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商新势力 | 张素雷:智慧中医掘金“千亿市场”

 昵称82154 2018-03-03


张素雷

安徽金健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公司创建时间:2006年7月

估值:一亿元(2016年6月)


2017年11月2日,11个来自合肥的优秀项目不远千里“进京赶考”,与丰厚资本、艾瑞集团、青创伯乐、国元资本、数智匠人 、创园国际、黑马基金等20余家投资机构近30余投资人相会北京。

 

这是一场没有观众的路演活动,台下都是一线投资人。台上,安徽金健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素雷侃侃而谈,应用原创中医仿真推拿技术开发出的“南山大夫”多款可穿戴智能治疗仪,迅速引起了投资人的兴趣。

 

2017年,对于中国整个医疗大健康产业来说,用“物种大爆炸”来形容无比贴切。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我国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累计融资次数402起,融资规模达到377亿元,其投资规模仅次于TMT 领域。特别是面向医疗核心的技术革新成为2017年的主要趋势。

 

对于安徽金健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与互联网深度结合的南山大夫已经是第四代产品”,从学生时代就跟着老师做研发的张素雷对这些智能治疗仪感情颇深。而随着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正式施行,中医药行业无疑迎来了新的风口期,在张素雷心中,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智慧中医将厮杀开一片“千亿市场”

 

 

让中医智能化

 

地产商大举进军健康产业,保险企业加深商业医保探索,IT巨头们进一步以科技改变医疗……如巨鳄般进击的跨界巨头们,正在逐步攻破医疗行业的壁垒。而原本就固守在医疗行业的企业要如何坚守下去,又该如何在头部势力围剿中突围呢?

 

在医疗领域,科技创新同样是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力因素。幸运的是,现在众多传统企业寻求新方向,越来越多创业者争相涌入。智能影像、智能化医疗设备、新型诊所、医药流通、母婴产业等,这些最热门领域的底层思考逻辑开始撬动,面向医疗核心的技术革新成为2017年的主要趋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张素雷的老师曹亮明和其所在的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的数位专家便开始研究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人的推拿手法。他们也成为了安徽金健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最初的科研团队。

 

以指代针,按揉推捏,靠双手的能量治病,这是中医推拿的神奇魅力。“中医推拿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一不靠针,二不靠药,三不借助任何医疗器械和特殊医疗设备,全是手上功夫”,张素雷是从安徽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科班生,深知这门传承千年的手艺活需要下多少工夫。

 

“中医推拿练基本功至少三年,手腕、拇指肿胀,屈伸不易是家常便饭”,这还只是硬功夫,更复杂的软功夫所需的经验需要长期磨炼。张素雷说,推拿过程中,医者的精神要绝对集中,做到手到之处,眼要看着,脑子要想到,依据治病实际需要辨证考虑施用手法力度的大小和强弱。“有多年经验的老医生才能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手法”。

 

“费功夫、耗时间”,张素雷说,每年从校园走出来的学生不少,可能沉下心来研习的年轻医生却越来越少,但需要推拿治疗的病患却并没有减少。加之医疗资源的配比相对不均,去中医院专业推拿科室做一次推拿的费用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

 

实际上,按摩机器市场早已存在,基本上分为振动式和低频电式两种,而曹亮明团队便利用低频电式,加入了计算机模拟的中医推拿手法。

 

经过系统研发,人体生物电仿真治疗成为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为了更好地模拟老中医的手法,上世纪90年代末,老师们在全国寻找了400多位推拿专家,搜集了他们的手法,建立了手法库,生物电仿真推拿技术才得以顺利发明并申请专利。这是金健桥最大的财富之一”。张素雷师从曹亮明,在校期间就跟着科研团队做研发,年纪不大的他说起金健桥的产品,如数家珍。

 

1998年,安徽省科技厅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建议曹亮明的团队将生物电仿真推拿技术推向市场,并给予10万元启动资金作为支持。被命名为“舒博士”的第一代推拿治疗仪走向市场,并迅速打开局面,出口美国、俄罗斯等国。

 

随后,在2003年前后,曹亮明团队进一步优化的技术和芯片,将治疗仪从一个鞋盒大小浓缩成手机大小,更适合家用保健。而其自带的略显神秘的东方中医推拿手法,在国际市场也颇受欢迎。2006年7月,安徽金健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他们在追求科技改变中医行业的征程上继续向前。2009年,金健桥推出了第三代家用按摩仪。2013年,科大讯飞与金健桥展开全面合作,其人工智能团队进驻金健桥,共同研发第四代智能按摩仪“南山大夫”,将可穿戴设备外设与手机应用连接,并在后台建立20多个专职医生的医生库,设置虚拟主任系统,实现用户信息上传的监测和在线帮助。


