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无界 艺术无价——56民族文化网创始人阳希

 kathyyw 2018-03-03

阳希,初见,很平凡、温文尔雅,交流访谈中却感觉到她外弱内刚的坚韧的强大内心及她那份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执着;她尖尖的下巴,十分灵巧的样子,一身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服饰,立刻渲染出艺术家风范。她自信开朗,侃侃而谈,是一个外表传统而内在散发着智慧光芒的现代女性。

2018年元旦前夕,《投资与合作》杂志的申丹丹记者在中国56民族文化网站手工体验基地见面采访阳希。在中国56民族文化体验基地我首次体验了蜡染技艺。知道了传说中让我心动的布艺蜡染是怎样一回事。采访中,她告诉我中国56民族文化网一直不盈利,她个人投资创办,将网站搭建,她同时还自行管理网站服务器与网站建设工作、民族文化内容的收集整理等,每天都需要花上很多个人的时间,但网站却是纯属公益,这让我很意外,更让我觉得她是执着于民族文化传播梦想,心有情怀,肩负担当,是位有远大理想的女性。

爱的起源

阳希说:“我父亲是广西桂林,作为知识青年支援贵州建设,不远千里到贵州学医学,也就留在了贵州生活,然后她也就贵州黔东南州凯里麻江县出生,在这里长大。”在她的印象中,那里是一个小县城,混居着瑶族、水族、布依族、苗族等南方的少数民族,苗族和瑶族居住地离得非常近,而且语言也相通,人们可以根据口音、服饰辨认出苗族居民和瑶族居民。在这里少数民族对婚姻是崇尚自然,民族之间的恋爱自由,相互交融。他们最大的特色是到本民族的年青人到一定的年龄就去山上对歌。这让她感觉到少数民族的那种团结、融洽关系的自然崇拜等,体现了少数民族敬神祀祖、敬畏天地;

从小的印象中感觉最幸福的就是赶集日子,哪天会特别热闹,因为这一天她可以看少数民族穿着漂亮少数民族服饰带着她们的手工艺品,从十里八乡汇聚到县里来,从乡里把绣的背带、衣帽及打制的民族银饰、各种生活物资拿到集市上买卖。每个地方的少数民族服饰有那么多不同,尤其是在丹寨的集市,跟别的县的苗族服饰不太一样,跟麻江县的少数民族服饰又不一样。让她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多彩灿烂,这是她爱上民族文化的起源,从小看着这些东西,爱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耳濡目染,让她对传统手工艺有着天然的崇敬之心以及对传统手工文化艺术的喜爱之情。

阳希说:“喜欢的东西就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掺杂在自己的思想里,走上这条路也是很困难的,家里人都不同意。对于我而言,成为一名设计师一直是我的梦想,从小我就充满热情地朝这条路上走,希望长大后有机会实现它。”

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业阳希女士,在大学毕业后,在省城贵阳从事产品的外观包装和企业的形象设计,成为一名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中她经常运用民间图案到现代包装平面设计中,都被商家采用设计,这期间她设计的贵州清镇电视台的台标,被电视台采用。她认为好的设计师更应该到民间去走走,认为在中华大地上,有一些设计民族元素需要不断的去挖掘,通过设计创作赋予民族文化内涵,她把喜欢的民族元素采用到她的设计作品里,行业人认为她的设计比较厚重,她说那是因为她从小从底下深深接触到民族元素的内涵的缘故。97年她为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决定辞职到了深圳,为此家里人特别不理解,但是她觉得一定要走出自己的不同的人生路。”

创业开始

97年,那是改革开放初期,阳希希望自己的设计富有时代感、国际化。她来到了当时飞速发展的深圳。一次偶然的工作面试让她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成为了一名网页设计师。一开始刚接触网络,她就感觉到了互联网的神奇:“通过一个网址,一个域名一敲,就能搜那么多信息,还在网上查找信息也很快捷。网络上的信息量大到她感到惊讶,她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让自己丰满。”于是她首先想到的是她熟知,从小耳濡目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及精美民族手工艺,于是她开始搜索网上的各种民族文化,她发现,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信息特别少,周边的同事朋友们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不了解。于是她开始不停地思索要怎么做,她有了想要做一个网站的想法,把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故事放在网上去做宣传,她想着少数民族文化那么丰富多彩一定能吸引人们的兴趣与关注度,同时也可起到帮助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给宣传出来,也让大家都能了解到。在2000年,阳希和IT行业当时在开创各种各样网站的同事们一起学习并且逐步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阳希选择了做一个专门来介绍宣传56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站。2001年正式改成56民族文化网,代表56枝花,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多彩多元的文化。当时是快速发展经济的时代,都是以市场快速赚钱为目的经济时代下,大家对她做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站很不理解她。大家都认为她在网络公司,接触的都是最前沿的高科技,应该建立一个符合当时时代的网站。在那个时代大家对网络投资都是没有目的,于是这样一个小众的文化类网站在深圳打不开市场,一些做IT行业的朋友劝说她,如果想做民族文化就应该去北京,国家民委在北京,文化资源在北京可能会更多一些,而且北京是一个古老的文化城市。你做少数民族文化的东西,应该到北京发展,那里会得到相关的资源与政府的扶持。青年的阳希非常渴望走出去扩大发展面。于是,04年她来到北京发展。在北京注册了今日龙脉公司,承接国外朋友传过来的网站建设的业务,这样边弄网站的架构,还一边承接应用软件外包开发,在工作当时她勒于学习,熟悉撑握软件开发的一些流程,项目管理等,网站也由第一次版面到第二次改版、第三次改版,一步一步成型于现在的全面宣传56民族文化的专业网站平台。她从先从家乡传统的工艺美术,跳到最前沿的深圳IT行业,然后又回归到最传统的文化传播当中。而这样一做就做了17年的民族文化传播网站。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对民族文化传播的热爱,她可谓独具工匠精神,感染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

