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电影看过人数是0,那就来说说它

 范雍祈求上天 2018-03-03


《吻我,卡萨诺瓦》(Kiss Me Casanova)是1949年的一部重要的奥地利电影。十年前刚有豆瓣时,我查有多少人看过它,数字显示是0,十年后今天再查,居然还是0。这十年大家都干什么去了呢……


其实发生在《吻我,卡萨诺瓦》这部影片上的故事,比电影内容更有趣。它可以说是奥地利电影在二战结束后那几年历史的一个小小缩影。




那时,奥地利的几家大电影制片厂已经被占领该国的四国军队(美苏英法)控制起来,于是民间小型制片厂纷纷遍地开花,这些小厂的存活寿命普遍不长,少有撑过三五年的。其中有一家,叫做「观景影业」(Belvedere Film),成立于1946年,便是这一波小制片厂浪潮中的领军人物。


在观景影业昙花一现的几年里,他们共制作了七部电影,为战后奥地利电影界新生力量的壮大起了不容低估的传帮带作用。公司的创始人主要有三位,一是奥古斯特·迪戈拉斯(August Diglas),二是奥地利电影先驱、默片大导演埃莫里奇·哈努斯(Emmerich Hanus),第三位则是今年十月刚刚过世的奥地利女性电影家埃尔菲·冯·达萨诺夫斯基(Elfi von Dassanowsky)。



Elfi von Dassanowsky


达萨诺夫斯基在艺术和文化上的其他成就暂且不表,她对奥国电影历史的抢救与整理确实功莫大焉。就说这里观景影业拍摄的几部影片,多年来都被认为已经在苏联撤军时因故遗失了,从此再也无人能得见。但1998年,达萨诺夫斯基发现了《吻我,卡萨诺瓦》及其他一些影片的拷贝,从此,经典再见天日。


战后的欧洲电影一度十分流行表现战争带来的创伤,观众未免有些厌倦,所以歌舞喜剧也颇受欢迎。《吻我,卡萨诺瓦》和我们通常熟悉的美式歌舞片颇为不同,它填塞了大量妙语如珠台词的风格,与30年代美国流行的神经喜剧不无相同之处。


为何会这般,一种解释是更早时候迁居美国的奥地利电影人把维也纳喜剧风格带到了好莱坞。此外,也有论者将60年代好莱坞热衷拍摄拥有盛大明星阵容的喜剧归因于此。




《吻我,卡萨诺瓦》的导演署名为阿瑟·德格拉(Arthur De Glahs),这实际上是迪戈拉斯与哈努斯两人联手执导所用的化名。因为二人的电影生涯都是从默片时代开始的,他们在此片里也保持着浓烈的默片特征,即尽量用画面讲故事,对白虽多却短。影片一反纳粹时代电影对男性阳刚的崇拜,以全新的立场来表现女性,因此在上映之时,得到观众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