构建立体健康解决方案

 

“以医疗器械作为入口,后台获取数据,加上人工智能的算法,金健桥是以医疗为核心,互联网为手段提供解决方案”,张素雷强调在金健桥的“医疗 互联网”的大健康之路上,互联网一定在医疗之后,不能本末倒置。“未来医疗一定是基于大的流量入口构建平台,构建生态”。

 

而科大讯飞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鹿晓亮也曾在公开场合说,人工智能跟医疗的结合,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企业只想拿算法改变这个行业,根本不可能。


目前,金健桥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公司所有开支的70%以上,其技术团队有20多人,占到公司总人数的七成,另外还有20人的专职医生团队组建了后台的医生库,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了虚拟主任系统。在手机应用上,金健桥通过网络搜集和临床问卷,预设了50万个与推拿相关的身体健康问题,而后台医生库也已经给出了唯一的答案,这让用户免去了在搜索软件上搜出多个甚至截然相反答案的苦恼。

 

已经升级到第四代的“南山大夫”系列产品包括了针对颈椎、膝盖、肩膀、腰部等多个身体部位的家用按摩仪和医用康复治疗仪,通过嫁接互联网,搭建起从康复到养生的大健康生态链。而要想真正走向并占领市场,更需要互联网思维。

 

“医疗器械不比普通商品,必须有国家食药监部门下发的许可证方可生产销售”。张素雷表示,金健桥的产品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必须在国家食药监部门进行备案审批,而最新的第四代产品也在申请增加新型产品的型号审批,目前流程已经走到最后一步,预计2018年1月中旬可拿到批文。

 

“我们从2009年前后就开始嫁接互联网,跑在了前面,行业门槛加上国家法规让这行其实并不好进”,他介绍道,医疗器械的产品研发至少需要三年以上,临床检测最快也要一年,这样的时间,很多即便能入场的创业企业也很难耗得起。

 

现在,金健桥已经与云南白药等知名药企开展合作,“云南白药产品线丰富,他们希望能利用我们的技术获取用户数据,通过算法来更精准地构建其大健康产业”。张素雷毫不讳言,与云南白药的合作,对于金健桥来说,无疑也是个很好的背书,“老字号的招牌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广告效应”。

 

然而,医疗产品最重要的还是看疗效。现在,金健桥已经计划在OTC(非处方药)市场布局,“全国有40多万家药房,但其实大多是连锁药房,那里是最直接面对用户的”。除了药房,金健桥还与电商平台合作,并搭建了自己的垂直电商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与此同时,除了家用市场,金健桥也没有放松医用市场,为医院研发的康复治疗仪也在全国的医院进行布局。“未来,可能病患在医院看病时,用的是我们的治疗仪,回到家中,可以继续使用我们的家用产品进行日常保健,金健桥提供的是垂直、立体的健康解决方案”。

 

技术有了,推广渠道有了,商业模式也成型了,即便已经成立十数年,金健桥依然如同所有创业公司一样,会遭遇困难、遇到瓶颈。

 

“创业基本都是九死一生,虽然说情怀有点俗气,但没有点信念真的很难坚持”。张素雷坦言,作为技术型企业,技术攻关是自身修炼,但难免遇到瓶颈,“比如推拿手法,我们目前只能模拟到8种,还都是原地的,位移手法还在继续研发中”。

 

而资金更是所有创业企业几乎都会面对的难题。2014年和2016年,金健桥获得了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两轮早期投资,2016年6月估值达到1亿元。然而,由于产品研发的进度和食药监部门的道道流程,2017年上半年,金健桥还是遭遇了一次“无米下锅”的窘境。

 

“之前的融资用完了,证没下来,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销售”,张素雷回忆起大半年前的那段捉襟见肘的日子,略显无奈,好在最后几笔销售预付款,才解了燃眉之急。

 

尽管正寻求B轮融资的张素雷依然在奔波着,但他对行业的前景依然看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的需求得到释放,对中医的认知也更加客观理性,同时,行业监管也越来越严格,门槛不断提高,进来很难,场内又有着自然淘汰”。

 

另一方面,国家现在要求所有二甲以上医院都要设立康复科,而且对药品的限制让成为替补的器械市场变得更大,“这块蛋糕会是千亿级的”


选自《徽商》杂志2018年1月刊

文字| 刘娜  摄影| 李朦  编辑| 何晓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