立足首都

到了北京以后,她开始联络一些民委工作的老师们,请教与探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她积极参加各种民族文化活动。2007年也让56民族文化网也得到民委属下的中国民族博物馆的认可,成为了中国民族博物馆建立的合作成员网单位之一报国家民委报备,在做打造56民族文化网站上,她倾注了自己全部身心及财力。任何行业发展初期都是要经历发展瓶颈期的。经过努力此时的阳希她不仅是一位资深的民族文化传播使者,还授聘担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媒体主任,北京传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并成为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员、北京妇女对外交流协会会员。她和大家兼职在协会里面积极参与组织宣传传播民族文化活动,每年策划一些公益活动。参与组织过2016年北京苗族四月八活动。2016年、2017年中华民族园举行的羌族瓦尔俄足节等各种大型公益推广民族节庆活动。2017年5月在大兴中华耕织园,给残疾人的康复中心上非遗古法造纸制作花草纸课。2017年6月在国企雪莲仁立时尚手工坊,给参加者上非遗蜡染课。2017年6月在网易北京研发中心,给网易100位员工上了一堂精彩的体验非遗蜡染课。在一次次的传播活动中,在非遗手工体验授教中,她乐此不彼服务于民族文化传播工作。

小编了解到,阳希始终坚持学习和服务于中国民族文化传播领域。感恩,挑战,贡献,成长是阳希一直以来做事的首要原则,在内心深处贯穿着十六个字,“懂得感恩,才能收获,拥有智慧,才能绽放”

“民族地区的一些地方上宣传部门看到我们网站,觉得56民族文化网站是为他们宣传,都主动联系我,积极主动的向我们投稿等,比如内蒙及新疆等一些宣传部门,得他们渴望有这样一个民族网站来传播和展示他们的成果与文化。”从2015年起,只要是民族地区政府部门找到阳希,她就会给对方信息发布员的身份,把后台开放给他们。一些原创性稿件基本是少数民族地区投稿到网站,看到一些好的民族信息,她都会义务发稿。56民族文化网站从建立到现在,在百度一输入民族文化四个字的关键词,一直在百度的第一个页面显示。这是她非常骄傲又开心的事。阳希说她属于那种不安分的人,感觉有了这个网站,“它就像我的孩子,一定不能丢掉,所以,即使不赚钱也要一步步把它养起来。有的东西你拿起来就放不下了,确实很宝贵,很值得你花一生精力去宣传它。”我想支撑阳希女士义不容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青春和智慧在传播民族文化事业中,正是她具有工匠般的精神也才能将56民族文化网站发展到今天,在国家大力宏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她更自信当初的选择和那份执着!

互联网+效应

阳希说:“时代的发展应与时俱进,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顺应了发展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趋势。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将掀起一场变革,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标志的智慧,将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引擎。我们以互联网+民族文化为核心,推动互联网与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能民族文化宣传的营销成本。“互联网+民则文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是传统文化和互联网二者共生的需求,作为一个没有边界的产业,民则文化对互联网来讲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凭借个人的坚持,不断的创新、在改变,通过建设56民族文化网站手工体验基地,通线下的文化手工培训课传播带来市场化的收益这也是她寻找从线上到线下结合方式的全新探索。

做为中国本土设计师,阳希感觉到有责任把民族文化传播出来,而作为青年一代的美术设计师,可以有很多不同创意,思维在扩散,在跳跃,有现成的稿,可以把稿打散,再合成,用电脑处理,然后打印或直接把图案拓下来。从接触蜡染到蜡染教学,阳希花了半年时间琢磨,大包小包的材料,天天在家里画。自从改良了蜡染学习方法后,阳希把蜡染课程变成一个易于学习、传承的课程。并由对蜡染体验教学的启示中,她还将计划对一些非遗手工进行教学设计,易于普通人学习,就采用寓教娱乐方式,成为一位非遗教学课程的设计师。

现在好多女性朋友还有带小孩子及一些社区的奶奶,安安静静的坐在手工坊,做上小半天手工,都觉得那种日子好回归。阳希打算把民族文化非遗手工培训体验课扎实做下去,让现代人从做手工体验的这个角度认识和享受到民族文化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现代人工作忙,倘若能在固定的时间在手工坊做上一小会手工,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做点个性化的一些礼品、家居用品,其实对家庭和现代人是健康有益的。通过蜡染教学上的启发,她将在不断讨探索中国民族文化的教学传承之路,将会设计出更多易于推广的民族文化体验课程,寓教娱乐中让人们感受到传承民族文化自觉。

她思考如果将中国56民族文化从衣、食、住、行、传统民族文化的手工坊式的体验馆,开到全国或者走得更远、传播到海外,能让不同国家人们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将体验馆能链接起同各民族地区的桥梁,将他们好的文化与产品推荐出来,也能引领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但这样能让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传播得更加深远,也能让中华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让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

在长期义务的致力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工作。她秉承“匠心”精神,不仅在网络上传播,还在不断的模索中国民族文化创新中,以匠人之心来思考如何更好的传播,她不断探索于对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创新新思路,是为了帮助更多“少数民族地区”挖掘民族文化旅游及民间艺术的推广,释放共享个体价值与民族文化传统手工体验互动的教育传播服务,以匠人匠心精神,以娱乐及生活方式的形式来传播好中国民族文化。她呼吁更多有情怀的人一起来共同合作发展56民族文化网站,加入到56民族文化传播的志愿者中来,一起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