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命运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是运气多一些,还是努力多一些?是一个很难回答,又有点玄学味道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言行举止来宣告着自己认为对的答案。 有志青年们大多都不认命,相信努力能改变命运,从一些网络励志文中就可以看出这种决心, 比如,象“越努力、越幸运”、“所谓的幸运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你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的地步”等文章就经常刷屏。 要想改变命运,“努力”的确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当今社会,只要你足够努力,生存肯定不成问题, 但要想有点大成就,勤奋和努力之类的表现,充其量也就是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不然的话,如果在某一个领域里,大家的努力程度都一样,那该谁胜出呢? 只能是“运气”好的人。 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罗伯特·弗兰克认为,“运气”更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他在《成功与运气》一书中讲到, 如果你认为那些取得成功的人靠的是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并在关键时刻能通过理性做出最佳决策,那就错了,相对于自身的行为,成功更依赖于运气,越是在现代社会,就越是如此。 01 弗兰克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结合很多实际发生的案例,对这一结论进行了论述。 其中一个观点认为,运气会在一个人的身上所产生放大效应: 对于天赋、努力程度都差不多的两个人,如果运气相差5%,那么在多年之后,他们之间的成就差距可能会因此放大100倍,达到500%。 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其发展变化也是非线性的,刚开始的时候哪怕只有一点点优势,最终的结果也会相差很多倍。 弗兰克拿《教父》的主演阿尔·帕西诺举了一个例子, 帕西诺已经主演了多部优秀作品,在很多观众心目中,他是一个伟大的演员。 而帕西诺的成名过程,就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在出演《教父》之前,帕西诺只不过是3流演员一枚, 制片方本来已经确定好了几个男主角的候选人,可恰巧他们当时全都不在档期,就把找演员的事交给了导演, 而导演想找一个长得像男主角的新人,帕西诺刚好特别合适。 本来原著中他所出演的角色也没那么重要,又偏偏赶上导演要加戏,让他几乎成为了整个影片的主演。 这样的机会,想必没有几个新人敢指望,要不是《教父》,很难说现在我们还能否知道有帕西诺这个人。 02 当然有人会认为,说不定是因为帕西诺像周星驰一样,在课下非常用功,于人后忍辱负重,最终感动了上帝,才得到了眷顾。 如果这样的话,他的幸运就是努力的另一种诠释。 好吧,就算这么说是对的,那我们再来看一个作者提到的例子,一个更加幸运的人——比尔·盖茨。 盖茨的家庭出身、努力程度、天赋都是毋庸置疑的,可如果不是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就赶不上美国个人计算机崛起的第一波浪潮,也就成不了世界首富。 弗兰克还用计算机做过一个随机模拟实验,设定一种比赛,让天赋和努力占决定胜负因素的95%,而运气只占5%, 实验结果是,只要比赛次数足够多,那就一定是运气好的获胜。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这话说的没错,但在这个世界上,“有准备的头脑”实在太多了,很多时候只能拼运气。 既然运气这么重要,那除了出身和努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让运气更好一点? 有的。 03 首先,你得相信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 我想你一定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鸡汤味,其实还真不是。 挪威有一家科研机构对人的幸运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最终发现: 认为自己幸运或不幸,是一种世界观,它真的能对人大脑的运作方式产生影响。 英国心理学教授查德·惠思曼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找来一些受试者,给每人发了一份相同的报纸, 让他们统计报纸上一共有多少张图片,得出正确答案会有奖品。 其实在报纸的某一页上,已经用一个很大的标题公布了答案, 上面写着:“不用数了,这份报纸一共有xx张图片,快去找实验人员领奖去吧。” 实验的结果是,能够发现这个答案的人,都是自认为运气好的人。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后得出结论:感到幸运的人更能发现新机会,也具有更高的做事效率和计划性。 那些认为自己不幸的人则相反,从而遭遇更多的不幸,陷入到无休止恶性循环当中。 2009年,洛杉矶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玛雅·杨对185个大学生做了一项调查, 在对每个学生的运气观和行为方式进行对比后发现: 那些认为自己天生就运气好的人,更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且能在长期而又困难的任务中坚持下来。 04 也许你会说,假如一个人真的遭遇了不幸,还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这不是典型的阿Q精神吗? 其实很多人对“幸运”这件事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判定一个人是否“幸运”,取决于他经历了什么。 可幸运和事实是两回事,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幸运一种态度,事实无法改变,但态度可以。 就像1995年的时候,一位35岁的以色列妇女在一年内遭遇了两次汽车炸弹的袭击, 两次都因为受伤而进了医院,但最终还是活了下来,你说她是幸运还是不幸呢,不同的人也许就有不同的答案。 这个道理有点类似于心理学中种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潜意识里,你认为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最终很有可能就会真的成为那样的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和成功学中鼓吹的“吸引力法则”还不一样, “吸引力法则”告诉人们,如果你要想得到某件东西,只要经常幻想你已经得到了的状态,并向上帝表示感谢, 或者把目标贴在墙上,每天对着镜子大喊“你是最棒的...”,你的意念最后就真的会把那件东西给吸引过来, 这套理论已经被加州大学的研究者们证明是错的。 05 一个真正认为自己运气好对人,不仅在碌碌无为的日子里具有这种乐观的心态,在他取得成功后,也会依然如此。 认为自己的成功更多来源于运气,而不是全靠自己的努力。 多数人普遍都有一种心理,在拼尽全力并取得成功后,记忆里全是自己付出努力的痕迹,从而忽略了运气和一些偶然因素所起的作用。 在弗兰克的另一个实验当中,找了两种类型成功人士作受试者, 一种人是将成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运气,而另一种人则认为是自己的努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结果表明,当人们选择朋友或者合作伙伴时,“运气组”的人更受欢迎。 在当今时代,只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必须和其他人合作才行。 而一个人如果更倾向于把功劳归结于运气而不是自己的时候,就会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 说白了,在成功的时候,保持谦卑而感恩的心,会让你更加幸运。 这和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讲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是一个道理。 弗兰克在书中给成功者的建议是,不要独自享用所有的好处,留下一些用于回报社会,是明智的选择。 用他的话说,你是愿意买一辆宾利在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还是愿意买一辆便宜点的宝马在一条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呢? 当然,无论是乐观的态度、感恩的心、还是自身的努力,最多只能增加我们被运气选中的机会而已,并不存在某种条件或门槛,只要你达到,就一定能怎样。 否则,运气就不能称之为运气,而这个世界也太没意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