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楠 | 元宵节才是真正的“中国古代版情人节”

 龙叔文馆 2018-03-03


元宵佳节,传统节庆里仅次于春节的大日子。要说这个节日的风俗,你当光吃几个汤圆就完了?须知,这是(旧历)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么有象征意义的一天,当然要浪漫一下,所以,要说哪个节日才是真正的“中国古代版情人节”,说七夕,那是没文化,真正的中国情人节,就是元宵节。


1


从汉武帝时代起,元宵节就被人们所重视。当时,元宵节是为了祭祀东皇太一的,并没有准确的节日名称。东皇太一就是《史记》中说的古代帝王太昊或泰皇,也是中国古代宋代以前祭祀的最高神。宋代,东皇太一的名字被改为玉皇大帝。东汉末年,元宵节被定名为上元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并称为“三元节”。

同除春节外的其他传统节日相比,古人非常重视元宵节。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有宵禁制度:为了禁止某些不正当行业(如赌博、小偷)活动,从每天晚上19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之间,除丧事、就医、婚嫁等外,其他人不许出行。违反者将被处以笞刑。少的20下,多的甚至到50下。

但每逢到了元宵节期间,朝廷就会解除宵禁,允许百姓夜间外出欢庆。最初只是正月十五这一天,直到唐玄宗时候才规定从正月十四到十六,连续放假三天;宋太祖则是追加十七、十八两天,假期升至五天;明太祖进一步增加,从正月初八到十七可以连续“放灯十天”。到了清朝,“元宵假”又回归为宋代的五天。

  元宵节赏花观灯,清 《十二月月令图 一月》

元宵节这些天里,大街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人们会纷纷外出赏灯、到处游玩走动。正因为如此,元宵灯会也给古代那些未婚男女们的相识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封建时代,年轻女子是不允许外出的,只有元宵节时候才可以结伴出来游玩。所以,未婚男女便借着赏花灯的机会,顺便为自己物色一个合适的对象。因此元宵节也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宋代欧阳修的诗《生查子》便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太平公主初遇薛绍,就是在元宵节


2


那么,元宵节里青年女性为了找到合适的对象都会怎么做呢?在千古奇书《金瓶梅》里有两段,是这样说的:

楼上女子(潘金莲)一径把白绫袄袖子搂着,显他遍地金掏袖儿,露出那十指春葱来,带着六个金马镫戒指儿,探着半截身子,口中嗑瓜子儿,把嗑了的瓜子皮儿都吐下来,落在人身上。……引惹得那楼下看灯的人,挨肩擦背,仰望上瞧,通挤匝不开。

这一段来自于《金瓶梅》的第十五回。说的是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小妾孟玉楼是喜欢看热闹的人,他们不喜欢和大家一起聊天,更喜欢观灯和观察美少年。但可惜的是,他们在高楼上,无法看到元宵节摩肩接踵的人们的脸面。因此便故意嗑着瓜子,洒在别人身上,目的就是引惹人们抬头,好将众人的脸面一览无余。

当然,尽管他们的行为有点过分了,但确实是当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性接触男性的最简单方式。

潘金莲是宋朝人,在她所在的宋明时代的元宵节假期期间,都会有专业的元宵灯市。这些灯市于每年元宵节的前几天开市,灯笼的品类有秀才灯、老儿灯、琉璃灯、莲花灯、珍珠灯等,花目繁多。为了繁荣市场,京城的行政长官每年都会派专人巡视,并且根据每家商铺门前悬挂的花灯数量,补贴相应的蜡烛、灯油以及费用。

唐代放灯习俗 王弘力 绘

在潘金莲所在的时代,只要是富贵人家,不论是曲院回廊,抑或是内院寝室,都会在当天张灯结彩,有的人家甚至要讲排场地挂上千盏灯。到了元宵夜当天,这些人家就会院门洞开,任人游览,专门用来炫耀家势。街市上的人家,门头上都会悬挂两盏灯,每十家合建一座彩棚,各种造型图案的花灯应有尽有。比如说潘金莲所站立的那座楼,就是一座阔4间,有3层的高楼,据说是属于《金瓶梅》中另一个主角李瓶儿的。说起来,能住上这样房子的,绝对是当时的富户了。

在潘金莲的那个时代,一些女子会在楼上或者彩棚上观看来宾。一旦看上心仪的,便会含蓄地请朋友上前帮助自报家门。如果对方也有好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然后彼此会记下姓名和地址。双方回家后向各自的父母禀告,父母本着“明媒正娶”的原则,抓紧走“流程”。有父母关照,媒妁牵线,幸运的话,便可成就一对姻缘佳偶。有些胆大的,如唐朝的太平公主,更会直接与心仪的人相见,直述自己的爱慕之情,以得成就一段佳话。南宋的辛弃疾《青玉案》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情人相见的情景。


3


另外,元宵夜大家因为顾忌较少,妇女们可以外出参加“走百病”“走三桥”“请紫姑神”等活动,参加这些活动往往也能寻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这三件事情都是正月十六去做的。

那时候,人们认为妇女在正月十六出去,可以消散百病。一般,由一人持香前导,一起慢慢散步,谓可健身却病,称为“走百病”,也叫“游百病”,可以说是一种消除灾祸和祈求健康的活动。后来,“走百病”这个词因为不太好听,从明朝开始也被称为“走百媚”。意思是妇女们在路上走起来仪态万方、妩媚多姿。

