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曼之亲传医案精选》系列课--大青龙法的临床应用

 杜子桐 2018-03-02


各位同道、医友,大家好,今天我主要和大家谈谈,关于《伤寒论》中大青龙汤的用法,我们讲大青龙汤,就不光讲方剂和条文了,而是提高到法的层次上来讲,也就是大青龙法,那么按照我们之前所说法与方对应的关系,这个大青龙法对应的还是大青龙方,不过我们用的是小剂量的大青龙方,这和《伤寒论》中大青龙剂量是不一样的,由于剂量小,发汗的力量没那么大,我们衍生了很多用法,这些用法我们称之为大青龙法,这点首先需要明白的。

首先我们看看《伤寒论》中有关大青龙汤的记录。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大青龙汤方

这条首先明确了病机,这是太阳中风证,不是伤寒或伤湿证,为什么中风证,出现伤寒的症状,如发热恶寒,脉浮紧。这里我们要对风邪致病在扩散一下思维,看本条首先明确病机中风,但是后面紧跟着两种症象,一个表实证,恶寒、无汗;一个是表虚证,恶风、有汗,也就说中风有两种证候,一种实证,一种虚证对吧?

那为什么会出现实证类似伤寒的证,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吹过风扇,风扇风小一点的时候,那个风就比较舒服,如果风比较大,这时人就会感觉比较冷的感觉,所以根据生后观察,当风很大的时候它往往就带有寒的性质在里面了,中风实证出现伤寒的证象也就不奇怪了。按道理说中风实证用麻黄汤就好了,中风有汗,恶风,虚证用的则是桂枝汤。这里为什么用大青龙汤,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病证就是郁热,外面表闭阻了,内有郁热,这才是大青龙汤的用法。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这条是太阳病伤湿表实证的证治,因为这伤寒论中,伤寒有两种,一种是伤寒本证,一种就是伤湿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一一给大家举例,大家读伤寒都会发现这个问题,伤湿证冠以伤寒之名,很多条文都有。

脉浮为表,缓为湿,身重为湿困阻经脉,乍有轻时这是湿浊阻滞气机导致热邪郁闭的缘故。乍有轻时就是身重,时轻时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湿阻气机化热所导致的,我们都知道,热为阳邪,阳气则能鼓动气血运行,化的这个热可以鼓动湿阻气机的那个部位,这时气机得以疏解,身重就会症状减轻,但又不足祛除湿邪,当湿气郁阻气机时身重的情况又加重,所以才会出现身,有轻有重的时候。由此我们从这一条就可以推断风寒湿三邪所致的痹症,时轻时重,实际这里面有热邪伏在经脉之中的缘故。热伏在经脉,就适合用大青龙汤发出去。

我们所说的大青龙法就是从《伤寒论》这两条文中,通过研究分析病机而衍生出来的。

下面我给大家一一解释大青龙法的用法,它是怎么衍生出来的。

第一个用法:外邪闭表,内有郁热证。

这个病证是从伤寒论第38条中恶寒、无汗、烦躁这一组症状病机中,衍生的,这一组症是因为外面邪气闭阻,内有郁热或者外闭阳气内郁而化热,内有郁热有可能是体质的原因,外闭阳郁化热,这是病邪的演化。这个外邪可能是寒、是风邪、也有可能是湿邪,关于湿邪外寒、外风、外湿也好,都会有卫气闭阻的症状,例如恶寒、发热、身重、无汗等症,这是我们观察表闭的指针,关于内有郁热,一方面本身的体质导致,一方面是卫气被郁,卫阳郁而发热这是其一,阳气内郁,热扰心神以致心烦,热伤津液以致口渴等这是其二,我们在临床上用的体会凡是符合这种病机的都可以应用大青龙法

