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能够用信息化系统替代的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可以简化的。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利用OA系统、人资管理系统来简化和替代一些基础性地人力资源工作绝对是大势所趋。楼主所说的员工在应聘时填写《应聘登记表》,在入职时还要填《入职登记表》,为什么不将两张表整合一下,变成一张表呢?在员工应聘的时候一块填上,即节省了时间,也不做重复性劳动。至于要将员工资料手动录入到人事系统,我想大部分公司都需要这么做吧,也必须由人来做的,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未强大到能够识别纸质资料上每个人的字迹。但你只要手动输入一次,以后都是直接从人资系统里调用这些信息就可以了。楼主说一个新入职员工的信息手动录入要花15到20分钟,我觉得应该不用这么长时间,顶多就5-10分钟一个。是不是咱们公司要求输入的信息太多了,或者是你们的系统不够人性化,亦或是楼主操作还未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现在大多数的人事系统都有员工信息一键导入的功能,只要你在Excel模板里按照格式把信息输好,然后整体导入员工资料就可以了。人资很多工作能否简化和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有密切关系。平时我们就要和公司负责信息化的伙伴们搞好关系,多沟通交流,自己也要掌握一些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借助信息化部门的技术优势,有时真能给我们人力资源工作带来不少方便。 我这里不能确定地告诉你,哪些人资工作是一定可以简化的,哪些一定是不可以简化的。要根据公司的企业文化、发展阶段、管理水平、公司财务状况以及员工素质水平来定,就拿考勤签字这个工作来说,公司的销售人员、高管的考勤我们是没必要太过较真的,因为他们是拿业绩说话的,你管他今天有没有按时打卡,是否按时到公司上班,只要在月底把销售额、利润指标完成就可以了。还有一些公司推行弹性工作时间,企业文化是以结果为导向,你在这样的公司上班,考勤签字就不是什么非常重要的工作,该简化就简化。但如果公司推行的是严格按制度办事的企业文化,老板带头打卡,不迟到不早退,那考勤签字就变得很有必要了。在某项人资工作是否能简化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不要僵化。 我们在思考一项工作能否简化时,经常采用的是一种叫做“5W1H”的思维方法。具体来说就是: Why---为什么我们要做这项工作,目的是什么,能不能不做。 What---这项工作是什么,能不能用其他工作替代,这项工作是否重要,是否是重复性工作。 Where---这项工作应该在哪里做最好,从哪里可以找到资源。 When---这项工作是否现在一定要做,不做会怎样,根据工作的优先级和重要性什么时候做最好。 Who---这项工作应该谁来做,是否非要我来做,换其他人行不行。 How---这项工作应该怎么做,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和措施。 尽管我们可以用这种思维来寻找简化工作的办法,但对于刚踏入职场的人来说,我还是不建议动不动就这样思考问题。 楼主作为应届毕业生,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不要一心想着如何简化工作,因为很多工作本身领导在设计时都是有所考虑的。不要觉得自己在公司是大材小用,工作太过繁琐费时。一个应届毕业生刚踏上工作岗位是干不了太高深技术活的,领导也不放心把有价值的工作交给应届生做。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繁琐工作做起,摸索规律,然后一步一步取得信任,取得成功的。野田圣子是前日本首相大臣,她在年轻的时候做过洗厕工,因为马桶洗得太干净,马桶水都是可以喝的。李嘉诚年轻的时候在中南钟表厂是从泡茶扫地的小学徒做起的,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泡茶扫地繁琐费时,而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最后我用海尔张瑞敏讲过的一句话共勉: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