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念的起源:从系统相变新解基因信息到人类认知,看下一种智慧

 山峰云绕 2018-03-03


https://www.toutiao.com/a6528445023598412291/


引言:人类认知的出现,可以理解为群体性基因信息的系统性相变的结果,认知远比基因信息具有更强的熵减能力,而且比基因信息具有更高的进化速度。我进一步做一个推测,人类认知也很有可能出现新的群体性相变,出现新的具有熵减能力的信息,这种新的信息,比今天的人类认知又有飞跃性突变。我猜想在人类认知的下一个具有更大熵减能力的智慧信息,应该是“不可结构化意识”的共识,甚至我现在都可以给这种共识模式起个名字,比如“通感”(通就是共同,感就是意识),与今天我们知道的人类认知完全不同,就像人类认知与基因信息完全不同一样。


麦克斯韦妖是思想实验中的存在,而生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熵减,那么生命中的麦克斯韦妖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生命中起到这个麦克斯韦妖作用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朱清时曾经说过这个生命中的麦克斯韦妖就是真气,这个说法感觉有点“玄幻”。即使是猜想,也必须合乎逻辑。从麦克斯韦到布里渊,现在都已经知道,真正的麦克斯韦妖如果要做熵减工作,必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能量。现在就是要找到或者在逻辑上“假设”生命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和能量的。这是认知方法论指导下的必须的两个步骤。

观念的起源:从系统相变新解基因信息到人类认知,看下一种智慧

地球生命进化,就是朝向熵减能力增强的方向。

人类认知的出现,可以理解为群体性基因信息的系统性相变的结果,认知远比基因信息具有更强的熵减能力,而且比基因信息具有更高的进化速度。我进一步做一个推测,人类认知也很有可能出现新的群体性相变,出现新的具有熵减能力的信息,这种新的信息,比今天的人类认知又有飞跃性突变。

那么NEXT智慧信息具体会是什么?

来先看一下我们已知的基因信息和人类认知的共同性。无论是基因信息还是人类认知,我在很早以前将“意识”做了一个假设,即广义的“意识”,将基因信息和人类认知统一放到一个框架下。

最原始的RNA可能是率先具有麦克斯韦妖能力的物质,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RNA成为地球上形成所有生命的首个自复制分子的可靠证据。德国慕尼黑大学一支化学家研究小组最新研究表明,膘嘌呤和鸟嘌呤很容易合成,证实RNA分子可以作为地球生命的起源物质。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多年以来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与RNA分子的形成密不可分,因为RNA分子可以存储信息,并且作为一种催化剂。

我假设,RNA中就存在“游离态量子比特”,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的作用就相当于麦克斯韦妖,它们可以通过感应与之发生相互影响的其他微观量子(如外部的光量子或者其他类型的微观量子),从而获得外部的信息,再加上能量,从而实现熵减。这种亚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对微观量子之间的双向感应,实际上是由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作为“中间人”来实现的。

这样从本质上看,亚宏观尺度下物质具有的“意识”,本质上还是其内部的微观量子与外部微观量子的相互感应的结果。但是又有了意识种类的升级,这样,我从物质尺度上对“意识”的概念进行了外延,分成三大类:1、微观尺度上的感应,即量子之间的感应;2、亚宏观尺度物质对量子的感应,这就是生命的意识;3、整个宇观尺度对微观量子的感应,即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意识主体”。

观念的起源:从系统相变新解基因信息到人类认知,看下一种智慧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意识,是上面所说的游离态量子比特再次进化出来的功能。游离态量子比特起到了生命中麦克斯韦妖的作用,它通过感应其他量子比特从而实现获取信息的功能。游离态量子比特如同计算机中的随机存储器,它和其他量子比特纠缠的时间持续非常短,这时地球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生命中出现了与其他量子比特(如外部光量子,当然也包括内部其他量子)纠缠时间较长的“游离态量子比特”,持续时间到达一个临界点以后,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实际上已经实现了突变,它们已经可以作为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了,也就是记忆的产生。

在已经有了随机存储和只读存储的功能以后,这样人脑相当于进化出来了类似计算机那样的功能分化,游离态量子比特成为了随机存储区,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成为了只读存储器。这个由“游离态量子比特”构建的纠缠网络,通过其中一个或者部分游离态量子比特感应内部其他已存储信息的量子,形成纠缠,即将其他量子并入到新的纠缠网络中,这个纠缠网络的每一次塌缩,形成一次意识,多次如此,形成意识流。(这里参照彭罗斯和哈梅罗夫的客观还原意识理论,在人的大脑神经元里有一种细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组成的,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单元等等,微管控制细胞生长和神经细胞传输,每个微管里都含有很多电子,这些电子之间距离很近,所以都可以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在坍缩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观测的时候,起心动念开始观测的时候,在大脑神经里,就相当于海量的纠缠态的电子坍缩一次,一旦坍缩,就产生了念头。)

特别注意,意识流的产生,起中间人作用的“游离态量子比特”一方面感应已经存储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感应外部刺激信息,这种双重叠加,会出现误判,即将已存储信息判为感应信息,这就是我理解的观念的诞生。脑功能分区的理论也可以为这个假设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

人类个体意识是在最原始的单个的起中间人作用的“游离态量子比特”上发展出来的,意识本身就是进化的产物。而人类又是群体性动物,个体意识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群体性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自然会出现系统性相变,人类认知就诞生出来了。

观念的起源:从系统相变新解基因信息到人类认知,看下一种智慧

我猜想在人类认知的下一个具有更大熵减能力的智慧信息,应该还是“意识”的共识,而人类意识共识,现在还有一种未解模式,那就是不可结构化意识的共识。人类的群体性认知共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会出现系统性相变。新的模式与现在的人类认知模式完全不同,就像人类认知与生命的基因信息那样的完全不同,完全升级突变。

我们知道的今天的人类认知其实是人类可结构化意识的群体性共识,如语言程序、逻辑数学、宗教哲学、科学等等,现在人工智能正在可结构化意识的机器化方面,在细分领域,快速赶上和超越人类。人类的不可结构化意识,如何形成共识,具体会怎样,这个我现在还无法想像。或许还需要人体“硬件”的升级,如做基因上的人体改造,或者就像马斯克说的那样做机脑结合。不过我感觉机脑结合可能只是一种过渡,真正的硬件升级还是基因上的改造。

后记:观念的起源,就是起中间人作用的“游离态量子比特”一方面感应已经存储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感应外部刺激信息,这种双重叠加,会出现误判,即将已存储信息判为感应信息,这就是我理解的观念的诞生。脑功能分区的理论也可以为这个假设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


探索猫所有文章基于如下逻辑:意识本质 —>个人意识 —>群体意识(意识形态:巫术、宗教、哲学、科学、未来某种形态)。关于意识的本质,探索猫认为意识就是“感应”的结果(如量子退相干获得信息),是各种尺度下物质对微观量子的感应,而且这种感应是双向的,只有双向的才叫意识。宇宙万物都有这种能力,可以从物质尺度上分成三大类:1、微观尺度上的感应,即量子之间的感应;2、亚宏观尺度物质对量子的感应,这就是生命的意识;3、整个宇观尺度对微观量子的感应,即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意识主体”。而其中生命的意识,即亚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对微观量子之间的双向感应,实际上是由一种“中间量子(我起个名字叫游离态量子比特)”作为“中间人”来实现的,它通过感应其他量子(包括生命体内外部和内部的量子),在退相干(塌缩后)获取信息,实现麦克斯韦妖的信息获取,加上能量获取,实现熵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