第二个用法:风寒湿痹症

痹症大家都知道,是因为风寒湿三邪阻滞了经脉之气所致,不痛则痛,所以第38条,才有身疼痛这一症状,不管风邪也好、寒邪也好、湿邪也好,阻滞经脉之气,都有可以导致一身上下疼痛之证,这种病证也可以用大青龙法来解,这里大家可能有疑问,并没有郁热怎么还用大青龙,而不用麻黄汤,其实我在第39条就解释了,身重时轻、时重的病机,就是经脉郁热导致的,这里的痹症和那个病机是一样的,所有的邪气最总都会从热化,这时内经一贯的思想。

第三方面:伏热证

我们临床上经常遇到这类病机,外面热象都不明显,但内在的热象,比较明显,这种热象往往不显露,基本没有什么症状,但是有一定体征比如唇红,舌红,皮疹,脉久候洪等等,这是因为内有伏热存在,它就可以成为外表一些病症的根本原因,往往很多人不是很重视,例如一些顽固性的皮肤病,这些病看似皮肤的问题,其实多数为内在伏热所导致的,热能透,能发,所以皮肤的症状才会源源不断的发出来,好了,又发出来。第39条就有大青龙发之的治法,中医也有火郁则发之的说法,都是这类辛温配合苦寒或者甘寒类药的用药指针。

这类伏热可以在皮下、可以在经脉、也可以在阴分,大青龙法主要用于前两者的伏热,至于阴分伏热可以参考小柴胡汤或者青蒿鳖甲饮。

第四方面:中风证

这方面的病症,我们从大续命汤中就可以发现,它的病机实际也是风邪中于经络所致的缘故,我们这里提下,就不放在重点讲了,因为现在这类病,基本都是送去医院抢救了。

 

下面我再把大青龙的方剂简单说一说:

大青龙方:

麻黄、桂枝、生石膏、炙甘草、杏仁、生姜、大枣。

我们分四块来看:第一块麻黄、桂枝、生姜,这三位药都是辛温之药,辛则能散,温则祛寒,辛温可以祛风、胜湿,散寒,对于风湿寒邪气它们是大青龙法的主力军。第二块:石膏为辛、甘、寒之品,所以石膏配上辛温就可以宣散郁热,对于内有郁热、伏热不可少,临床上对脾胃有问题的,改用黄芩代替,黄芩苦寒,苦则能降胃气,厚肠胃。第三块:杏仁,这是风邪束表,肺气宣降不及,杏仁配麻黄,一降,一宣,助肺司宣降之能。第四块:甘草、大枣,这两位都是中焦脾胃药,可以补中焦脾胃之气,这样给整个方子有一个根本的后勤保障,这样的配伍行发散邪气之时,后面有正气作为根本动力,才能一鼓作气将邪气发散出去,但又不至于伤正。

如果这个方子进行裁剪的话:麻黄、桂枝、石膏、甘草,这么几位也就够了。如果在裁剪就麻桂也就够了。有时候我们会用风药配合黄芩来达到大青龙法的目地,这类配伍是从性味上走的,当邪气闭阻比较严重时,还得用麻桂配合石膏或者黄芩来用,因为麻桂的宣透力量比风药要大的多。这一点大家应该注意的。

我们从《伤寒论》的配方来看,张仲景其实是非常重视脾胃的,其中很多方子都有甘草、生姜、大枣,這些药都是兼顾脾胃的,应该说中医注重脾胃在张仲景时代已经很重视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也好、药物也好,都要靠其转化才能发挥作用,这是我们非常重视的。

 

下面我再结合书本上案例一起看看大青龙法的具体应用:讲医案我还是原来的思路,点到重点为止,用大青龙法的切入点,我讲的重点不在细节上,其中的细节,大家看书上的分析就好了:

第一个案子:

我们这本书没有这类外感的案子,这是我自己的案子,外感发热的案子

张某,女,28岁,发热,恶寒一日,热度39.5,循因外出游玩后,回家夜间即发冷,发热,不汗出,咽不痛,不干,咳嗽,无痰,口渴,心烦闷,纳正,二便正。舌尖红苔薄白腻,脉两手弦紧。

