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师考试习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营养时光 2018-03-02




温馨提示:请点击上方导航栏连接,进入相关页面。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

(A)个体心理经常出现波动

(B)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随年龄匀速发展   

(C)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阴阳失调

(D)心理发展和行为发展不协调

【答案】B

【解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而匀速前进,有发展的加速期,也有停滞期。

【知识点扩散】本题不常考,相对简单,容易理解。

2、个体心理发展的首个加速期是(    )

(A)婴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答案】A

【解析】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呈现不平衡性,有发展的快速期和非快速期。其中发展的加速期有两个,一是婴幼儿时期、二是少年期。

【知识点扩散】本题相对简单,这个加速期主要是指生理发展的加速期,这样结合我们的日常实际,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

(A)先天的成熟(B)动作

(C)后天的经验(D)吸吮

【答案】B

 【解析】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而后是随之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

 【知识点扩散】在发展心理学中,皮亚杰的观点很重要,注意结合题目理解并记忆。

4、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对儿童心理发展最有利的是与(  )交往。

A)能力比自己差的同伴

B)能力差不多的同伴

C)能力比自己强的同伴

D)能力比自己强的大人

【答案】C

【解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

 


 

【知识点扩散】维果斯基提出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

5、按照皮亚杰的观点,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一般在(    )

(A)02岁             (B)267

(C)67岁~11,12岁    (D)11,12岁及其以后

【答案】B

【解析】皮亚杰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其中前运算阶段指的是2-67岁,也就是幼儿时期。

【知识点扩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6、用“心理社会危机”来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艾里克森    (D)罗杰斯

【答案】C

【解析】艾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学说,他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并用此来划分人格的发展阶段。

【知识点扩散】本题考点较细,有一定难度。

7、艾里克森认为,心理社会危机的产生是因为(    )不相适应。

(A)个人需要与社会需求    (B)社会文化与社会规则   

(C)个人的各种需要之间    (D)社会的各种规则之间

【答案】A

【解析】艾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学说,他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并用此来划分人格的发展阶段。

【知识点扩散】本题考点较细,有一定难度。

8、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岁~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答案】A

【解析】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岁~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知识点扩散】埃里克森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品质都是考试重点。

 


9、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

(A)动作      (B)感觉    (C)知觉       (D)意志

【答案】B

【解析】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其中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过程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

【知识点扩散】本题是单选,就选感觉;如果是多选,就选感觉和知觉。

10、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   )

(A)2(B)6个月   

(C)1(D)3个月

【答案】B

【解析】吉布森通过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实验结果发现,约从六个多月开始,婴儿就有了深度知觉。

【知识点扩散】本知识点常考,有的时候吉布森和悬崖装置也会成为考点。

11、基本上能掌握母语全部发音的年龄是(    )

 (A)8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2岁左右      (D)3岁左右

【答案】D

 【解析】3岁左右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知识点扩散】关于年龄和发音、词汇的考点:

    1-1.5岁:第一批词汇,50-60个左右;3岁:1000个左右;6岁:3千个左右;7岁:4千个左右。

    幼儿期是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其中3-4岁增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数个词。

     ★12、发展缓慢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     )

 (A)需要父母具有特别的热情、耐心和爱心

 (B)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

 (C)父母理智地克制自己的烦躁

 (D)父母采用奖惩相结合的办法

【答案】B

【解析】托马斯切斯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其中迟缓型儿童适应环境缓慢,对新鲜事物反应消极,心境不开朗,但在无压力下会对新事物慢慢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逐渐活跃起来。所以他们教养的关键在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

【知识点扩散】本题在教材上没有答案,属于推理题。

134个月以后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对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属于(    )

(A)条件反射性的微笑      (B)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C)自发性微笑            (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答案】D

【解析】婴儿对熟悉的人比对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属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此时他们可以区分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

 【知识点扩散】婴儿的微笑发展阶段:  

    自发性微笑阶段:反射性非社会性的微笑,出生就有。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对语音与面孔有特别反应。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区分熟悉人和陌生人,对前者报以更多的微笑。

14、安德沃斯的婴儿依恋类型不包括(  )。

A)安全型    (B)回避型

C)反抗型    (D)社会型

【答案】D

【解析】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

 1)安全型依恋: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能够在陌生的情境中积极地探索,对母亲的离开和陌生人进来都没有强烈的不安全反应。(我需要你,也信任你)

 2)回避型依恋: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联接。(我不需要你,也不信任你)