“走三桥”和“走百病”意思差不多,一般在南方比较流行。意思是,在元宵节时候妇女结伴来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桥,来回路线也重复,据说可治病强身,抖去晦气,祈免灾咎等。如明代高士奇《灯市竹枝词》的注释说:“正月十六日夜,京师妇女行游街市,名曰走桥,消百病也。多着葱白米色绫衫,为夜光衣。”

“请紫姑神”中的紫姑是民间传说中的女神。相传紫姑为一大户人家的妾,后来被大老婆所妒,逐出家门,于正月十五日含恨而死。自南北朝以来,民间便有迎祭紫姑之俗。因此民间传有“元宵之夜请紫姑,保佑吉祥赐安福”的说法。

请紫姑神 王弘力 绘

不管出于什么名目,平日里难出闺阁的女性,在这两天里可以名正言顺地出来走,这就增加了男女相识和相会的机会,于是元宵节也彻彻底底成为古代的情人节。

在节日期间,上街观灯、游玩的人们可以突破贵贱、男女和老幼的界限,一同享受欢乐。据说,在北宋时期,司马光的夫人很喜欢看灯,特别是在某一年的元宵节,非要吵着司马光带着一起去看灯。司马光便说:“家里也有很多灯,为什么非要出去看?”夫人回答:“我主要想看看帅哥。”司马光没奈何地说:“大晚上出去,你当自己是鬼呢?”


4


另外,在中国民间戏曲里也有许多关于元宵节的有趣爱情故事。

如隋代《破镜重圆》的故事,讲的是南朝陈国后主的妹妹——著名才女乐昌公主,下嫁给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两人互相恩爱、如胶似漆。但不久隋朝大军前来,灭了陈国,并俘虏了乐昌公主,徐德言则逃亡在外。隋文帝杨坚在俘虏乐昌公主后,乱点鸳鸯谱,将其赐给了平定陈国的大将杨素为妾。

在乐昌公主和徐德言分离之际,徐德言将一面镜子破碎为两部分,夫妻俩各自留了一半。他们约定国破家亡后如能活下来,便到隋朝的都城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进行叫卖,拿镜子作为信物,两人重新团圆。

两人分离后,各自仍旧记住嘱托,期盼着正月十五的到来。这一年的正月十五,徐德言来到大兴城,见一个老人正在市场上高价叫卖半面镜子。徐德言假意要买镜子,拿出来与自己的镜子一比对,正好一对。徐德言一问才知道,这个老人是杨素府的家人,那半面镜子恰好是乐昌公主所持。因此,徐德言写下了一首诗,并镜子一起要老人带给乐昌公主。诗写的是:“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见到诗与半面镜子,泪流满面。她终日茶饭不思,更不见任何人。杨素知道隐情后,大赞了两人。便叫人寻来徐德言,批准他们回到家乡,顺便还赐了大量的东西。乐昌公主和徐德言就此破镜重圆,重新恩恩爱爱、白头到老。

再比如明代的《陈三五娘》故事也是元宵节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元宵节之夜,潮州首富黄九公之女黄五娘与婢女益春及邻居李姐外出观灯。泉州才子陈三途经潮州前来观灯,恰好与五娘邂逅,两人一见倾心。

《陈三五娘》 孔继昭 绘

李姐要求五娘讲述灯上描述的故事,五娘信口而言,谈吐文雅,立刻让陈三对其产生爱慕之情。恰好这时候,陈三的扇子掉在地上被五娘捡到,她见扇子上的题诗诗情奔放,才思横溢,顿生爱慕之情。可惜,陈三有事先走,五娘顿时心里空落落的。官宦人家纨绔子弟林大,正好也来观灯。他见五娘貌美,便拦住去路,企图挑逗。幸亏李姐帮助,五娘和益春才仓皇回到家里。

情窦初开的五娘,在家中闲来无事,照着扇子上的诗句,自己和了一首,表示自己已经非陈三不嫁。与此同时,林大的媒婆已经上门提亲,黄九公见其财大势大,便一口应允,要求五娘嫁给林大。五娘嫌林大为人粗鄙,多次与父母要求悔婚。但父母一意孤行,反而斥责五娘是个不孝女。

不久,陈三办完事回到潮州,满处寻不到五娘。直到有一天,他经过五娘窗下,被一根竹竿,不对,是一颗荔枝砸中。两人见面,格外欣喜。陈三委身进入黄府,充当下人。可是黄府内外隔绝,两人一直没能见面。

第二年春天,婢女益春撮合两人见面,但因为阴差阳错,一直没能说上话。直到有一天,黄九公出门,益春将陈三请上小姐闺房,两人才得以相见,诉说衷肠。可就在这时,黄五娘的父母去而复返,陈三只能暂时躲藏起来。他见到五娘誓死不从与林大结婚,甚至差点去跳井,大为感动。

当天夜里三更,陈三、五娘和益春三人相约一起逃离黄府,奔向光明。不久,陈三中了状元,衣锦还乡。

由此可见,真正的中国版“情人节”其实就是元宵节,根本轮不到商家们为卖鲜花和巧克力而拼命宣传的七夕。所以,元宵节除了吃汤圆,还宜约会,宜脱单,宜撒狗粮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