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中的历史:西汉名臣朱买臣“马前泼水”为哪般

 老刘tdrhg 2018-03-03

成语中的历史:西汉名臣朱买臣“马前泼水”为哪般

我相信喜欢中国古文化的诸位读者,一定对“马前泼水”这个涉及到夫妻相处之道的经典成语不陌生,或许还是很多人小时候必备的一个成语启蒙故事呢。

那么,这一篇就让我们来讲讲西汉词赋家朱买臣的人生故事吧,因为他和成语“马前泼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且说这成语典出于他的爱情故事,换句话说他是版权所有者。而著名的《三字经》里面的“如负薪,如挂角”这两个典故,负薪读书指的就是朱买臣,挂角攻书指的是隋朝李密。

朱买臣这个曾把大儒公孙弘驳得哑口无言的大辩士,为什么会惨到要“负薪读书”的地步呢?现在我们就来“忆苦思甜”一番。

原来朱买臣家里很穷,偏偏他又是一个书呆子,除了喜欢读书,其他的大都不喜欢,包括发家致富治理产业什么的。既然家穷,自己又不动脑筋发家致富,所以生计便成了问题,四十多岁了还只能是和妻子崔氏一起到山上砍柴卖钱来糊口,所以妻子对他十分有怨气,非常看不起他,常有离家出走的念头。

而最让妻子看不起的是朱买臣作为两餐都没着落的穷人,居然砍柴的时候也惦记着要读书,所以砍柴之后,还一边背着柴草,一边摇头晃脑地大读其书。跟在他后面的妻子最受不了的就是朱买臣在大街上旁若无人的大声吟诵,让路人皆惊。

因为按照当时的观念,读书是有钱人的事,正所谓有钱才有闲,而有闲才读书,穷得两餐不饱还穷显摆书卷气,那就是犯傻冒酸气,甚至于是不务正业,懒惰加摆不正自己的人生位置。跟着这种迂腐又没出息的男人,这当然惹妻子既羞又恼,大声呵斥他不要再出声了,不然的话大家一拍两散,也就是威胁他说要离婚,各奔前程。据说那时候要离婚很容易,不用官府出证明,只要丈夫一纸休书就行,这个还蛮好玩的。

“老婆子,别生气,你那么势利眼干嘛。我不会长久受穷卖柴草的。有人曾断定我五十岁才会发达,现在我已经四十多岁了,你再忍一下,过几年我们就会过上幸福而富足的日子,你等着吧。”朱买臣言之凿凿笑着说,似乎并不是在开玩笑。

这事确实很诡异,就像朱买臣的诡异升官路线图,到了点还果真是上去了,也就是他所说的年龄点什么的,不然也不会演绎历史上相当诡异的“马前泼水”覆水难收的悲喜剧了。

“真是不知羞字如何写,你连自己都差点养不活,也不知哪天会饿死在沟渠之中,还做梦能升官发财,夫贵妻荣,做你的白日梦去吧!这苦日子我受够了,即使你以后是国老三公,我沦为乞丐,也不会乞到你门上的,现在只想求你休了我,我好再嫁人过日子。”面对老公的十分空洞的豪言壮语,早已受够了的老婆崔氏几乎是对他吼了起来。

这以后,果然老婆软缠硬磨,让朱买臣写下休书,老婆崔氏这么不顾多年的夫妻之情,说话又那么难听,是个男人都会受不了,于是朱买臣便爽快地写下了休书,说是老公休妻,不如说是崔氏休夫,因为那时候她早已通过媒婆物色到了一个家境殷实又会过日子的张木匠,比起只会读呆书的朱买臣,那确实是强多了。

后来,崔氏跟着新丈夫张木匠也确实是过了一段小康富足的日子,至少比跟只会做不切实际的梦的书呆子朱买臣过得幸福多了。

据说有一次,朱买臣上山打柴,刚好碰到在墓地扫墓的崔氏和张木匠。那时候扫墓有点穷讲究,那就是不能带熟食,而是要用锅把祭肉就地煮熟。这样就必须要用柴草来烧,所以正好需要朱买臣砍的一担柴,大家皆大欢喜。既然生意也做了,夫妻俩也不能像仇人一样恶语相向吧,何况一夜夫妻百日恩,崔氏也觉得自己负了他,既然有缘在此相遇,那就大方招呼穷困潦倒的前夫吃了一顿,当可怜也好示威也罢,或者是陪个不是,反正吃完饭夫妻就此别过,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不久以后,历史的诡异点出现了,因为只会“负薪讴歌”的砍柴郎朱买臣果然正如他自己预言的那样,发迹了,而且官当得不小,是封疆大吏的太守,还是自己家乡的太守也就是会稽太守,衣锦还乡啊。