 3)反抗型依恋: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非常苦恼。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我需要你,但我不信任你)—又叫矛盾型依恋/焦虑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均属于消极依恋/不安全依恋。

【知识点扩散】本题考点是重点,无条件理解并牢记。

15、幼儿的主导活动是(    )

(A)学习    (B)游戏   (C)运动   (D)模仿

【答案】B

【解析】到了幼儿期以后,游戏就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扩散】本知识点常考,比较简单。对比记忆即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到了童年期主导活动就变成了学习。

 16、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    )

(A)童年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期         (D)婴儿早期

【答案】C

 【解析】幼儿期是掌握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3-5岁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快速期。

 【知识点扩散】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词汇量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阶段,是掌握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17、个体第一逆反期主要反抗的对象是其(     )

(A)父母    (B)同学  (C)朋友    (D)老师

【答案】A

【解析】在幼儿期,个体出现第一个逆反期,表现为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年龄主要是3-4岁,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

【知识点扩散】第一逆反期出现在幼儿期,第二逆反期出现在少年期,两个时期主要反抗对象都是父母。

18、正常情况下,童年期思维变化的转折年龄在(     )

(A)6-7岁     (B)7-8

(C)9-10岁    (D)11-12

【答案】C

【解析】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并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知识点扩散】本题常考,较简单。  

19、童年期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特点是(    )

(A)发展速度高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B)发展水平低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C)随思维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D)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发展速度最快

【答案】B

 【解析】小学儿童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类别推理能力的发展,其中类比能力比前两者发展水平都低。而类比能力是小学中年级到高年级发展速度较快。

 【知识点扩散】本题较偏,稍微难一些。

20、“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是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中的(   )

 (A)自我调整    (B)自主满足

 (C)延迟满足    (D)自我约束

【答案】C

【解析】“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是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中的延迟满足。童年期儿童延迟满足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自我控制行为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童年期。

【知识点扩散】常考,难度不大。

21、表现为退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的童在同伴交往中往往是(    ) 的儿童。

(A)受欢迎(B)不受欢迎

(C)受忽视 (D)被鄙视

【答案】C

【解析】按照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三种:

   受欢迎的儿童:成绩好、有主见,独立活动强,热情,乐于助人,善于合作。

   不受欢迎的儿童: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缺乏合作精神,常出恶作剧。

    受忽视的儿童:退缩、安静,有依赖性和顺从性,既不被他人喜欢 也不被他人讨厌。

【知识点扩散】这一考点,最近两年老出,注意理解每个类型儿童的特点。

22、一般来说,记忆广度达到巅峰是在个体的(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年期

【答案】B

 【解析】少年期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为11.04,同时对各种材料记

     忆(数字、声音、语音、物理刺激)的成绩都达到高值。

【知识点扩散】本题常考,较简单。

23、一般来说,老年期退行性变化出现最早的心理过程是(     )

 (A)感觉    (B)想象  (C)思维    (D)记忆

【答案】A

 【解析】进入老年期以后,认知发生变化,其中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

【知识点扩散】本题常考,较简单。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  )。

A)观察学习    (B)机体成熟

C)替代性强化  (D)社会环境

【答案】AC

 【解析】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方式有两种: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知识点扩散】本题考的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相对来说考点少。当然如有题说,跟班杜拉相关的概念,也要知道这题是在考什么。

2、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     )两种形式进行的。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答案】BC

【解析】皮亚杰用四个基本概念解释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图式:图式即认知结构,其建构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

   同化:将环境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加强丰富认知结构。—图式的量变

   顺应:改变原有图式/创造新图式结构以适应新环境。—图式的质变

   平衡: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

   图式从低级到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

【知识点扩散】本题考点是重点,必须牢记四个概念的含义。

 

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    )

(A)成熟    (B)内心体验    

(C)经验    (D)社会环境

 【答案】ACD

 【解析】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经验:物理经验(关于客体本身的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主体自身动作协调的经验)。

社会环境:即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儿童主动性是获得社会经验的前提)。

平衡化:第一是认知结构的平衡;第二是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的平衡。

 【知识点扩散】本题是皮亚杰观点里面不太常考的点。

4、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包括(    )

(A)以个体的发育和成熟为前提    (B)以一定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

(C)某些心理特征已经发育成熟    (D)心理特征开始形成尚未成熟

【答案】ABD

【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其中指出学习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

 1)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

 2)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

【知识点扩散】此题考点较细,考的不多,难度稍大。

5、婴儿的主要动作包括(    )

