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从这部电影看到裸体,有人看到对电影的爱

 范雍祈求上天 2018-03-03


文 | 大旗虎皮




性、政治、「五月风暴」,电影、历史和青年革命,酒、身体和理想,《梦想者》根据吉尔伯特·阿代尔的小说《圣洁的天真》(The Holly Innocents)改编,裹挟着争议重重的话题,贝尔托卢奇再一次踩到了电影最敏感的中心。




30年前,《巴黎最后的探戈》在意大利放映时评价极差,但在法国却获得了极好口碑。30年过去了,《梦想者》的情况恰好相反,在意大利赢得了掌声,但在法国却只放映了三周,评论界显得极其萎靡。


这不仅因为《梦想者》巴洛克般繁复的题目,还因为人们始终无法澄清一个模糊概念,题目所说的「梦想者」到底指谁?是电影中的三个青年还是贝尔托卢奇自己?是来自沉睡的梦者还是来自清醒的理想主义梦者?




贝尔托卢奇说,「今天的一切无不来自60年代」,我们生活的世界被60年代所创的文化所改变,女权主义、反战运动、性解放、伍德斯托克摇滚音乐节、前卫艺术和世界范围的青年造反运动,这一切彻底改变西方现代社会的习俗,而「五月风暴」则是标志性的,它意味着一个时代。


对于法国人来说,就像内陆观众看尔冬升电影中的「文化大革命」,他们从内心里无法认同用一部电影来简单地解释这个时代,尽管《梦想者》也许是迄今为止对60年代作出最精彩的注脚,但他们的评价仍然是:「这是一部贝尔托卢奇为自己拍摄的乌托邦!」




《梦想者》牵扯的话题之多,像是由各种文化符号编织成的网,但在符号体系驳杂的意义背后,隐含着贝尔托卢奇独特的电影逻辑。


性与历史是个体存在最虚幻的两极,一个隐藏在身体深处被意识遮蔽,一个隐藏在时间深处被政治遮蔽,贝尔托卢奇总是把这两个庞大概念作为电影的双重底色,这甚至可以称之为贝尔托卢奇的「电影动力学」。


《梦想者》也不例外,只不过在性与历史之间,贝尔托卢奇投注了一个电影人对电影的痴迷,作为这部怀旧大戏别具特色的调味料。




首先,《梦想者》以性作为动力机制勾连起整个故事。如果说《巴黎最后的探戈》中的性是沉重的、悲剧性的、成年人式的,那么在《梦想者》中的性则力图在轻盈的快感和单纯的身体之间构造一个性的理想主义。


1968是个追求性爱自由的年代,没有任何顾忌的年代,三个青年都对性充满了幻想,他们对身体之沉重和欲望之痛苦没有丝毫概念,充满着狂野的激情和纯真思想。




伊莎贝拉和泰奥是姐弟关系,但是他们彼此不掩饰对对方的爱,他们只不过不能像情人那样做爱,认识马休之后,泰奥嫉妒马休在电影方面的才华,但是他还是接受了马休在他与伊莎贝拉之间的存在。三个人在一所空荡荡的房子里,亲密接吻,赤身裸体,毫无顾忌,仿佛在怒吼的革命之外开辟了一处青春伊甸。


贝尔托卢奇把少男少女隐藏在身体深处对性的种种好奇、幻想、私密和几乎爆裂的情欲彻底在电影中变成了现实,摘除了成年人世界内心中芜杂、龌龊的功利主义的占有、快感与泄欲,抛弃了电影中常用的情欲与道德对峙的二重唱,剥掉了现代社会性生活令人作呕的玫瑰色浪漫外套,用美丽的青春将人间情欲装点成一个完美、天真无邪和轻松的世界。




贝尔托卢奇在这段性的圆舞曲里插入一个重要的道具——镜子,电影中多处出现主人公赤身裸体对着镜子的画面,在客厅和浴室里,他们的身体和放肆的激情成为彼此的一面镜子,性仿佛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他们在有如身体狂欢一般的生活中不断发现那个真实存在但被现实遮蔽的另一个自己,仿佛《遮蔽的天空》中那个具有征服力的沙漠。




在另一个维度上,《梦想者》大胆地渗入到历史中。贝尔托卢奇并没有赋予影片以批判的态度,而是在历史的宏大背景里择取了个人情感的侧面来表达一种与历史的对视。


影片是从1968年2月发生在法国电影资料馆的那场游行开始的,就在那时,三个主人公相遇了,电影成为这场政治运动和青年运动的衬底,片中的主人公大量引用经典电影的对白和台词,并把电影文本的引用变成游戏,从茂瑙的《吸血鬼》到卓别林的「夏洛特」,从考克多的《美女与野兽》到特吕弗的《朱尔斯与吉姆》,贝尔托卢奇力图用那个时代的电影回忆来勾连真实的历史情感。




这部电影的好看之处恰恰在于它没有正面地揭示历史,而是从主人公的生活来映射存在于历史中的青年的精神状态,那种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无拘无束的激情,那种沉浸在历史变革中的个人话语和经验情感,这些才是电影所能追求的。


美国的现在主义历史学派认为「所有的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事实的形式和内容既然只能在「语文表述」中取得可以兑现的存在,便必然会随着表达它们的语言而发生变化,既然历史并不是外在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而仅仅是已消逝事件的一种想象的重建,那么,表述历史的形式和内容就不能分离。




作为一种电影表述,在贝尔托卢奇的观念世界里,「五月风暴」本身就是它的形式,而传达这种观念的电影故事就是历史的真实内容。


贝尔托卢奇在拍摄时反复嘱咐三个演员忘掉「五月风暴」的历史背景,用一种本然的感情理解故事,这样才能在历史中找到最生动的、属于个体经验的情绪,性、青春和对电影的迷恋,使那个时代的激情、欢愉、快感和疯狂、盲目、冲动变成一种温暖而可感的真实存在。




三个演员在影片中有大量的裸戏,许多人对影片中三个年轻演员的表演并不满意,包括扮演泰奥的路易·卡莱尔,他是法国著名导演菲利普·卡莱尔的儿子。


但实事求是地说,三个人的表演非常坦白,丝毫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坦诚地面对故事和角色,他们充满活力的稚嫩的身体在镜头前丝毫不让人觉得窒闷,也没有因为太多的突破禁忌的性爱戏分而让人感到多么肮脏,一切都是像青春那么坦白,透明,令人感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