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小升初:目前的形势、预测和一些建议

 阿福根 2018-03-03




2018小升初走到现在,其实大部分学生已有定局了,只是结果没有揭示而已。

不是政策决定了结局,而是努力程度决定了结局。



2月28日,市财政局发布西安市民办初中学校报名管理系统项目成交公告。2018小升初又推进了一步。


接下来会进入政策细则出台和网报阶段。


预计民办学校会和过去六届综测那样,对优秀学生进行“邀清型”通知,接到通知、没接到通知的,都可以报名目标学校。



每一项改革,都会经过试点、过度、然后再推广的过程。政策和政治是不同的,稳定压倒一切。

从过去六届综测招生到本届小升初采取摇号,不会是180度的华丽转身,会有一个过度的过程。

再结合其它大城市的小升初摇号经验,预计本届民办小升初招生将采取“摇号 自主招生”这种模式进行。

那么,摇号的数量和自主招生的数量间的比例分配就很关键,预计这个比例可能会在5:5左右,也许会是4:6或6:4,无论是那个比例,差别应该不会太大。


无论是自招,还是摇号,都应该是在报名人数内进行。也就是先网报,网报结束后在报名学生名单内先进行摇号,根据比例录取部分学生。然后在没摇到的学生中,再自主招生录取一部分学生。

那么,会有部分优秀学生在第一轮摇号中就被录取,没摇到的优秀学生,会在第二轮的自主招生录取。

对于牛校来说,摇中的优秀学生是幸运,自主招到的优秀学生是必然。所以,只要你努力了,就不必再过多担心。如果缺乏良好的习惯认真的态度刻苦的精神还被摇中了牛校,这也许不是幸运。



假设以5:5这个比例进行,也就是录取指标的一半摇号,一半自主招生。从过去六届综测小升初报名情况来看,报名人数在五千人左右,多的有六七千,少的有三四千,这里以五千做个大概计算。


如果某校报名人数是5000人,最终录取1500人,过去六届综测就是根据成绩录取前1500名学生(当然不准确,因为这里边会有子弟、关系户等,但毕竟是少量,本分析忽略不计)。

本届采取摇号,第一轮摇出录取指标的一半,也就是750名学生,那么,750/5000再乘1500=225,也就是说,往届通过综测录取的1500名学生中,大概会有225名学生能被摇号摇中。

然后,另外750名学生自主招生,750 225=975,大概在1000人左右,也就是说,往届通过综测招的1500名学生中,本届会有1000人能被录取。这个只是理论数字,实际情况可能要多于这个数字。因为名校的最终录取人数一般会多于报名时公布出来的预招人数,这个从往届学生家长中可得到证实。


如果是这样的话,本届小升初的最终录取和往届就没有那种断崖式的变化,特别是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就没有变化,所以大可不必惊慌。

这只是预测性分析,最终结果肯定有差异。我写这个分析只想起一个作用:稳定军心!

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继续引导孩子认真学习,不要受干扰而影响了孩子前进的步伐,你的目标并不只是截至在小升初!



对于所报名单上在第一轮中没被摇到的学生,应该会安排第二轮进行自主招生,可能会采取“面谈、面试”等形式进行。

如果这样的话,也不必操心“短短几分钟十几分钟”的面试怎么就能确定孩子的人生走向,这时XK、DK的排序就会起决定作用,同时可能会参考“简历、获奖证书、面试时的随机表现”等因素。这个参考能起多大的作用,需要政策细则出来后再作判断。

其实,只要能想到高考的指挥棒在那里,就能推断出录取的决定性因素在那里。



从去年暑假到年前,很多家长和孩子们经历了高密度高强度的刷题,现在可以把节奏放下来了。

不必再追求难题怪题新题,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把从去年暑假到年前这段时间练过的真卷、课堂小卷能拉出来再练一遍,就能收到了不起的收获,追求偏题难题怪题,意义不大了,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不如把知识面拓宽些。