(A)手的抓握   (B)啃咬咀嚼

(C)视觉定向    (D)独立行走

【答案】AD

【解析】婴儿主要动作发展包括手的抓握能力和独立行走。

【知识点扩散】本题常考,较简单,记住即可。

6、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     )

(A)上下原则    (B)头尾原则

(C)近远原则    (D)大小原则

【答案】BCD

 【解析】婴儿动作发展遵循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知识点扩散】本题常考,较简单,理解记忆即可。

 

 ★7、成年人与婴儿说话时应注意(    )

 (A)句子简短    (B)语速减慢   

 (C)增加停顿    (D)拖长发音

【答案】ABC

【解析】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的语用技巧:句子简短,基本合乎句法;语速慢,增加停顿;话语多重复;不能拖长发音。

【知识点扩散】本题的用意在于让大家区分成人与婴儿的交流和婴儿与成人的交流,重点考的是成人的语用技巧。

8、托马斯和切斯认为婴儿的气质类型包括(     )

(A)容易抚养型    (B)反抗逆反型

(C)抚养困难型    (D)发展缓慢型

【答案】ACD

【解析】托马斯切斯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如下:

 

【知识点扩散】婴儿气质类型中托马斯切斯的划分比较常考。

9、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包括(    )

(A)主导他们的认知发展    

(B)主导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C)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    

(D)使他们心情愉悦

【答案】ABCD

9、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包括(    )

(A)主导他们的认知发展    

(B)主导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C)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    

(D)使他们心情愉悦

【答案】ABCD

【解析】教材两个地方出现了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如下: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第二, 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第三,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具有其他活动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第一,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第二,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第三,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第四,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知识点扩散】本题答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两处的知识点,不能只看一处。

10、按照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的游戏主要包括(  )

(A)模仿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假装游戏     (D)规则性游戏

【答案】BC

【解析】幼儿时期的游戏主要是象征性游戏,又称假装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构建虚假情境的创造性活动。

【知识点扩散】游戏依据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机能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其中机能游戏是婴儿时期的主要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时期的主要游戏,规则性游戏是儿童期的主要游戏。

   本题容易误选成ABCD,注意题干问的是幼儿期的游戏。

 11、幼儿象征性游戏的特征包括(     )

(A)具有创造性     (B)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

(C)想象的特点     (D)替代物与实物有某种相似性

【答案】ACD

 【解析】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以主题游戏为主、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游戏中富有创造性、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知识点扩散】本题考点较细,需要结合象征性游戏特点记忆。

12、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 )。

A)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B)从独白语向对话语发展

C)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D)从连贯语向情境语发展

【答案】AC

【解析】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幼儿中期)向连贯语发展(幼儿末期)。

【知识点扩散】本题考的较细,但从选项上来推测答案的话,不是很难。

13、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的特点一般包括(    )

(A)地位高     (B)年龄相仿

(C)能力强     (D)健壮漂亮

【答案】ACD

 【解析】认同是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是较高

    地位、权威性和较强能力、聪明健壮漂亮的人,eg:父母、教师、喜欢的

    叔叔阿姨或年龄较大的哥哥姐姐等。

【知识点扩散】本题是常考点,有的时候考认同对象的特点,有的时候考认

     同对象。

14、对幼儿的“自我中心”,正确的说法包括(    )

(A)儿童的道德水平较低

(B)认为所有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

(C)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D)一个人比较自私

【答案】BC

【解析】幼儿期的自我中心现象是认知方面的,是幼儿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事物,自己看到什么就认为站在其他角度的人也看到什么。

 

 

15、少年的自我中心性可以用下列概念来表征(    )

(A)独特自我    (B)独特观众    (C)假想自我    (D)假想观众

【答案】AD

【解析】少年的自我中心性现象是自我意识方面的,是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认为自己的关注就是他人的关注。少年儿童的自我中心性,可以用“独特自我”与“假想观众”两个概念来表征。

【知识点扩散】幼儿和少年自我中心现象对比:

16、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包括(     )

(A)参加奥数学习    (B)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

(C)学会思考        (D)学会学习的规则和方法

【答案】BCD

【解析】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包括学会思考、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学会学习规则、学习策略和记忆策略。

【知识点扩散】本题考的点较细,但难度不大。

17、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包括(  )。

A)复诵 (B)无意识记忆

C)组织 (D)机械加工

【答案】AC

 【解析】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复诵策略、组织策略(对识记的材料,按内

     在联系加以归类)、系统化策略(按体系关系整理组成知识系统帮助记

     忆)和巧妙加工策略(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无意识记忆和机

     械加工是幼儿的主要记忆策略。

【知识点扩散】儿童期主要任务变成学习,记忆策略也就变成了考试重点。

18、童年期儿童概括水平可以分为(   )

(A)直观形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本质抽象水平   (D)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答案】ABD

【解析】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直观形象水平:概括事物外表的直观形象,小学低年级为主。

  第二阶段:形象抽象水平:既有外部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本质特征,小

            学中年级为主.

