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要是惹我,我就送你一篇10万 。

 此用户不可见 2018-03-02


有一个星期六的晚上,编辑部的大家围坐在茶餐厅吃宵夜。


特区小胖说,我们来玩游戏吧,输了要玩真心话和大冒险。


我们齐齐翻了一个白眼,因为在我们团队,早已没有真心话和秘密。毕竟,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分享朋友或自己的经历,并从中寻找选题。


昨天《张杨导演,我爱你》刷屏之后,有人说,“千万不要和自媒体人做朋友”。


作为一群所谓的自媒体人,我对这句话并没有意见,甚至反思了一下,自己为了选题都做过什么可怕的事。


今日的歌 来自我要WhatYouNeed 04:49


“为了做选题

我采访了本来打死都不联系的前男友”

by  徐 47


其实,从第一篇文章开始,我就拿身边的朋友“下手”了。从吃激素的跨性别女孩到暗恋的  soulmate,都没有放过。


我甚至写过前男友。当然,很遗憾,没能让他像张杨导演一样出名。


前男友喜欢极限运动——爬楼,一个 20 出头的年轻人,却无时无刻处在生命威胁中,不知道哪天就会从摩天大楼上摔下去了。


为了采访他,我通过共同朋友加回了他的微信。


分外尴尬地进行了几次“工作谈话”,正儿八经地用采访地腔调问他:“你对爬楼怎么看?”


于是,在回忆起第一次见面,他带我爬到大厦顶层拍照的场景时,我们都有些沉默了。


我尽量不带私人情感地,把他的故事写出来了《白天越安分的人,夜晚越疯狂 | 这是一项可能会没命的运动》


只是没想到,这篇 10w+召来了挺多骂声。


很多圈内人说,我不该透露他们的“秘密机位”,甚至有人直接找到我的微信,上来就一番语音脏话。



后来事情平息,我却因此,在时隔三年后仍然对那位前任印象深刻。


每次和朋友聊起,我都兴冲冲拿出手机里收藏的那篇推送,指着他拍的危险又酷炫的照片,带着些炫耀地说:


”你看,他是不是超酷?我还因为他被骂得很惨呢。”



“我只有把你写进稿子,

  这一关才能过得去。”

by 陈唧唧


我觉得自己有点变态,对于一段讲不清楚的感情,头脑稍微清醒的时候,写进稿子里,但凡成文了,顺产了,推送了,就说明我这坎儿十有八九过去了。


我最开始的文章都围绕之前暗恋的那个男孩展开,他一般挺乖,学术派,关注了我们号,但不常看。


第一次写他的时候,讲的是他的一些小行为比如骑车扔下我一个人伤害到了我,我写“感情破碎无法完全重建”。


这篇文章发出去后,我特别害怕,自己都不敢转,因为我感觉这样显得自己特记仇,而且我的内心毫无遮掩,有点儿背地里报复的意思,不好。


可是,发出的第二天我就在学校里碰见他,你猜他第一句说的啥。


他说:“十万加女孩你好。”


非常尴尬,极其尴尬,我呵呵呵地笑过去,俩人谁也没多说。只知道他看过了,且挺关注我 KPI 的 :)


就是这篇文章了《我们不能一觉醒来,就当什么都没说过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还是偶尔联系。


直到有一次很晚,我俩一起从外坐地铁回家,靠得挺近,他拉着手环紧站在我右边,说起自己最近和室友闹了一些不愉快。


我问为什么。他耸耸肩“不知道,可能无意中有些话说出口伤到他了,瑕不掩瑜,但瑕无可掩。”


我脑中立即爆炸,这句话是我那篇文章里,某一隐蔽处的原句。极其尴尬,我俩继续沉默,然后他又开口了:


“呃,有个事情我还是解释下,文章里写的那天,扔下你是我不对,我情绪不太好。”