这确实是太有戏剧效果了,这正是“宁欺败家子,不欺读书人”,是金子始终会发光也。所谓否极泰来,人生暗透之后,就会再亮起来的。

接下来,便上演了千古悲喜剧“马前泼水”的故事,而且这故事不知喂肥了多少古往今来的野史小说、戏曲唱段和影视节目。这也是我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历史故事,很多人津津乐道也。

据说和滑稽大王东方朔一样,朱买臣也是通过上书求的官,谁叫他即使填不饱肚子也要研读《春秋》呢,是崔氏耐不住寂寞和贫穷而已,她后来才知道自己“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后悔莫及,还不得善终,呜呼哀哉。

关于这个,史曰““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也就是说朱买臣趁会稽郡年终上计的机会,随掌计簿的官吏为卒押送行李车入长安,同时趁着公差向皇帝献平定东越策,从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遂做太守。

当然此中还有一个曲折离奇的过程,甚至于史书还曾说他因驻京缺 钱沦为“乞丐”呢,富贵当然不是探囊取物那样唾手可得啊。

总之,要飞黄腾达绝对不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老天爷不把你折腾得九死一生,你休想轻易得到。

所以,朱买臣自己是有上京城的机会了,但怎样秀自己本领让官家青睐又是一个大问题。何况,朱买臣做服役的卒更期满,没有了公粮享用,且“诣阙上 书,书久不报。待诏公 车,粮用乏”,上书没得到皇帝及时批复,自己的盘缠用尽,又沦落到了饥寒交迫的地步。当然朱买臣并不气馁,自己也已是年过半百了,离发达的日子不远了,饱读诗书的朱买臣也是对自己信心十足,认为自己不会倒霉一辈子。所以尽管那时候朱买臣连下一顿都不知道在哪里,人也老大不小了,但他却从来没有对此失望过,相信自己会顺利地挨过这段最艰苦的日子。

没有了公差,他也可以乞求上计吏(上报帐本的官员)给他一份临时工的差事,干什么都行,就是砍柴烧饭也行,只要能填饱肚子,只要有命能等到明主汉武帝看了他的才华横溢的奏章,那么也就是他时来运转的时候。再加上一些好心人轮流送给他吃的东西,所以他自己基本上也能安然度日。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这人就是他的同乡、汉武帝大臣严助(也就是庄助,西汉著名辞赋家)。

那时候,严助正被皇帝宠幸,很有点发言权,而且他也是平定东越的主战派,和朱买臣的政见基本一致,两人当然是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也。有举荐美名的严助当然不会放过很有点才华的吴县老乡朱买臣,立马向皇帝推荐了朱买臣,皇帝与这个“最牛 临时 工”相见并答问之后,也是赞赏有加,给他当上了家乡的父母官也就是会稽太守。

果然是古语所云:“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不枉朱买臣苦读了几十年,终于到了有大回报的时候。

接下来,当然是曾经倒霉透顶的朱买臣衣锦还乡的时候,戏剧高潮终于出现了。

朱买臣一当上会稽太守,那当然是乘坐高头大马回乡荣任,从丑小鸭立即变成了白天鹅,那个受用就不用说了。

却说会稽这边,一听说新太守即将履新,为了讨好最高长官,当然是要搞一搞排场。除了征召老百姓修路搭桥,还出动了一百多辆车,让所有官员都去迎接,场面当然非常宏大。

当路过吴县地界时,历史的喜感又出现了。

因为在修路人的队伍里,眼尖的朱买臣居然见到了他的前妻和现任丈夫张木匠,他们正挥汗如雨地在认真筑路,以便挣点工钱。

这回一对曾经的夫妻四目相对,又是在这样的一种大喜大悲的氛围下重逢,当然是天意弄人,尤其是曾经那么势利眼的崔氏,想起曾经自己对夫君的刻薄抢白,狠狠地伤害过他,现在人家居然发达了,还是自己的父母官,心中当然是又惊喜又恐惧,真是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起往上涌,直怪自己为什么不听他的话,等他到50岁呢?不然自己就是威风八面的太守夫人,多令人羡慕啊!这样想着,还真想大哭一场,直怨自己没有发展眼光,看错人了。