  第三阶段: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小学高年级。

【知识点扩散】本题考的稍微较偏,稍有难度。

19、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儿童的特征包括(     )

(A)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后果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已形成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

【答案】ABC

【解析】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在道德判断时,其判断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特点:

1)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的,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2)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

【知识点扩散】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

    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他律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特点:

   1)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的,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    

   2)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气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特点:

   1)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

   2)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是后果。

20、少年期记忆的主要特点包括(    )

(A)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B)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C)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D)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但机械记忆的效果较差

【答案】ABC

【解析】少年期的记忆广度(即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生中的峰值(11.04),超出大学阶段的水平(9.4),也是多方面记忆效果(包括机械记忆)的最佳时期,同时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知识点扩散】本题为多选,有时会出单选考少年期的记忆容量是多少。

21、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包括(  )

(A)容易攻击     (B)容易依赖    

(C)不易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    (D)青春期躁动

【答案】CD

【解析】本题A容易攻击是指行为方面的表现,B容易依赖是指个性方面的表现,当然青春期是逆反期,不可能容易依赖,这样以来,只能选CD。青春期情绪不稳定,个体不容易控制自己情绪,容易形成青春期躁动。

【知识点扩散】本题并没在教材内容之内,真的也是醉了。

22、少年期的情绪变化特点包括容易(  )。

A)伤感(B)孤独

C)压抑(D)烦恼

【答案】BCD

【解析】少年期情绪变化的特点:烦恼增多(为个人形象、社会地位和个人尊严、与父母情感疏离而烦恼)、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知识点扩散】少年期的情绪变化明显,是一个常考点。

23、个体发展的两个逆反期的共同点包括(     )

(A)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    (B)都要求独立人格

(C)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    (D)都要求精神自主

【答案】AC

【解析】第一、第二两个逆反期的共同点都在于:第一,都聚焦于独立自主

   意识的增强、要求独立自主权;第二,都有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具

   有长大感或成人感。

【知识点扩散】第一、第二两个逆反期的异同

1)年龄时段

     第一逆反期:2-4岁,多在3岁左右;

     第二逆反期:10111516岁,突出在青春发育期。

  2)共同特点

       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要求独立自主权。

       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具有长大感或成人感。

3)不同点

第一逆反期: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重点是要求行为、动作自主

第二逆反期:要求人格独立、社会地位平等,精神和行为自主。

24、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包括(    )

(A)内省日趋明显

(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

(C)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越来越少

(D)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答案】AD

【解析】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1)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

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

2)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

内省日趋明显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3)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知识点扩散】本知识点常考,牢记。

25、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原因包括(    )

(A)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B)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C)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快(D)工作记忆容量变大

【答案】AB

【解析】对老年期记忆减退的解释有两种理论,一是加工速度理论,认为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原因是其加工速度减慢;二是工作记忆理论,认为老年人工作记忆容量减小,缺乏信息加工资源才导致记忆力下降。

【知识点扩散】本题常考,有的时候考理论名称,有的时候考具体解释。

思维专项考题(26-29题):

26、幼儿思维的特点包括(    )

(A)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B)从具体形象思维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C)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D)逻辑思维开始葫芽

【答案】AD

【解析】幼儿思维的两大特点:

1)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27、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  )。

A)思维主导类型发生质变

B)没有发生质变

C)逻辑思维发展迅速

D)逻辑思维可不依赖具体内容

【答案】AC

【解析】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

3)思维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28、青春期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     )

(A)能够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    (B)能够进行辨证思维

(C)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    (D)认识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答案】AC

【解析】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1)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

2)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得到发展

29、成人思维的特点包括(   )

(A)严格的逻辑思维    (B)辩证性提高

(C)具有相对性和变通性    (D)实用性思维

【答案】BCD

【解析】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中年期的成熟和智慧,使他们在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主角表现出一种具有相对性、变通性、实用性的思维形态   拉勃威维夫:实用性的思维形式是成年人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特点。

2)中年人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扩散】


 









版权所有:中国心宇心理网

联系我们:微信12504136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