其实,对于“面谈、面试”这种形式来说,也许会是一个过去六届综测的压缩版,在政策细则没出来之前,可以以往届综测为蓝本做复习指导。政策出来后再根据政策情况做调整。(网上应该能搜到相应资料,或间由点上安排。)

把英语捡起来,尽管小升初不考英语,但到中学后是和语文、数学相同的学科。

把丢掉的才艺捡起来,多读些科普类、文艺类的有价值的书,学个乒乓、篮球之类的运动爱好,为以后的成长积累些能量。


现在不是乱世,政策可以变,天道酬勤”不会变,这个大可放心。你只需努力,其余的交给时光,该干啥的继续干啥即可,太多的操心烦躁只是自寻内耗!



西安应该有一千余所小学,三百所左右的初中。

作业多、压力大的,其实只是少数的好学校名学校,小学也就能叫上名的那几十所,初中也就那排名靠前的二十所左右。

有近千所小学作业不多压力不大,有几百所初中作业不多压力不大,但是,叫喊着名学校压力太大的人却不愿去选择这么众多的学校。喊着压力大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进压力小的城中村小学吗?


政府有政府的责任,没把公办学校办好,是政府的失职。

做个假设,如果政府把公办学校办好了,可能会是所有的公办学校都是名校吗?什么是名,排序排出来的,名校永远都是少数。如果民校全垮了,公校全好了,名校都是公校了,作业也就多了,压力也就大了,公校就该背付骂名了。


当然,这里只是假设,在可见的时间里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小。

其实,这里不是假设,是事实。

想想中国的大学,是公办牛还是民办牛,中国排位前一百的大学,有民办的吗?西安排位前十的大学,有民办的吗?

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那个作业多,那个压力大?


但是,公办中小学却办不好。

也是择校的高考,却很少背负骂名!

是政府制度出问题了!是部分家长的心理出问题了!



压力和学校的名气成正比,选择名校,就是选择压力。如果接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就稍微降低选择的标准。不适应还要强撑,会压垮孩子,适度的压力,更利于孩子成长,更能成才。

名校不一定非要选择,但差学校一定要放弃,给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是每一位家长应该做出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主动努力所做的选择,不是期待别人恩赐的选择。


如果说前百分之二十就是好,前百分之十就是优秀,那么,全西安二三百余所中学中,排名在前十几的都应该是优秀,排名在前二三十的都应该是好。给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不挤名校牛校,压力就会小很多。


在压力小些的好的二类学校里边,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要远牛于名校的绝大多数孩子。看下图:




西安市2017中考成绩,全市695分及以上者,共148人。

也就是说,曲江一中三位孩子,有两个进入全市排名前148名,一位进入前二百名。


西安中考前200名,大多数都集中在五大了,特别是工高铁。曲江一中目前在西安的排名也许难进前十,但就有三名同学挤进了中考前二百名,那不如五大但强过曲一的爱知,益新这些学校,会有更多的孩子挤身前二百。就算前二百全放进五大,再拿出一百五放进工高铁,每所学校平均五十人,给它乘以二,算上一百名,也就是说中学排位进不了前十的曲一有三位孩子能挤进牛校的前百名,甚至前五十名。牛校有一千多甚至两千多的学生呢。

说明了什么?



最近政府对基础教育出台的政策比较严厉,就算是政策顺着大家期待的方向发展,就算是政策出台后执行的比较到位。但是,制定政策比执行政策要简单的多;从政策的出台到政策执行再到政策的效果,当政策出现良好效应的时候,也许已经不是现在家长期待的时候了。

政策不是没有严厉过!

所以,该喊的可以喊,该抱怨的可以抱怨,该期待的可以期待,自己该干什么的最好继续干什么。

眼睛向前看,脚下别停步,才不会留遗憾!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公平公正是制度的合理程度,是制度的执行力。

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来说,公平公正是自我努力的争取,不是抱怨的大小。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未来。

政府要作为,家长也要作为。

那个更好作为?

那个更好见效果?

那个最终承担的责任更大?




鞋是否好,让脚说话,而不是让眼睛和鼻子说话!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盯着属于别人的名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