我连忙摆手说“我随便写的,你别当真哈哈哈哈哈哈。”恨不得哈哈哈八百下赶紧到站让我下车。


可能忘不了那一次的尴尬,现在引用和朋友的故事,都会提前问问对方愿不愿意让我公开了,充分保证了客观和温和语态。


最后讲一点遗憾,后来,我也还写过一篇与喜欢的男孩相关的文章,阅读达到了我发稿来的巅峰,当时出于害羞我匿名了,现在想起来,挺后悔的。


细腻感情和羞涩劲,写过了就过去了,但还是挺感激,被我写进文章的她他她,都是我的感情触点,稿子贵人。



*我是这篇文章的编辑,对了,这就是那篇匿名的文章《我找不到可以喜欢的人了》(点击就可以看到了)



“你就算不说,我也能写”

by KC



不止是编辑部的故事,只要是公司的同事在办公室里讲过的八卦或故事,总会在某天晚上打开推文时发现,自己的小八卦已经成了大推文,转发就像一粒沙,一晚聚成撒哈拉。


于是大家有了不成文的规定:绝不在编辑部面前聊秘密。



有一次为了累积素材,我坐在同事身边,以安慰和劝导的口吻打算让同事说出他的分手故事。


他看了我一眼,只说了一句:“我什么都不会说的,我不想上推文。”


万万没想到,大家的戒备心已经如此强了。但作为一个敬业的文字工作者,我自然不会放过每一个细节。


于是后来那篇文章的开头,就变成了:


“当问道他的恋爱状况时,他说自己已经不敢讨论了,生怕在推文被女朋友看到。没想到另一半的压力,让他连开口表达自己都变得小心翼翼。”



“我就是那个被写进 10w+里面的人。”

by 小骗子


选题会上,大家总是会讲自己最悲惨最羞于承认的故事,因此会听到很多劲爆的八卦。


有一次,我错过了公司的一场选题会。


和我熟络的一个男作者也参加了,但是表上却没有登记选题,我好奇去问的时候,大家也遮遮掩掩的,极其统一地避开了话题。



两周之后,我看到公众号推了一篇匿名文章。


文章的内容是从一个暗恋者的第一视角去写的,仔细一对照,那些事情都是我和这个男作者相处之间的一些小事。


这些琐事本来我已经不记得了,却被他记得清清楚楚还写了下来。看到他的文章后,我仔细回想,才明白,原来当时发生的种种细节,是他在表达喜欢我啊。


我忍不住打开对话框,问了他一句,“是你写的吗?”


他连连发来几个捂脸表情包,否认说,“不是。” 那就是了。


后来我就开始避免和这个同事的过多接触了,免得被这份感情生活被第二次写进 10w+ 里。


本来感情相处是轻松的,但坦白写出来被大家看到,总觉得一下子重了很多。


不过尽管如此,大家依然不会收敛,继续在选题会上大谈感情和私事。



最后


这似乎是自媒体人的普遍生活常态:


“我要写你了。”


对于我们的朋友来说,这是一句可怕的话;朋友也会在讲完真心话后说:“不要把我写出名哦”。


当然啦,我也遇到过聊天结束,对方热切地握着我的手,说感谢你,请一定用我的真名,我能不能火,就看你这一把的了!


然而,虽然我们大开玩笑,说 “爱你,就要给你 10w+”。


在 10w+ 和各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背后,自媒体不一定能背上所有的锅。


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时代,不止自媒体,网络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普遍存在着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的「过度分享行为」。


我们所表达的故事细节与情感心理,大多是一些现实生活中,极少会开口谈起的部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都是“透明人”。


有一个叫《黑镜人生》的专栏讲,我们生活在一个监视社会中,社交媒体的一部分盈利点,便是把服务送给我们,鼓励我们留下自己的痕迹,再卖给广告商。


在赤裸相见的世界里,互联网的隐私焦虑是极大的。并且,无人可以幸免。自媒体只是传输渠道之一。


因为爱所以 10w+ 的张杨导演不是第一个在网络世界出名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这样的背景里,将不再有人的生活是严丝合缝、密不透风的。


相反,用《黑镜人生》里讲的小故事的话说:


“互联网中有你的整个人生,也许你会因此受到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