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危险的一种鲨鱼-远洋白鳍鲨

 透过世俗的纷扰 2018-03-03


远洋白鳍鲨 是一种分布于热带和温暖海域的大型鲨鱼,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狭长、尖端白而圆的鳍。这种鲨鱼行动缓慢但很具攻击性,对于海难或海上空难事件的幸存者来说非常危险。

研究表明远洋白鳍鲨的数量正急剧下降,白鳍鲨面临着越来越多渔业捕杀。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目: 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科: 真鲨科 Carcharhinidae

属: 真鲨属 Carcharhinus

种: 远洋白鳍鲨 C. longimanus


远洋白鳍鲨的种名:longimanus,来源于拉丁文,有“很长的手”之意,指它们较长的胸鳍。于1861年,由古巴人费利佩·波伊命名。

远洋白鳍鲨在英文中还有许多常见的别名,如“布朗·米尔伯特的沙条鲨鱼”(Brown Milbert's sand bar shark)、“棕鲨”(brown shark)、“长野鲨”(nigano shark)、“白鳍鲸”(whitetip whaler)和“白鳍鲨”(whitetip shark)。


远洋白鳍鲨体型尺寸中等,最大的长度记录为4米,最大的重量记录为170公斤。

常见的远洋白鳍鲨全长往往小于3米,雌性略大。

远洋白鳍鲨与人的比例


远洋白鳍鲨拥有典型的真鲨科身形,仅略扁平,而背弯。其背部因地区而异可呈青铜色、棕色、蓝色或灰色,腹部则为白色,少数呈黄色。


远洋白鳍鲨最显着的特点其长型的翼状胸鳍和背鳍,其远长于其它大多数鲨鱼,且尖端圆润。

大部分远洋白鳍鲨的鳍(背鳍,胸鳍,腹鳍,尾鳍)的末端呈白色,幼鱼标本和少数成鱼则无此特征。鳍其他部分可存在斑点,幼鱼可存在黑色的斑点。


远洋白鳍鲨的鼻子和眼睛都为圆形,眼睛存在瞬膜。

瞬膜,又称第三眼睑,可以遮住角膜,借以湿润眼球,却又不影响视线,有保护整个眼球的作用。


远洋白鳍鲨的牙齿形态多样,下颚为相对较小的三角形薄锯齿,两侧各13至15颗。上颚为相对较大的三角形锯齿,两侧各14至15颗。锯齿较平,通常有5到7个嵴。


远洋白鳍鲨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不超过150米深的上层海域,喜近海深水区,鲨鱼的数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虽然在一些食物丰富的地方可以看到远洋白鳍鲨成群出现,但通常情况下其喜独居生活。


行动速度较为缓慢,且喜欢接近水面的广阔水域中进行游弋寻找食物来源。以前,鲨鱼被海员戏称为“海狗”,因为它们是最为常见的跟船鲨鱼,其兴趣被激起时会表现出一些与狗相似的行为:当发现可能成为食物的物体时,它会一直跟着该物体,行动上很谨慎但绝不放弃。如果受到驱逐,则会后退并保持安全距离,但在适当的时机出现时会立即冲上前。

远洋白鳍鲨的游泳速度不快,但有加速突袭的能力。远洋白鳍鲨经常会与镰状真鲨争夺食物,与平常较为悠闲的行动习惯相比,它们也可以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镰状真鲨

Carcharhinus falciformis

又名丝鲨、平滑白眼鲛,为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真鲨科的一种。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温水海洋中,一般出现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当出现丰富的食物来源时,多条远洋白鳍鲨经常会一起进食,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疯狂进食现象。这种现象似乎不是由水中的血液或是其杀戮欲引发的,而是来自于这一物种高度紧张和目标导向的天性。

