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中国情人节。

 wbkxlk9 2018-03-03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明日为戊戌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史料记载,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等人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在道教中有“三元节”,即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

 

在宋朝时,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并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放灯时间为三天,宋代放灯时间延长至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七夕:对不起,我不是情人节


关于大家现在对七夕的误读,以至于大家都快忘了元宵节才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特此稍作解释。


农历七月七,是中国传统的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但是,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人一直认为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其实并非如此。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织布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而并非人们所说的那种情人幽会或定情的情人节。



其实,“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古代中国,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元宵节 : 中国古典的情人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的灯火祭祀,却肩负着类似于情人节的功能。元宵节自汉代以来,一直有着市民夜游灯会的传统,不设宵禁。在过去,未出嫁的女子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女孩,都是不能出闺门的,只有在元宵节之夜,可以出门去逛元宵灯会。于是,很多年轻女子就把这一晚作为私会意中人的日子。对于没有伴侣的青年男女来说,它当然也是邂逅的绝佳夜晚。


其实从古人的诗句中,也可以看出元宵节时的灯前月下,幽情私会的青年男女。譬如本文篇首的诗,以及下面欧阳修与辛弃疾的诗歌,便知道元宵节那天,才子佳人们都在干什么。



 《生查子·元夕》

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除了爱情,我们也有吃的



正月十五吃元宵,(因做法不同,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通常以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闹花灯


传说在很以前,一只神鸟因为迷路降落人间,却意外被猎人射死。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人们想出法子应对,可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于是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这就是闹花灯的由来。



猜灯谜


猜灯谜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汉族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会打出灯谜,成了元宵节的一大习俗。



舞龙舞狮


舞龙在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

 

除了舞龙舞狮以外,有部分地区还会有踩高跷、社火等类似的民俗。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还增加了迎紫姑、逐鼠、祭门户、耍龙灯、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来源 :月印池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