对于这个病症,我想如果伤寒论很熟悉的人基本上很快就能识得病机,大青龙证。恶寒发热无汗为外邪束表,卫气被郁,表束闭,肺气宣发不及,则上逆为咳,口渴,心烦,阳郁化热扰神,伤津,结合脉象符合外寒闭内郁热之证,方用大青龙汤:生麻黄9、桂枝15、杏仁9、石膏30、炙甘草6、生姜6大  片、大枣4枚,一副汗出而解。

小结:外感之病症,只要符合外邪束表实证,内有郁热的病证,不管是感冒、还是咳嗽、还是肺炎、还是哮喘,只要符合这个病机,都可以用大青龙法来解,有些人害怕用这类方子,其实是真的没有了解透这类病机导致的,我们在应用时都能得心应手。

第二案子:痹症的几个案子。

书本第100页,78案,此案主诉为游走性的疼痛,辩证为风痹,但是夹着寒和湿邪裹在一起,从舌红可以看出有内热的病症,所以在治疗方面首选大青龙法,这里面加上风药是加重祛风邪,因为毕竟是风痹,所以加上风药,至于寒湿,麻桂和风药也都解了。石膏、黄芩,则清透郁热,而来兼至麻桂风药之温热之性。二诊疼痛减轻,询问后病生于生气后,引肋下痛,病机在中焦,所以改用茯苓饮合风药。三诊继续按二诊思路治疗,四诊疼痛改善不明显,考虑还是要用大青龙来驱除风邪,这是因为大青龙力量大,所以7付药病邪而解。

第79案,全身关节疼痛的案子,结合病史这是个寒痹的痛症,大便干结、面赤、脉滑数,表示有内热,而且内热较重,所以它符合大青龙法的证,用药的思路基本上围绕着祛风、祛寒、祛湿、清热、通络止痛的思路走的。这时因为病证较重,光用风药效果就比较差一些。

第80案,是强直的患者,其疼痛的痹症则属于风湿痹,出汗多,口苦,小便黄,脉弦数,舌红,这些都是内有郁热的表现,像这种病症由于病症重,时间长,基本都有郁热的表现,久病非阴的道理。

小结:通过以上几个案子我们可以看出,在痹症时间长、病证重的时候,光用风药宣通的力量就不够,用正常剂量的大青龙汤效果就比较明显了。由此我们的经验:普通的风药治疗痹症,时间短、病证轻的比较好,而时间长、病症重的痹症,则用大青龙效果比较好

第三个案子:一例皮下伏热的案子

书本155页,115案,隐疹案,色红如片,为皮下伏热所致,方子用大青龙法的思路,宣透皮下的伏热,隐疹方可退。这里注意的这个案子,用药剂量较大,大家不要模仿使用,麻黄的药典用量是9克,用量特大,出了问题,你就说不清了。这么大剂量,按照《伤寒论》的剂量,不算大,但是在今天,还要提醒大家,当时医生开个剂量,肯定由其考量,必由其道理所在。这里我们不做揣摩,我们只需了解和这种病机用药即可。

小结:皮肤病往往都有伏热的病机,在临床诊疗中我们用大青龙法,还是比较的多的,由其属于表闭的患者,几乎都要用发汗解表,作为先锋。

第四个案子:关于类中风,也就是183页的135案,大家参考看看,这一块里面有大青龙法的思路。这类病我不做多讲,本人这方面病症治疗经验不丰富,没有经验支撑的理论我的原则不多讲为好,这里请大家多包涵,二者这类病基本都是医院抢救的比较多。大家了解一下,因为前面讲了一个中风证,参考一下。

 

到这里我给大分享的一个通降阳明法和叶氏茯苓饮,一个大青龙法的临床应用基本就讲完了,我们只能给大家抛砖引玉一下,真正的学习是不断的学习孙老师的一系列学术思想和医案,然后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体会总结,我认为才能算是学了点东西,抱着这样一个态度,我们才能够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