山法系遵此立法号,世代相延承。崇祯三年(1630),无异元来在博山能仁寺圆寂,奉全身塔於本山棲鳳嶺之陽.有《无异元来禅师广录》三十五卷、《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六卷等流传。因其学说开示于广丰博山,开派于博山,弟子众多,故后世尝有直接称之为“博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