不过崔氏转念一想,毕竟自己对他有过夫妻之恩,还有一饭之哺,量他也会念及于此吧?虽然不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至少也不会太难为自己。

果然,正如崔氏所想,比较有文化、有修养的高官前夫不仅不当众羞辱惩罚她,还不计前嫌地让官府的车子载上崔氏和张木匠到太守府上一聚,后来又让这对夫妻在府上安顿下来,每日大鱼大肉地招呼着,生怕怠慢了。

我也相信朱买臣在报恩,那份墓地的丰盛午餐,应该是朱买臣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吃到的最美味、最温暖的饭菜了,老婆离自己而去只能怨自己没本事,绝对不能怪别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崔氏一个月后却莫名其妙地选择了自杀。

关于自杀的内幕,谁也不知道,也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最大的嫌疑就是崔氏想复婚。按照最经典的野史小说和戏曲唱段来说,那就是崔氏想休了张木匠,再和朱买臣前缘相续,可是地位变了的朱买臣可以出钱 养她,却不想再和她破镜重圆,因为她已经是泼出去的水了。

所以,朱买臣派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说如果崔氏若能将泼在地上的水再悉数收回盆中的话,他就答应复婚。可是覆水难收,这样一来也相当于是拒绝了崔氏的请求,他们的夫妻缘已尽。后来崔氏羞愧难当,精神有点失常,常常胡言乱语,最终索性一尺白绫结束了自己失败的一生,空留一地传说……。

据说崔氏死后,朱买臣还给张木匠一些银两,让其厚葬崔氏。而且对自己有恩的人,朱买臣都赐钱赐物,一一报答,也算是比较厚道的人。

只是厚道的朱买臣最终的下场也不是太美妙,出任会稽太守一年后,因战功升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后来又是宦海沉浮,因自己的官场引路人严助被杀而与当时任廷尉的酷吏张汤结怨,要置其于死地,所以向汉武帝陷害张汤,张汤自杀。再后来皇帝知道了事情原委,所以朱买臣亦被诛于长安,于是没有了后来。

原来,朱买臣和严助受皇帝宠幸之时,张汤还是一个官场小喽罗,唯两位爷的脸色是看,非常恭敬的样子。

后来,张汤的官越当越大,而朱买臣和严助却都走了背运,官越来越小。先是严助牵涉到淮南王的谋反事件,正好张汤是主审官,借机敲打,以便排挤异己。再后朱买臣也因为犯案降职,而当上了国家级 领导人的张汤更是看不起朱买臣这个曾经的“老上级”,因为朱买臣来参见他,他连头都不点一下,还傲慢地坐在床上独自把玩,极尽凌辱之能事,也同时为自己后来的被迫自杀了结生命埋下了祸根。

因为这种前恭后倨的做法,当然让朱买臣对他十分反感,然后琢磨着报复他一下,顺便给严助报仇。

所以,就发生了后来和其有积怨的丞相府的三位长史(包括朱买臣)联合起来诬告张汤贪赃枉法、损公肥私的事,张汤居然还百口难辩,面对皇帝的严厉责难,也只能一死以谢罪,冤冤相报,何时能了啊。

正当三位长史弹冠相庆之时,突发事件却要了这三个长史的命,果然是“做了亏心事,夜半鬼敲门”是也。

因为张汤死后,他的侄子想要厚葬他,原以为他有很多钱,却由此“查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大汉清官,因为他家中财物不超过五百金,而且大都是皇上方面的赏赐,这点钱连买副上好棺材都不是太宽裕,怎么能大办丧事呢?再加上张汤母亲的哭诉,正好传到了汉武帝的耳里,于是皇帝知道张汤被人冤枉了,于是便把恶语中伤别人致死的三位长史也处死,以向众人交代,朱买臣这个饱读圣贤书的古代闻人,也因私心膨胀丢了卿卿性命,呜呼哀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