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电影院的兴起

 范雍祈求上天 2018-03-03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文 |  magasa


汽车影院在美国出现得很早,可追溯到三十年代,但那是大萧条时期,汽油供应紧缺,老百姓荷包羞涩,所以不足以支持这种影院形式普及开来。



1933年汽车电影院诞生


要到二战结束,汽车文化才在美国得到爆发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郊区别墅居住,但电影院多修在市区中心,汽车影院在郊区发展起来作为补充。


据统计,早在1950年,全美国的汽车影院数量就突破了2200家,成为院线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和普通电影院按人头收费不同,汽车影院施行一车一票,这可就太便宜了,意味着全家人娱乐一晚只需花1、2个美元。


到年代中后期,汽车影院的数量已达6000家,产业观察人士惊呼电影放映业迎来革命。客观说来,汽车影院不可能完全取代普通电影院,因为它的观影效果和体验还是颇不同的。



但对危局中的电影业来说,新的商业模式就意味着新的变局,新的盈利模式,以及各种新的可能性。


受到汽车影院威胁最大的是低端的传统电影院线,后者和独立小公司一直存在着矛盾,因为独立小公司除了将老片库的电视播映权卖给电视网,还和电视网合作,为它们拍摄电视电影。换言之,对小的电影制作公司来说,电视成了更主要的出口,电影院被边缘化了。



此外,那时候的人们认为,电影明星要保持神秘感,少亮相,如果过多地在电视上露面,必然会降低其票房价值,到头来电影就没人看了。


因此,那些低端院线对制作公司勾搭电视的做法十分反感,他们扬言,如果有公司想脚踏两条船,那就坚决封杀。




这种情况就相当于,独立制片公司和低端的院线,原本是多年患难与共的老夫老妻,现在遇到第三者电视插足,独立制片公司发现为电视拍片更能带来收益,于是一脚踢开合作多年的低端影院,这就是五十年代几千家电影院倒闭的主要原因。


到头来,汽车影院取代了相当大一部分传统低端院线的市场空间。五十年代末,汽车院线贡献的票房占到市场总额的四分之一。


而独立电影公司也发现,光顾汽车影院的以年轻人为主,于是这里很快成为猎奇电影的乐园。



针对这个市场,一种新的「双片连放」出现了,与早先A、B级片搭配的「双片连放」不同,汽车电影院的「双片」是两部题材、类型都差不多的廉价影片,针对的是青少年贪便宜的心理,最早这么干的就是之前介绍过的AIP的罗杰·科曼。


科曼的成功使得新「双片连放」成为汽车影院的固定做法,之后更出现了很多新花样,比如第二部片是第一部的续集,或两部片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或一部片针对男性,一部片针对女性,这样谈恋爱的青年男女都照顾到了,或三片连放、四片连放甚至通宵连放,不一而足也。



因此,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结束后,B级片的生命通过汽车影院,以猎奇电影的形式,由独立电影制作公司延续下来,在五六十年代成为新一代年轻观众的选择。




广而告之:虹膜开设有多个读者微信群,每天都在热烈地讨论电影,希望加入的请先加微信个人服务号:hongmomg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