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旅产业结合模式案例系列二

 文山书院 2018-03-03



民宿树立美丽乡村新标杆

民宿已成为很多乡村旅游崛起的新亮点,如让川小院的落地,便吸引了不少村民投身乡村休闲游,有的村民着手装修自家宿舍装民宿,还有的在规划村口农业观光园。民宿村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村民对于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还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当地民宿的带动下,依托当地铺开的土地确权流转工作,西坑畲族镇南坑垟村的300亩抛荒地,经承包改造成了油茶基地,而随着越来越多城里人的到来,连片流转的稻田结合田螺、泥鳅生态养殖,在村里的农家乐里供不应求。

政策扶贫乡村旅游

例如山东淮坊,本着把风景变成产业,把美丽转换成生产力的观念,多地政府现已出台政策培育村民扶贫脱困,实行造血机制。在帮扶过程中,工作组多次组织外出学习考察,解放思想,逐步培育造血机制,增强造血功能。指导贫困村挖掘自身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农事产品等资源潜力,开发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三大系列乡村旅游商品,鼓励在游客集中区域发展旅游商品展销和购物场所,支持开展前店后厂式的游客参与体验式销售,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开展特色商品营销。同时,指导成立旅游合作社,培育村民扶贫脱困造血机制。指导帮助成立了水润道旅游专业合作社,已有8户村民以土地、果园、房屋等入社方式入股。通过采取合作社 公司 农户的经营管理体制,依托流苏园、果园等资源,打造集林果采摘、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


休闲养生农业,打造县域养老基地

打造精品养生度假园区成为四川省仪陇县芭蕉乡农旅发展目标,芭蕉政府花大力气培植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度假农业,积极对接重庆市场,以农业观光体验拉动休闲度假养生产业发展。同时芭蕉党委政府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土地银行承包土地,组织发动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晚熟糯玉米、老南瓜、无筋干豇豆等蔬菜产业。为全乡的休闲养生养老产业提供配套服务,把农副产品以及加工的健康食品与旅游直接挂钩,使游客在观赏同时品尝当地新鲜农产品,还能带原生态无公害农产品回家。最终达到旅游景观和发展农业帮助农民增收紧密结合。

通过两年的努力,芭蕉的休闲度假养生农业风景线已初步成型,并在不断壮大中逐步规范形成规模、走向成熟。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的逐渐形成,改变了芭蕉的面貌,使芭蕉的人文资源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最近两年,到芭蕉养生度假的重庆客人已达到5万余人次,养生度假产业已显示出巨大潜力和诱人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