远洋白鳍鲨是一种竞争性的机会主义猎食者,会利用眼前的资源伺机捕食,而不善于避免困难以便将来可以更轻易地获得食物。

远洋白鳍鲨以浮游头足纲和硬骨鱼类为主要食物。不过其进食种类可以更为多样化,选择性更低,它已知的食物种类包括海洋鱼类、海龟、鸟类、腹足纲和哺乳动物的腐肉。

它的进食方式包括朝一群鱼咬食或是张着嘴游过大群的鱼。当吃到其它种类的鱼时,它会变得很有攻击性。小说《大白鲨》的作者彼得·本奇利曾观察到远洋白鳍鲨游在领航鲸旁边,并以后者的粪便为食。


初夏是大西洋西北部和印度洋西南部的远洋白鳍鲨的交配季节,但在太平洋捕获的雌性常年都可以发现怀有身孕,说明在这里的交配季节时间更长。

远洋白鳍鲨胎生,胚胎在母鲨的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孕囊获得营养,妊娠期为一年。一胎可以产下1到15条仔鲨,每条长度约为0.6米。雄性一般长到1.7-1.9米时达到性成熟,雌性则是1.8至2米。


海洋研究员雅克-伊夫·库斯托曾形容远洋白鳍鲨是“最危险的一种鲨鱼”。虽然大白鲨及其他近海鲨鱼有着更大的恶名,但由于远洋白鳍鲨会猎食船难或空难的幸存者,所以人们怀疑远洋白鳍鲨是多起针对人类致命攻击的罪魁祸首。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承载了近千人的汽轮“新斯科舍号”(Nova Scotia)在南非附近遭一艘德军潜艇击沉。许多人被远洋白鳍鲨所害,最终仅有192人生还。

  • 2010年,远洋白鳍鲨因牵扯进了埃及红海接近沙姆沙伊赫地区发生的多起攻击游客事件而声名狼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它已经习惯于人工喂食。潜水员用一个简易装置来给鲨鱼喂食,而它在看到潜水员背着的腰包里还有鱼留着没有喂给自己时就会对潜水员和浮潜装置发动攻击。远洋白鳍鲨还会以潜水员的臀部和大腿为目标,希望可以获得一顿大餐。红海这一区域的过度捕捞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不得不更接近海岸来寻找食物,因此出现了攻击游客的事件。


全球范围内北纬45°到南纬43°之间,水温在18°C以上的开阔深海海域都有可能存在远洋白鳍鲨。其常见于水温20至28°C的海域,如果水温低于这个范围,远洋白鳍鲨就会趋于离开另觅更温暖的栖息地。2004年,在瑞典西海岸发现了一条远洋白鳍鲨的尸体,该位置远超过以往认知的该物种生活区域的北部边界。


远洋白鳍鲨一度分布非常广泛,在相应海域也很常见。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远洋白鳍鲨的数量正急剧下降,因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白鳍鲨面临着越来越多渔业捕杀。

  • 1969年,托马斯·H·林尼亚韦弗三世和理查德·H·巴库斯在两人合着的书中描述远洋白鳍鲨“(数量)显得格外丰富;

  • 1992年到2000年,大西洋西北部和中、西部的数量就下降了70%之多;

  • 对于墨西哥湾的调查采用了195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美国远洋延绳钓的混合数据,最后的结论显示四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一地区的远洋白鳍鲨数量下降了约99.3%。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远洋白鳍鲨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的状态从全球低危/近危被移到了受威胁/易危,而在大西洋西北部和中、西部则成了受威胁/极危。

  • 根据1995年的联合国跨界鱼类种群与高度洄游鱼类种群养护和管理协议,沿海国家和捕鱼国家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列表上的受威胁物种,但对于远洋白鳍鲨仍然没有什么进展。

  • 从2013年初开始,生活在新西兰水域的远洋白鳍鲨因《1953年野生动物法》而获得了全面保护。

  • 2013年3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2上增加了三类具有商业价值的濒危鲨鱼,分别是双髻鲨、远洋白鳍鲨和鼠鲨,使针对这些种类鲨鱼的捕捞和商用需要接受监管并获得授权方可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