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三大才子共书一纸,这扇面真的美翻了!

 三友墨斋 2018-03-03

        辽宁省博物馆正在举办《万岁通天帖》国宝特展。国宝再精彩,一件作品不足以撑起整个展厅,于是,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随之出炉,呈众星捧月之势。


        辽博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宝贝还真是不少,仅书画类就有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万岁通天帖)、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北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瑞鹤图》等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哪件不是令书画爱好者们做梦都想看看真迹啊。



        大名头的宝贝就不说了,今天只说说一件书法扇面,小小的,很不起眼,十分低调地摆在展厅里。如果你仔细看清楚了,一定会像我一样,后退半步,深吸呼,大声惊呼:我去!这件扇面牛大了!


        扇面牛不牛,不看扇子制作工艺好坏,只看是谁题写的字,如果是王羲之写的,得,马上调故宫成镇馆之宝了。



        这件虽不是王书圣写的,但也是来头不小。如果单单是一位书家所为也就罢了,偏偏这是明代三大才子吴宽、唐寅、王宠的联袂作品。


        逛遍整个展厅,三个人合作的作品仅此一件,多乎哉?不多也!


        来!我们看看局部。



        老大哥吴宽率先开笔,我大我先写。

        他题诗一首:

        晨鸡初唱揽衣裳,城阙遥分见曙光。

        耿耿长庚带残月,迢迢行潦接汙潢。

        桥头雨过添新水,苹末风来送早凉。

        自笑江南未归客,廿年骑马入朝忙。


        吴宽生于1435年,状元出身,官至礼部尚书。官做得大,文学造诣也非常高。

        此扇做于何年,我不太清楚。但可以知道,吴宽写了一首《早朝》,描绘自己不能睡懒觉,天天大清早入朝忙。


        这分明是在秀自己当官不容易啊,不知后面的两位著名的科举失败者,看到这首诗会作何感想。情何以堪哪。



        接着,风流才子唐伯虎第二个出场了。

        他也题诗一首:

        雨雪关河晚,风沙鸿雁来。

        送君将宝剑,携手上金台。

        锦绣三千牍,天人第一才。

        杨雄新赋就,声价重逢莱。


        唐寅出生于1470年,小吴宽35岁。这两个人关系很好,唐寅因科场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吴宽还曾给老朋友写信求情,请求好好照顾他。


        科场失意,反而造就了唐伯虎的书画声名。



        最后,小兄弟王宠收尾。他题诗为:

        落日赋招隐,怀哉刘伯伦。

        卞山云不断,苕水色相新。

        鸾鹤谐新赏,瑶华赠美人。

        樵风吹未稳,空隔武陵春。

        右怀刘元瑞。


        王宠生于1494年,小唐寅24岁,小吴宽59岁。

        吴宽去世时,王宠才12岁。


        由此可以推断,这把扇面决不会是三人雅集时现场之作。

        一个三零后,一个七零后,一个九零后。这跨度有点大。

        一定是吴宽先写的,后来唐寅补题,王宠又补题。


        看见没?以后写扇面,千万别写满了,留好空白,好让别人接着写。一不心,就强强联合,名垂书史了。


        问题是,这三个人咋就配合得这么好呢?怎么看怎么像三个人商量好了一样。真可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我想这中间人,一定是唐伯虎了。他和吴宽交好,又与王宠是儿女亲家。

        一段书坛佳话就这么留下来了。



        吴宽位高权重,却与布衣唐寅交好,可谓为人高洁。

        他的艺术功底也颇为了得。书法以苏东坡铸基,以为人论,倒真有几分东坡先生的作派。



        东坡是吴宽一生的偶像,写文章学东坡,写字也学东坡。

        当时吴中盛行“纤巧媚美”的书风,吴宽承东坡笔意,直追“端庄淳朴,凝重厚实”,不与时同。


        在书法上,吴宽可以说是祝枝山、文征明等人的开路先锋。



        唐寅的书法,取法赵子昂,所以自然就多了几分秀美之姿。

        都说字如其人。这么老实规矩的书法中,根本看不出江南风流才子的放荡来。



        唐伯虎的字美则美矣,但与吴宽相比,似乎少了点雅致与骨力,显得有点平庸,缺少点强烈的个人面目。

        也许在为人上,唐伯虎是相当有性格的,但从书法上来,毫无性格可言。

一手漂亮的字,不足以撑起江南风流才子的名声。现在看,唐伯虎还是稍稍地弱了那么一点点。



        但也许有另一种可能。唐伯虎不如吴宽作官,他要卖艺为生,字画一定要符合市场审美,所以才写出这般模样。如果写得像徐渭一样,估计是卖不出去了。


        这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猜测。书法这个东西,实在是太难了,不是谁都可以写出惊世骇俗的高级面目的,祖师爷不赏你这碗饭吃,再勤奋也是白搭。



        在明代,王宠是一个书坛奇迹。

        他四十岁就英年早逝了。可是,书史却清晰地留下了他的名字。

        王宠的小楷直追魏钟繇,古雅可人。

        吴门领袖文征明活了90岁,写了一辈子的小楷,结果呢,却没有干过王宠。

        时也?命也?

        只能说王宠是个天才。



        正如霍去病20岁把一世的战功都立下了,然后,人走了。

        王宠也是这样。活干完了,人也就走了。



        王宠不单单是小楷厉害,行草书也是相当的惊艳。

        在明代,差不多也就祝枝山能和他抗行。

        王宠的书风,完全不同于祝枝山的放荡不羁,他完全是含着。简约不简单那种,透着理性与天赋。


祝枝山的大草,你可以模仿,但王宠的草书,你肯定不太容易上手。



        吴宽、唐伯虎、王宠,这三个明代大才子,阴差阳错就共同完成了一件伟大的扇面作品。这也许是天意使然。


        在当时,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不同的是他们的经历与身份。

        在科举中,吴宽是无疑是大嬴家,中状元,当高官。唐伯虎乡试考过第一,如果不是那场科场官司,他也许跻身进士行列了,那我们就将失去一个以书画名世的风流才子了。王宠在科考中最惨,屡败屡考,就是不中。最后抑郁而终。


        这三个比较之后,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后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根本与考试顺利与否、功名高低无关。论书法史的地位,王宠明显高于唐伯虎,论后世的知名度,唐伯虎又明显高过吴宽。就连考上进士的王宠家兄王守,写字风格与王宠相仿,却鲜为人知。


        看来一时的名利,不足以流传千古。惟有学问和艺术精深,方可青史留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