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诊的整体诊断

 道与阴阳 2018-03-02

整体面部观察:《黄帝内经·天年》:“得神者生,失神者亡,所谓神者,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简单的用一句话说呢,就是“有泽者生,无泽者死。”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与现代医学讲得内分泌系统有关,尤其是性激素,而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其代谢分泌情况就是由性激素决定的。

失神。病人面色晦暗,精神萎靡不振,两眼无神、呆滞,神情不定,精神恍惚,善忘、心慌,正所谓魂魄已失,精神飞扬,六神无主也。

神情反常:此种现象是危重症病情的一种反映,常见于久病、重病,或者癌症晚期的病人。如狂言、谵语、衣被不敛、不避亲疏等。

中国人正常是面色微黄、红润、有光泽,在有疾病时,依其病变部位,疾病的久暂,以及疾病种类不同而有许多差别。即《黄帝内经·五色》: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搏,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

《黄帝内经·五色》言:“雷公曰:官五色奈何?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黄帝内经·论疾诊尺》:“诊血脉者,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黑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见者,寒热。

面部潮红是一种急性热病的面色,如急性传染病,高热性疾病。这种热病面容除了潮红之外,还会有口唇周围的疮疹,或皮肤上的皮疹等。另一类面红则不是潮红,而限于面部某一局部,也能反映某些疾病,如“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特别是多午后发热时加重,往往是肺结核病;而面颊部潮红则是心脏病的特征。

面色变黄常常是脾胃气虚,消化吸收系统出现问题,营养物质不能被吸收、利用,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所致。面色黄并且虚浮,称为黄胖,为湿邪内停所致,营养不良,贫血症的表现,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肝脏的肝胆的问题,那就是黄疸。《黄帝内经·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黄而鲜明如橘皮色,属于阳黄,为湿热熏蒸所致;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于阴黄,为寒湿郁阻所致。

突然加重性面色变黄,表明肝、胆有病,胆汁代谢出现异常,甚至是血液病,如溶血性黄疸。最常见的是巩膜先出现黄染,随着病情加重而出现面部黄疸,如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胰头癌、胆管癌、胆道结石、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急性胆道感染、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毛细胆管周围炎、急性胆囊炎等。

面色变黑灰暗,而无光泽。可能是药物中毒、血瘀、食物中毒等,也是某些慢性病的前兆。如果是药物中毒,一般在停药后或经治疗后会很快恢复,后者大部是晚期重症肝、肾疾病的表现,尤其是“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可能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肝硬化、肝癌、肝胆疾病晚期、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等。

面色变白。是指失去了原有的白里透红和光泽,变成失去血色的白,即所谓的“白如枯骨者”,往往有大失血的现象,可以是内出血,也可能是外伤出血。如失血性休克、撞伤等;个别情况下,也有因剧烈的疼痛而造成的休克,也会出现面部色白,甚至有冷汗、神志不清等症状。

面色青紫是指缺氧和发绀的表现。身体的皮肤颜色主要与血液有关,氧气充足,血液循环好,面色就红润,有光泽,而氧气不足,就会出现面部青紫(含有二氧化碳多),如高原、高山、严寒地带生活的居民,一般都有面部青紫的现象。当然出自然环境外,面部青紫也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尤其是心脏和肺脏,肺脏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之处,而心脏主管血液运输,力量不足,则血液不能上行与面,面部就出现供氧、供血不足的现象,因此心力衰竭、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以出现面部青紫;如严重呈铁青色,表示肺部、心脏疾病严重,如肺结核,重度心力衰竭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